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2)
- 2023(6288)
- 2022(5395)
- 2021(4885)
- 2020(4117)
- 2019(9740)
- 2018(9788)
- 2017(19662)
- 2016(10223)
- 2015(11833)
- 2014(11985)
- 2013(12033)
- 2012(11134)
- 2011(10503)
- 2010(11008)
- 2009(10289)
- 2008(9724)
- 2007(8514)
- 2006(7744)
- 2005(7243)
- 学科
- 济(73272)
- 经济(73231)
- 方法(28703)
- 数学(26332)
- 管理(26255)
- 数学方法(25849)
- 业(22010)
- 企(18476)
- 企业(18476)
- 地方(16550)
- 中国(12846)
- 地方经济(12134)
- 业经(11503)
- 贸(11153)
- 贸易(11146)
- 易(10794)
- 学(10268)
- 农(10059)
- 融(9899)
- 金融(9899)
- 理论(9051)
- 财(8636)
- 制(8198)
- 银(8073)
- 银行(8072)
- 行(7830)
- 环境(7555)
- 经济学(7462)
- 和(7308)
- 产业(6634)
- 机构
- 学院(156454)
- 大学(155976)
- 济(81105)
- 经济(79731)
- 管理(59325)
- 研究(54952)
- 理学(50546)
- 理学院(50051)
- 管理学(49032)
- 管理学院(48755)
- 中国(44266)
- 财(33752)
- 京(31970)
- 科学(28889)
- 所(27176)
- 经济学(27086)
- 财经(26974)
- 经(24439)
- 中心(24435)
- 研究所(24296)
- 经济学院(24068)
- 江(22203)
- 北京(20793)
- 财经大学(20031)
- 院(19038)
- 范(18261)
- 师范(18139)
- 州(18117)
- 农(17852)
- 业大(17745)
- 基金
- 项目(95247)
- 科学(75533)
- 基金(70317)
- 研究(69953)
- 家(59785)
- 国家(59409)
- 科学基金(51602)
- 社会(46819)
- 社会科(44767)
- 社会科学(44756)
- 省(35935)
- 基金项目(35517)
- 教育(32672)
- 自然(31781)
- 资助(31710)
- 自然科(31106)
- 自然科学(31102)
- 自然科学基金(30523)
- 划(29879)
- 编号(27268)
- 成果(22091)
- 部(21597)
- 重点(21512)
- 发(21113)
- 国家社会(19878)
- 课题(19384)
- 教育部(19302)
- 创(19169)
- 人文(18796)
- 大学(18439)
共检索到245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敏 赵廷辰
一个经济总量大、金融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如果建设了本币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就可以增大本国货币在国际使用中的规模经济自2009年我国开展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快速。2015年12月1日,经IMF批准,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这是全球对我国金融改革成就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认可,是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当前,有两个关于国际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依然需要深入探讨。为什么需要国际货币?哪种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宝贡敏 吴天然
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宝贡敏●吴天然本文从动态角度分析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论证要改变我国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必须制订以规模经济规律应用为基本发展方向的产业政策和国际分工参与政策,逐步形成自己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发展与国际分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宝贡敏 吴天然
国际分工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产业理论的核心。在国际贸易理论界,主流的国际分工理论主要有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上三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析问题的经典框架,但必须承认它们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斯密的理论不能解释存在全面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间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淑兰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暴露无疑。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会成为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这也成为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先概括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几个特征,着重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表达了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群 周寂沫
2016年3月,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降低中国主权评级展望至负面,惠誉公司保持A+等级未变。在全球经济金融敏感时期和人民币国际化长期进程中,清醒认识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货币博弈的影响极为必要。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货币博弈具有影响三大评级机构影响力的形成。信用评级机构基本职能是评估证券及其发行者信用等级并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方平 连玉君 胡新明 赵慧敏
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一直是国内各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从理论和经验上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尝试从微观货币需求角度,对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给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微观货币需求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货币需求规模弹性明显偏高,且规模越小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严重,导致其货币需求规模弹性也越大;(2)我国货币需求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卡甘效应,且通货膨胀率越高,卡甘效应越显著。上述实证结果意味着,金融市场与制度的不成熟,加之近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低的通胀率,使得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超高的通货膨胀,是造成我国高货币化...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卡甘效应 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宝贡敏 和丕禅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 稳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彩虹
一、国别性货币发行的价值基础现在流通于世的货币,大多是由各国发行的纸币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银行制度性支付手段(如支票、汇票、期票等等)。在银行制度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时,由银行发出的各种银行凭证流通于社会,是足额地有着商品性货币(黄金货币)价值支持的,流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莉莎
后冷战时代,美国逐渐从传统的权势霸权转向制度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国际经济机制,被纳入美国的制度霸权战略中。美国通过或正式或隐性的权力对IMF进行渗透,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美国 制度霸权 IMF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文 王海涛
现代产业的发展有两个基本趋势,一是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生产大规模化。作为跨世纪企业发展战略之一的规模经济,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增的倾向。这表明规模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组织创新作用。这种创新表现为:(1)产品规模的经济性;(2)工厂规模的经济性;(3)企业规模的经济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汉川
冯德连博士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一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3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研究》在对各种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深入梳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并以不同形式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政策选择。在理论上,《研究》沿着符合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探讨不同层次规模经济下国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单敬群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何彬
本文基于各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OTC交易量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对其货币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发行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变量是人们选择使用该国货币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二者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高,各国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该国货币进行交易,在国际社会中该国货币越受到人们青睐,其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反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低,各国投资者使用该国货币的意愿越低,对其需求量越小。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 OTC交易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