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
2023(522)
2022(493)
2021(502)
2020(443)
2019(945)
2018(925)
2017(2107)
2016(1138)
2015(1229)
2014(1262)
2013(1278)
2012(1213)
2011(1116)
2010(1039)
2009(999)
2008(951)
2007(772)
2006(670)
2005(574)
作者
(3048)
(2963)
(2599)
(2554)
(1646)
(1384)
(1167)
(1105)
(1043)
(1033)
(933)
(916)
(907)
(905)
(860)
(819)
(803)
(734)
(721)
(688)
(665)
(649)
(643)
(626)
(615)
(593)
(574)
(553)
(551)
(546)
学科
土地(7481)
(6400)
经济(6387)
(4299)
(3415)
经济学(3105)
问题(3012)
农业(2899)
(2472)
管理(1745)
(1204)
城市(1203)
方法(1086)
数学(1039)
数学方法(1034)
(961)
农村(960)
中国(931)
业经(889)
(866)
(845)
(806)
地方(791)
农业经济(784)
(770)
土地法(752)
人口(743)
财政(725)
环境(720)
(719)
机构
大学(15220)
学院(15155)
管理(6778)
(6389)
(6118)
经济(6002)
理学(5843)
研究(5789)
理学院(5762)
管理学(5669)
管理学院(5650)
中国(5291)
农业(5014)
业大(4373)
(3935)
科学(3825)
农业大学(3699)
资源(3539)
中心(3201)
(2862)
(2614)
研究所(2602)
(2379)
土地(2378)
(2328)
(2304)
经济管理(2152)
(2113)
北京(2108)
国土(2107)
基金
项目(11223)
科学(9076)
基金(8722)
(7978)
国家(7917)
研究(7813)
科学基金(6698)
社会(5356)
社会科(5009)
社会科学(5007)
基金项目(4920)
自然(4533)
自然科(4381)
自然科学(4380)
自然科学基金(4297)
(4062)
(4027)
(3584)
编号(3423)
教育(3085)
资助(3082)
(2876)
(2487)
重点(2460)
国家社会(2372)
(2327)
成果(2279)
(2157)
科研(2150)
教育部(2113)
期刊
(7347)
经济(7347)
中国(6691)
(6473)
国土(4305)
农业(4196)
土地(4025)
科学(3931)
研究(2964)
学报(2606)
资源(2605)
大学(1954)
学学(1946)
农村(1847)
(1847)
(1785)
业经(1763)
农业经济(1487)
农村经济(1465)
(1356)
问题(1190)
(1165)
社会(1102)
管理(1083)
业大(1016)
社会科(1010)
社会科学(1010)
农业大学(954)
经济问题(952)
(886)
共检索到22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驱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本文提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志刚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张笑寒  
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的土地权益长期受到侵犯,农民损失土地经济的权益主要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财政。从宪法到部门法难以形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执法不严、侵害农民土地权益违法行为的低风险、官员的价值取向、法律滞后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因而,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立法需要着眼于现有法律的完善,以及新法律的制定,并完备法律体系,加大违法的惩处力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长子中  
当前在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背景下,农民的土地权益屡屡受到侵犯,且诱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应该看到,当前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的获得并非必须以退出承包地、宅基地为前提。需要对要求农民放弃土地的有关政策做出修正,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允许进城农民享受集体财产权益,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毓富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重大课题。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关键是土地问题,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法,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同享社会保障,促进解决"3个1亿人"农转城并推动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敏智  
农业规模化经营要求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而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则是推动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关键。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机制运作不畅,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位等因素削弱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力度;政府应当从健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制体系,优化农地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琳  刘建杰  
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农民土地权益的损伤,但恰恰我国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法律保障明显不力,这就常会引发失地农民的不满,为社会冲突埋下祸根。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关于失地农民的法律保障体系。为此,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完善与"农村土地征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完善失地农民权益的司法救济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元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而农村土地一直难以迈开市场化步伐。城乡土地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缺失。新土改为农村土地的物权化、资本化、市场化开启了闸门,将对城乡土地利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是明晰土地产权,建立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步伐,是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根本性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TPB)构建农民关于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策略的心理认知影响执行意愿的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支配农民保障策略执行意愿的主观决策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构成行为态度,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2)上级影响与同伴影响化为主观规范,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3)便利条件与自我效能塑造感知行为控制,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4)在影响农民执行意愿的9个因素中,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的效应位居前列,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励  
中国从二元户籍的隔离走向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统一,使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了新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变革之一,但同时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也凸显出来。基于对全国1620个行政村的调查,主要考察退地补偿方案、留地制施行期限、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土地确权、承包地合理利用、"逆城市化"回迁等问题,分析发现,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中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不力。据此,在居住证制度新政实施中,亟需完善思路,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的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九兴  王秀兰  
造成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是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农民自治组织性差、经济人政府利益驱动等。为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明晰农民土地产权,强化法律保护;创设土地发展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增加与政府对话的筹码;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增加征地成本,约束政府征地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远熙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而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进行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条件。土地流转也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内在要求和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由于存在行政强制、社会服务不到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致使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农民土地权益造成很大损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展村民民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服务管理,是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