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3)
2023(7262)
2022(6001)
2021(5208)
2020(4567)
2019(10159)
2018(9920)
2017(18740)
2016(10051)
2015(11381)
2014(11286)
2013(11392)
2012(11091)
2011(10382)
2010(10675)
2009(10374)
2008(10180)
2007(9247)
2006(8633)
2005(8193)
作者
(33349)
(27667)
(27647)
(26380)
(17917)
(13368)
(12594)
(10930)
(10882)
(10020)
(9830)
(9219)
(9161)
(9085)
(8931)
(8835)
(8390)
(8196)
(7978)
(7748)
(7070)
(6907)
(6881)
(6533)
(6488)
(6240)
(6147)
(5829)
(5743)
(5433)
学科
(66726)
经济(66674)
管理(27190)
(25184)
方法(23429)
数学(20785)
数学方法(20514)
(19188)
企业(19188)
地方(15896)
中国(15609)
(13844)
地方经济(11924)
(11052)
(10861)
保险(10769)
(10733)
业经(10409)
(10403)
(10395)
金融(10395)
银行(10374)
(9941)
(9497)
(7569)
(7399)
经济学(7383)
环境(7363)
(7226)
理论(7208)
机构
大学(160853)
学院(157813)
(76130)
经济(74647)
研究(61477)
管理(55592)
中国(50864)
理学(46186)
理学院(45633)
管理学(44655)
管理学院(44387)
科学(37085)
(35586)
(34830)
(32650)
研究所(29458)
(27892)
财经(27676)
中心(27079)
经济学(25647)
(25074)
(24601)
业大(22881)
北京(22721)
经济学院(22684)
农业(22187)
(21931)
财经大学(20611)
(19180)
科学院(19108)
基金
项目(97847)
科学(76382)
基金(73072)
研究(65758)
(65441)
国家(64974)
科学基金(54503)
社会(43956)
社会科(41610)
社会科学(41595)
基金项目(36571)
(36249)
自然(36126)
自然科(35310)
自然科学(35295)
自然科学基金(34668)
资助(32794)
(31330)
教育(28739)
编号(23544)
重点(22589)
(21607)
(21383)
成果(19535)
国家社会(18998)
科研(18930)
(18789)
计划(18759)
教育部(18282)
创新(17909)
期刊
(90515)
经济(90515)
研究(55997)
中国(32342)
学报(27909)
(26919)
科学(24750)
(24567)
管理(23114)
(22148)
金融(22148)
大学(20774)
学学(20071)
农业(16170)
经济研究(16045)
财经(15213)
技术(13170)
(13116)
统计(11258)
问题(11082)
业经(10257)
技术经济(10054)
教育(9434)
(9218)
决策(8771)
(8658)
世界(8485)
(8442)
国际(8368)
理论(7688)
共检索到257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胤  吴俊  张宗益  
本文将经济周期、市场结构等外部宏观因素,以及贷款拨备、管理效率等微观银行特征引入研究框架,构建实证检验的联立方程模型,运用GMM方法,采用2004~2009年23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周期性特征的视角对其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内生互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调整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互动影响,其风险行为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盈利能力、成本管理效率对城市商业银行提升资本水平作用有限;严格的资本监管、市场集中度的降低都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但对其降低风险的作用有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科  李振  赵宣凯  
本文基于中国227家商业银行2005-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增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不随着银行风险代理变量、经营辐射范围以及是否有外资入股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对称性影响,即相比在经济上行时期,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更为显著。就可能的影响机制而言,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文学  
近年来,很多经济现象及研究都表明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带有明显的亲周期性(Procyclicality)。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在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时候由于更多的考虑到信用贷款的偿付可能,更加倾向于紧缩其信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晶   李思叡  
基于我国2005—2021年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因子模拟组合得到主要基本面因子的风险溢价,并利用合成指数法和Bry-Boschan法对2006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宏观经济周期进行划分,重点分析不同经济状态下基本面因子风险溢价的均值和显著性变化。研究发现:(1)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整体呈现“扩张期短、收缩期长”的特征;(2)基本面因子的风险溢价显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3)宏观经济扩张或收缩会对部分基本面因子的风险溢价造成明显影响;(4)在国内股票市场通过基本面因子筛选构建量化投资组合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而减少组合头寸调整频度与幅度,有利于实现长期盈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书辰  
山东经济学院科研处处长崔友平教授等人的专著《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崔友平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翟志成  
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补充的经典周期理论体系 ;中国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如果政府举措得宜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高涨是合乎经济规律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伍戈  
在探讨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指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茂初  
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茂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总供给、资本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主要由宏观经济总供给决定方程、总需求决定方程两个基本假设构成。再根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赵俊康  
VAR系统——一种宏观经济预警的新方法杭斌赵俊康ABSTRACTThenatureofVARsystemtheLawwereanalyzed,inparticular,itsmainbackground--thedirectreasonandstat...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徐信忠  
本文认为,经济周期会通过影响融资-托宾Q、融资-现金流敏感度来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行为。实证发现,托宾Q与外部融资正相关,现金流与外部融资负相关。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托宾Q和现金流对外部融资的影响系数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扩张时期,托宾Q对债权融资的正向影响会增强,现金流对债权融资的负向影响会减弱;而托宾Q对股权融资的正向影响会减弱,现金流对股权融资的负向影响会增强。因此,企业债权融资和资产负债率是顺周期的,而股权融资是逆周期的。此外,经济周期对不同规模、产权、行业的企业外部融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建伟  
笔者利用经数据处理后的3个月度指标、3个季度指标、5个半年度指标和4个年度指标,结合改进的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和经济周期测定的虑子概率方差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17年8月间中国宏观经济周期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发现:(1)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支持利用多频度、多指标、非平衡数据进行分析;支持波动协同性弱的指标经调频处理后被选用,并能有效提取此类指标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和排除无效信息;能够提取有效反映宏观经济波动一致性走势的不可观测动态因子。(2)概率方差法和CH准则法均测定宏观经济包含5个拐点、3个高速增长时期和3个低速增长时期。利用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概率方差法的测定精准度更高。分析没有发现2011年9月以后宏观经济新的拐点,从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还将处于低速增长时期。(3)利用实时数据检验了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新  
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出发,定量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从而得出宏观经济增长的规律性及其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武飞  
根据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为1953~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形式进行资源配置,由于经济信息收集慢,决策过程长,政策传导速度快,容易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大起大落,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时间短、衰退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逐步替代计划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方式逐步成熟,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时间长、衰退时间短且波动逐步平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宇新  谢鸿飞  
本文应用平滑转换模型(STR)对我国经济周期的运行特点及拐点识别进行深入研究,并成功识别出经济周期拐点。研究发现我国GDP机制转换发生在自身滞后1期,增长率9.6%是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固定投资机制转换发生在自身的滞后4期,增长率19%是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具有较为缓慢的调整特征和滞后效应,机制转换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2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