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
2023(1150)
2022(901)
2021(877)
2020(734)
2019(1644)
2018(1557)
2017(2834)
2016(1489)
2015(1822)
2014(1698)
2013(1627)
2012(1532)
2011(1229)
2010(1414)
2009(1301)
2008(1243)
2007(1160)
2006(1002)
2005(908)
作者
(3981)
(3160)
(3087)
(3033)
(2053)
(1434)
(1371)
(1166)
(1165)
(1130)
(1121)
(1065)
(1010)
(1007)
(991)
(945)
(942)
(929)
(881)
(836)
(805)
(766)
(735)
(723)
(721)
(704)
(689)
(677)
(667)
(638)
学科
管理(5745)
(4320)
(3972)
银行(3972)
(3823)
(3556)
(3477)
金融(3477)
(3436)
经济(3433)
(3148)
(3042)
企业(3042)
(3021)
体制(2916)
预算(2209)
(2004)
国家(1988)
(1814)
制度(1813)
中国(1638)
(1593)
财务(1591)
决算(1588)
财务管理(1567)
财政(1555)
企业财务(1488)
业经(1276)
国家机关(1257)
机关(1257)
机构
大学(18302)
学院(17869)
(7092)
中国(6967)
经济(6850)
管理(6710)
(6677)
研究(6116)
理学(5181)
理学院(5123)
管理学(5093)
管理学院(5050)
财经(4215)
(3893)
(3889)
中心(3593)
(3439)
财经大学(3265)
(3170)
银行(3132)
科学(3109)
人民(3099)
(2983)
(2817)
国人(2662)
中国人(2623)
中国人民(2596)
(2549)
北京(2533)
(2511)
基金
项目(11154)
研究(8835)
科学(8630)
基金(8044)
(6904)
国家(6860)
科学基金(5803)
社会(5649)
社会科(5395)
社会科学(5395)
基金项目(4142)
(3919)
教育(3826)
编号(3609)
(3412)
成果(3332)
自然(3230)
自然科(3165)
自然科学(3165)
资助(3141)
(3140)
自然科学基金(3102)
(2779)
(2660)
课题(2594)
重点(2541)
国家社会(2538)
项目编号(2463)
教育部(2291)
(2246)
期刊
(8566)
经济(8566)
研究(6604)
(6525)
中国(5488)
(5322)
金融(5322)
管理(2562)
学报(2367)
财经(2161)
大学(2024)
科学(1980)
学学(1963)
(1837)
财政(1837)
(1816)
会计(1781)
(1750)
财会(1620)
经济研究(1523)
教育(1385)
理论(1298)
实践(1184)
(1184)
技术(1122)
农业(1114)
通讯(1105)
会通(1102)
审计(1073)
(1012)
共检索到32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晓军  
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新预算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要求,对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范围、审查的程序和重点内容、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问责机制等,都作出了新规定,提出了新要求,使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新预算法对于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在法治框架内顺利进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修文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牵头组织起草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这部新预算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要法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制度的国家性、公共性、民主性、法治性和公开性,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谦煜  姚明华  
1.加强审查监督的法制建设,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预算必须依法编制、依法实施、依法监督,应尽快修订《预算法》,不断的推动政府预算逐步实现科学、完整、公开、透明、精细、规范。在预算法修订过程中,应加强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如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定,如何增强地方财力保障;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问题,明晰政府支出边界;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解决"二次"分配问题;人大与政府预算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刘辉  
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但多年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被严重弱化,其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甚至有让位于其他监督形式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阻碍人大充分发挥其职能的种种制度缺陷,以期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有所帮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俊仪  杨钧  唐大鹏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民意机构代表人民行使预算监督权力,是民主政治在财政领域的体现。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人大在预算监督中发挥的作用与民主监督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监督需求与人大监督手段乏力之间的矛盾,人大及各预算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内部控制作为预算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工具,同时也是人大实施预算监督的重要抓手。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人大预算监督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强化"三分一轮一流程"的应用,推动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力度是强化人大监督权力、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胡海生  陈杰  
加强地方人大对预决算进行全口径审查监督是党的十八大在财政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但如何从制度建设方面具体落实还存在很多尚待研究的地方。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对上海某区地方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实际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在借鉴国外立法机构审议预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首先,地方人大作为立法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目前有关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地方人大审查监督的专业能力;最后,细化预算内容,切实落实地方人大对政府财力全口径预决算的全过程监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谦煜  姚明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党和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新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辽宁省全口径预算体系逐步形成,人大针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回顾,并提出了对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以及进一步加强人大审查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海生  陈杰  
1.根据新预算法,重新修订地方人大关于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规定。上海市某区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出台时间相对较早,鉴于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从内容到方法上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建议重新修订该规定。结合全口径预算的特点,后续修订该规定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审查监督的主体,并赋予人大更多的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邱家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园林  
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是我国预算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大预算监督体系的主体,省级人大预算监督的规范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应有之义。我国省级人大预算监督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准备期、初创期到完善期等多个阶段,不断推进了地方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在监督程序设计、代表审议权落实以及预算监督执行力度上存在诸多不足,但通过明确预算修正权、细化代表审议权和强制预算信息公开等制度改革措施,为最终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而努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明  
2018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文件,对化解和防范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地要求。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披露和全预口径预算监督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造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信息披露和全口径预算手段,实现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并给予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大旗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的代表对预算实施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其实质要义是指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施规范化、法治化的动态管理、监督和控制。其更深层的要义在于借由动态的预算过程将政府的一切财政收支活动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纳入人民大众及其代表(人大)的监控视野,实现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最高主权者、预算资金的来源者暨预算支出的受益者——人民大众对政府财政收支活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控制和监督,实现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暨公共政策治理,进而实现对政府施政范围、施政方向和具体施政行为的规范和控制,保证政府施政行为不越位、不缺位,保障人民大众整体利益最优化实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淑杰  
美国早在独立战争时期就确立了预算监督制度,但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预算制度,因此其监督机制也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直到1921年美国建立起了现代预算制度之后,国会预算监督制度才不断完善,并逐渐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岌  赵早早  
人大预算监督是社保基金预算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考察和辨明立法机关在社保基金预算审查中的权力与作用,阐释并分析了我国人大在社保基金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如预算信息不完整和不透明阻碍人大监督质量的提升,人大系统缺乏专业人员导致社保基金预算监督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制度完善:一是持续完善并加强人大社保基金预算监督制度,细化预算审查批准和执行预算监督两个重要环节,积极开展预算前期的专题调研和专项审议,同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以针对性地进行预算监督;二是督促政府加快完善社保基金预算制度,不断完善社保基金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加大信息公开和网络建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邓茜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工作的重心在于控制赤字规模与稳定预算收支平衡状态这两方面,即关注"钱是否够花"的问题。2018年3月,党中央提出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即更多关注"钱如何有效花"的问题。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改革工作在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制度办法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始部署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优化路径研究是突出党委核心、明确分工与合作、并以大数据技术推进预算公开透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