- 年份
- 2024(10029)
- 2023(14584)
- 2022(12613)
- 2021(11844)
- 2020(9589)
- 2019(22064)
- 2018(21996)
- 2017(41531)
- 2016(22849)
- 2015(25700)
- 2014(26112)
- 2013(25887)
- 2012(24029)
- 2011(21696)
- 2010(21804)
- 2009(19772)
- 2008(19168)
- 2007(16743)
- 2006(14809)
- 2005(13272)
- 学科
- 济(96466)
- 经济(96376)
- 管理(60483)
- 业(57993)
- 企(46729)
- 企业(46729)
- 方法(38270)
- 数学(31940)
- 数学方法(31568)
- 地方(29337)
- 中国(28401)
- 农(26776)
- 业经(22725)
- 学(21403)
- 财(19375)
- 农业(18428)
- 和(16353)
- 理论(16255)
- 环境(16241)
- 贸(16099)
- 贸易(16085)
- 地方经济(15784)
- 制(15685)
- 易(15459)
- 技术(14808)
- 银(14517)
- 银行(14474)
- 融(14397)
- 金融(14394)
- 发(14037)
- 机构
- 学院(321555)
- 大学(320483)
- 管理(124660)
- 济(122618)
- 经济(119688)
- 研究(112759)
- 理学(106992)
- 理学院(105655)
- 管理学(103734)
- 管理学院(103162)
- 中国(83118)
- 科学(72394)
- 京(70566)
- 所(57575)
- 财(54680)
- 农(53804)
- 研究所(52561)
- 江(51873)
- 中心(50785)
- 业大(48963)
- 范(46795)
- 师范(46301)
- 北京(44601)
- 财经(43058)
- 农业(41956)
- 院(41494)
- 州(40234)
- 经(38984)
- 师范大学(37375)
- 技术(35837)
- 基金
- 项目(220837)
- 科学(172685)
- 研究(162631)
- 基金(156537)
- 家(136550)
- 国家(135314)
- 科学基金(115490)
- 社会(99756)
- 社会科(94338)
- 社会科学(94311)
- 省(89370)
- 基金项目(83984)
- 自然(75284)
- 教育(74307)
- 划(74126)
- 自然科(73424)
- 自然科学(73407)
- 自然科学基金(72029)
- 编号(67590)
- 资助(63773)
- 成果(54857)
- 发(51322)
- 重点(50051)
- 课题(47663)
- 部(47323)
- 创(45433)
- 创新(42274)
- 科研(41674)
- 发展(40659)
- 项目编号(40575)
- 期刊
- 济(143512)
- 经济(143512)
- 研究(96035)
- 中国(67041)
- 学报(51965)
- 农(49594)
- 科学(47956)
- 管理(47262)
- 教育(42387)
- 财(39056)
- 大学(38838)
- 学学(36221)
- 农业(35040)
- 技术(29793)
- 融(28223)
- 金融(28223)
- 业经(25046)
- 经济研究(21337)
- 财经(20056)
- 图书(19803)
- 问题(18426)
- 业(17811)
- 资源(17036)
- 经(17005)
- 科技(16830)
- 理论(15509)
- 技术经济(15137)
- 现代(14907)
- 版(14796)
- 商业(14406)
共检索到485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伟
文章从江南运河古桥文化的空间、构件、装饰这三大视觉形态类别出发,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工具,尝试分析江南运河古桥文化视觉要素,厘清视觉符号的编码方式,研究江南运河古桥文化的视觉要素构成、符号编码方式,及其视觉传达设计策略与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完成视觉设计传达的有效办法。视觉符号凝练、生活美学回归、数字媒介融合这三大设计手段,能够有效地助力江南运河古桥文化实现当代设计的继承与转化,对于整个大运河线性廊道遗产文化的保护、活化与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古桥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湘
在本文中笔者概括了20世纪的一些艺术运动,这些艺术运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撕开了现代设计的帷幕,导致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诞生。 一、现代设计的起源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画家洛菜库画了不少广告,这些广告多是美术家兼设计师用应用美术这个概念来完成的。而且,当初对机械产品仍象于工产品一样在外部施以装饰,错误地认为唯此才能提高产品的美学价值。随着现代艺术运动,现代设计也开始有了雏形,早在19世纪末就被英格兰独具慧眼的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所预见。它阐述了艺术审美价值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安琪 李杨
文章基于大运河常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现状,以金坛刻纸为例,探讨其缘起、工艺与价值,认为金坛刻纸在发展中存在传承人出现断层、实用性减弱、地方特色不够突出、现代设计感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挖掘金坛刻纸题材内容中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符号、分层次融入不同层面的课程体系、与不同载体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措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金坛刻纸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大运河常州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坛刻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刘锋 卢亚 刘宏红 王欣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遗产,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助推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讨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近期行动计划。建议要以现代光影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为突破口,注重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体制,丰富产品业态,在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把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舟
近代江南新思想传播速度与交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早期交通工具落后限制了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而到19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如轮船、火车的出现,拉近了江南与上海的空间距离,也加快了思想的传播速度,而这些新思想的传播对江南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进,推动了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多元化,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开始在江南各地次第迅速普及,成为推动江南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江南 客旅 晚清 日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剑光
