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4)
2023(14842)
2022(12586)
2021(12127)
2020(9620)
2019(22423)
2018(22159)
2017(41127)
2016(22962)
2015(25948)
2014(25966)
2013(24806)
2012(22697)
2011(20403)
2010(20853)
2009(18796)
2008(17186)
2007(14894)
2006(13179)
2005(11699)
作者
(62177)
(51171)
(50862)
(48511)
(32520)
(24495)
(23437)
(20151)
(19736)
(18271)
(17729)
(17044)
(16190)
(16154)
(15896)
(15547)
(15381)
(15162)
(14681)
(14534)
(12806)
(12559)
(12252)
(11769)
(11534)
(11479)
(11379)
(11363)
(10226)
(10212)
学科
(82018)
经济(81930)
管理(58683)
(54888)
(46073)
企业(46073)
方法(35825)
中国(32852)
数学(31122)
数学方法(30712)
(26754)
金融(26752)
(24875)
银行(24840)
(23998)
教育(23334)
地方(22167)
(21864)
(21284)
(19159)
业经(19148)
理论(18751)
(17129)
农业(15069)
(14080)
(14044)
贸易(14030)
财务(14018)
财务管理(13999)
技术(13622)
机构
大学(307452)
学院(304109)
管理(115520)
(111374)
经济(108490)
研究(103203)
理学(100090)
理学院(98872)
管理学(97022)
管理学院(96450)
中国(77396)
(66653)
科学(63753)
(51682)
(50724)
(50005)
师范(49638)
中心(48079)
研究所(46486)
(44917)
(43624)
北京(43088)
业大(42439)
财经(41690)
师范大学(40743)
教育(39187)
(37882)
(37864)
(37587)
技术(35960)
基金
项目(210302)
科学(165823)
研究(161971)
基金(148180)
(127593)
国家(126353)
科学基金(108202)
社会(98675)
社会科(93286)
社会科学(93263)
(84110)
教育(80268)
基金项目(78488)
(71918)
编号(68980)
自然(68296)
自然科(66654)
自然科学(66642)
自然科学基金(65387)
资助(60166)
成果(57901)
课题(50100)
重点(48374)
(46993)
(46433)
(44184)
项目编号(42412)
(41364)
教育部(40922)
创新(40901)
期刊
(118734)
经济(118734)
研究(97947)
中国(66035)
教育(65128)
学报(44848)
科学(41520)
管理(40730)
(39365)
(37409)
(37016)
金融(37016)
大学(35063)
学学(31428)
技术(30498)
农业(27294)
业经(19428)
财经(19406)
经济研究(18510)
图书(17517)
职业(17031)
(16453)
理论(15304)
问题(14740)
实践(14293)
(14293)
(14026)
科技(13989)
(13898)
论坛(13898)
共检索到45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来兵  周洪宇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历史认识活动的研究优先于对教育历史实践活动的研究,现实的人的教育活动由此被抽象化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并且从主体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人的活动,这启示教育史研究须相应地完成从认识论到实践活动取向的转换。实践活动取向的教育史研究,关注教育历史上人的活动与活动的人,将教育史学术实践视为视域融合与历史构境的过程。它以理解的心态对待过去的人与活动,从当代日常生活经验入手感知曾经的教育生活世界,在对教育活动及其过程的把握中重构历史情境,并由此拓展出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之外的第三条研究路径——教育活动史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蔡春  卓进  
谱系学首先是一种方法论,然后才是一种方法。作为方法论的谱系学意味着一种反总体化的态度,立足于非连续性与差异;它关注事件,力图重现事件、区分事件并寻求一种实际的历史;它关注"出现"与"出身",而不是"起源"。作为方法的谱系学属于批判研究范式;其研究对象是话语事件。谱系学研究的核心工作是追溯对象的出身,标出对象的发生。谱系学为一种新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诞生做好了方法论与方法上的准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祁婧   侯顺   王满囷   张献龙  
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突出知行合一。华中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凸显中华农耕文化自信,以精神塑造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产业实践及农业国际化为路径,建构了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突出的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和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恩广  谢丽娜  王开香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专创融合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乡村产业升级与专业结构调整对接不紧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割裂与脱节“;双创”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专创融合教师队伍匮乏;专创融合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亟须创新。据此,文章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专创融合教育改革路径:聚焦乡村产业创新,优化涉农专业群结构;细分培养对象,构建“四阶段”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临床性”平台,打造多方协同的乡村分院;深化教师“双园”交替实践机制,打造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多方联动,建立终身账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高职院校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属性要求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文章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着手,探寻了高职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为个案,提出了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涛  吉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互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创新之路。基于徐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介绍了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践载体、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和打造"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1+N"模式,实现"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教育史不是教育与历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两个学科的汇聚与共生。没有教育学作指导的教育史研究可能较为盲目 ,没有历史学作基础的教育史研究可能流于空洞。在教育与历史之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是教育史学科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宏伟  王春明  王立  
在全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互联网给教育改革和学习支持服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十三五"即将开年的关键时刻,国家把继续教育摆在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互联网与继续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带来教与学的变革,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行业需要多个角度阐述了"互联网+"给继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建立超融合的继续教育支持服务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晓棠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面临各资源要素相对缺乏、多主体利益不易协调、实体化运行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基于现代组织理论,从环境、规模、战略、技术和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营造积极有利的组织环境;形成合理适度的组织规模;制定特色鲜明的组织战略;强化技术支撑,构建有机式组织结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采  
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过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传统史学转向新史学,另一次是叙述史学的复兴,形成今天传统史学、新史学和新新史学"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状况对战后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分析"自下而上的"西方教育史学发展的国际史学背景,并从比较教育史视角述评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自下而上的教育史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维勇  杜庆波  汤昕怡  
基于UPD模式,从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模式和服务定位的角度出发,提出"ICT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ICT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区域共享、混合所有制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思路,提高了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改革经验和模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世伟  
本文以反向思维和忧患意识,通过众多实践案例对文旅融合进行了具体解析和深入思考,讨论文旅融合中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命题。文章认为,文旅融合的基础和灵魂是"文",如何实现"文"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旅融合的基础和本源问题;文旅融合的载体和平台是"旅",如何在"旅"的过程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重点所在;文旅融合的关键和重点是"融",需要我们加深对"融"的认知,让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类文化元素更深入地赋能旅游发展,发挥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晓  
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竞争。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业财融合的视域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实践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德慧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凝练好"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思政元素和教学技巧,系统设计"课程思政"递进教学路径,突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文化融入等职业教育特色,构建理论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向前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大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需要。由于缺乏实体办学机构,导致我国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极大地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视域融合的角度,在分析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视域融合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基础上,探索构建以高职继续教育为依托的社区教育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