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3)
- 2023(2248)
- 2022(1916)
- 2021(1893)
- 2020(1582)
- 2019(3883)
- 2018(3928)
- 2017(8482)
- 2016(4233)
- 2015(4741)
- 2014(4673)
- 2013(4388)
- 2012(4037)
- 2011(3595)
- 2010(3633)
- 2009(3429)
- 2008(3529)
- 2007(3359)
- 2006(3243)
- 2005(3205)
- 学科
- 银(16744)
- 银行(16599)
- 行(15301)
- 业(13005)
- 企(12250)
- 企业(12250)
- 制(12198)
- 济(11291)
- 经济(11279)
- 管理(10373)
- 业务(10244)
- 度(9169)
- 制度(9168)
- 银行制(8832)
- 融(8288)
- 金融(8288)
- 财(4865)
- 中国(4728)
- 方法(4666)
- 贸(4577)
- 镇(4577)
- 贸易(4571)
- 乡(4541)
- 乡镇(4531)
- 乡镇企业(4531)
- 中小(4530)
- 中小型(4530)
- 小型(4530)
- 小型企业(4530)
- 易(4449)
- 机构
- 大学(48380)
- 学院(48027)
- 中国(22493)
- 银(20688)
- 银行(19871)
- 济(19231)
- 经济(18647)
- 行(18563)
- 管理(18328)
- 研究(14286)
- 理学(14241)
- 理学院(14089)
- 管理学(13944)
- 管理学院(13836)
- 财(12398)
- 京(10582)
- 融(9960)
- 中心(9815)
- 金融(9785)
- 江(9714)
- 人民(9385)
- 财经(9030)
- 州(8449)
- 国人(8328)
- 中国人(8297)
- 中国人民(8171)
- 经(8131)
- 农(7873)
- 所(7070)
- 人民银行(7069)
共检索到9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海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和互联网日益融合,边界逐渐模糊,并牢牢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便捷居民生活和消费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缺乏规范、无序发展的情况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放大了风险,亟须加以整治。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的风险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业务吸收存款,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摆脱了业务发展的地域局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风险和问题。
关键词:
存款业务 中小银行 互联网平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课题组 黄剑辉
2017年以来,受外汇占款增长持续不佳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银行体系"存款难、存款贵"问题持续发酵。以往不少中小银行所依靠的主动负债模式已难以为继,一些水分较大的派生存款(例如保证金存款等)也被大幅压减,各家银行增存稳存压力骤然提升,流动性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应如何正确看待目前所面临的存款难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举措进行应对,都值得深入思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关政 傅勇
以生产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工业4.0将给工业经济带来新的产业结构、工业流程以及企业微观结构的变革。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根本出路是顺应工业4.0的潮流进行转型。基于垂直产业链环境,银行需要建立"垂直化"的产品体系、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并基于产业互联网来构建大数据风控技术,最终形成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文章还基于上述思想,设计了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博宏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推动下,依托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互联网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融合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无现金时代的到来和监管机构提出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的举措,使商业银行电子账户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在Bank4.0时代搭载互联网平台变得无处不在提供了可能。未来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的来源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商业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天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存款人利益、救助问题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经过20年的研究论证,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为小银行创造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家升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与普通公众息息相关的基础性政策设计,自2015年施行以来,在提振储户信心、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中小银行竞争力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限额存款法定保障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但是,地方存款保险宣传仍有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存款保险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公众认知不清晰等问题。
关键词:
存款保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伟光
平台化战略是承接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不仅涉及IT重构和优化,也需要突破组织原有的架构和流程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将平台化战略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伴随平台化战略的实施,商业银行逐步从金融产品的提供者转型为连接的建立者、体验的赋能者、资源的匹配者、数字化交易空间的提供者以及创新场景的设计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行两会"先后发布多项举措,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优化在线金融服务,将金融业数字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敬云
通过分析当前银行建设平台的进展情况,发现银行对电商平台、BAT平台、第三方支付、通信运营商等线上平台的争夺已经十分激烈,中小银行与大平台之间难有深度合作;线下平台却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银行介入较少,目前线下平台的合作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建议树立平台思维,选好适宜平台,因平台而异创新金融产品,多渠道搭建平台,促进移动支付创新应用。
关键词:
中小银行 平台 平台经济 平台战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轶昕 贠菲菲 程索奥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一级政府推动当地投资和获得银行融资的重要载体,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小银行核心信贷合作伙伴。在经历了2018年以来去杠杆所造成的社会融资断崖式下跌和民企大规模债务违约后,在"稳杠杆、防风险、保增长"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和中小银行信贷合作必将发生新的变化。本文首先对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史、现状及与中小银行合作渊源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地方融资本平台和中小银行信贷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主要风险点,同时,结合四川省S市某主要平台信贷项目被否决案例,对新形势下中小银行针对平台信贷合作的方法、偏好、风险控制逻辑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对构建新型地方融资平台与中小银行信贷合作关系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研究首次建立了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商行-电商"金融模式,分类进行总结并讨论。首次定义了"商行-电商"金融模式下的贷款乘数,分析其效应,通过计算贷款乘数的表达式进一步研究增加"商行-电商"金融模式贷款利润的方法。最后对"商行-电商"金融模式的风险和监管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耿丽 赵天琪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其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各有优劣,双方在风险控制与降低信息成本方面有共同目标。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理论来研究两个行业共同构建征信平台的可行性,并指出演化博弈结果趋于合作的条件,双方共建征信平台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贷款成功率,最后对于促进演化博弈合作实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演化博弈 征信平台 信息不对称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冯文婷
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单次融资规模小且需求个性化,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场外市场发行的私募债成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例,自2012年浙江股权交易中心首推私募债业务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6月,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十家市场发行了520多只私募债、发行金额超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文辉 陈平
以中国2013~2017年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p)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中国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而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存在规模匹配、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业务激励强等特殊优势,因而能够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此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倒逼中小银行加速改革创新进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除外部融资渠道的助力外,中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积累,此外政府部门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小企业 中小银行 融资困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品 沈悦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