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江南运河进行了开阔、疏浚,同时对江南运河沿岸的驿站、码头、桥梁等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建设。唐代前期,运河沿线各州继续完善运河的功能,确保了运河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运河的畅通,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水系,将江南和淮南、中原连成一体,江南对全国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运河在唐前期,对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对各种人员的往来、对农业灌溉和水稻种植、对沿河城市的发育成长,其作用越来越直接。运河对江南经济发展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唐前期江南经济已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基础,江南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把财赋中心移到了江南,南方大量粮食运向北方局面的形成,与江南运河的促进作用是密...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唐前期 修整 作用 经济面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亮亮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将江南地区沿承上千年的古韵繁华连接起来,成为了整个大运河文化带最为耀眼璀璨的一段。文章以江南运河沿途重要区域的绘画艺术历史脉络为线索,分析其地域特征、文人属性以及现代演进,从而揭示大运河与江南文脉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生发的共生、共荣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创建于1993年,为双高园林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省品牌专业A类,目前有在校生927人、专任教师51人、教授S人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发展,创新了"三自主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班级一校级一省级一国家级别一世界级"5
关键词:
江南园林 生态园林 园林技术专业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晨 黄海波
常州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其中,奔牛段是大运河常州段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奔牛段现有公共艺术及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奔牛运河文化与公共艺术更好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
奔牛运河 公共艺术 文化传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建雷
在苏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深度考量其与地方文创产业的紧密关系。基于产业业态与人才需求,面向新兴产业样态拓宽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应与互联网市场应用紧密联系;基于苏南地方文化特色,教学案例需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开发、对苏南时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价值引领以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基于文创企业校企合作,应利用课程合作开发产品,课程考核应引入市场评估机制;基于地方文化生态,应注重其与专业发展、文创产业的复杂关系,这样方能完成图像时代提出的教学改革任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伟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让人们加速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对文化的分离交融不单单通过文字来实现,而呈现出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元素多元融合的现象。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审美原则,打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视觉审美艺术作品。视觉传达设计是从"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发展而来的概念,这种名称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艺术设计认知的改变。从专业角度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更加明确了设计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视设计的功能与目的。而这也更符合现代商业市场对设计的需求。从专业教育来看,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以及持续扩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创新课程模式与教学理念,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服务。
关键词:
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 教学实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群 陈杰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引领、融合交汇功能,是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将有助于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功能定位的匹配,在战略互补、强化和制约的过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合理化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健全联动建设机制,打造文化名片,强化多样化的统一,推动创新创意,实现产业活化转型;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三生"深度融合,实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继宗
江南运河隋以前就有。秦始皇所开只是江南运河河口丹徒至镇江段驰道,与运河无关。丹徒镇有庆丰宅,又出土宜侯簋、余昧墓,证明周康王时吴国首都已迁至此地。武同举夫差开运河走孟河之说实受清《江南通志》的误导。夫差出兵中原百年前,寿梦已出兵中原,且当由邗沟进兵,证明江北与江南运河都是寿梦之前就已存在。泰伯渎证明泰伯时已有江南运河。"吴古故水道"因其关键一段是范蠡所凿,可以断定与周初便已存在的江南运河无关。《史记·河渠书》载治河事祖于大禹,所载开渠事也祖于大禹,其实都是大禹继承先民水利成绩,改堵为疏,取得了治水伟业。江南地区水运发达,治水经验丰富,其与稻作文明相匹配的"井田制"当是江南运河的真实起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艳艳 叶紫青
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对实现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塑造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为此,本文从地格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的地格因子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三力模型(RAC)筛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并建立品牌基因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中国古都”“文化遗产”“华夏文脉”和“黄河文化”四大人文环境地格因子的品牌基因评价高于4分。这表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帮助河南成功塑造了“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更好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品牌体系、提高品牌传播质效和深化“品牌IP”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旅融合 品牌塑造 地格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