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4)
2023(11688)
2022(9342)
2021(8432)
2020(7133)
2019(16087)
2018(16369)
2017(32819)
2016(17542)
2015(20206)
2014(20298)
2013(19984)
2012(18374)
2011(16907)
2010(17390)
2009(16479)
2008(15949)
2007(14370)
2006(13208)
2005(12394)
作者
(51308)
(42832)
(42555)
(41046)
(27351)
(20077)
(19485)
(16541)
(16228)
(15225)
(14691)
(14153)
(13907)
(13796)
(13244)
(13155)
(12810)
(12454)
(12390)
(11883)
(10934)
(10453)
(10415)
(9863)
(9786)
(9739)
(9434)
(9100)
(8573)
(8263)
学科
(99816)
经济(99731)
管理(48700)
(45313)
方法(38836)
(35799)
企业(35799)
数学(35476)
数学方法(34949)
中国(25883)
(21300)
地方(20922)
业经(18949)
(17618)
(17082)
(16513)
(15316)
贸易(15304)
(14928)
银行(14915)
(14847)
(14427)
(13978)
金融(13978)
农业(13854)
地方经济(13473)
理论(12485)
(12161)
环境(11957)
(11562)
机构
学院(265550)
大学(265025)
(124862)
经济(122553)
管理(98870)
研究(91051)
理学(84551)
理学院(83691)
管理学(82086)
管理学院(81614)
中国(72199)
(57180)
(55172)
科学(51360)
(45827)
财经(45579)
(41328)
经济学(41213)
研究所(41062)
中心(40656)
(39026)
(37605)
经济学院(36970)
北京(35397)
业大(34003)
财经大学(33780)
(32966)
师范(32652)
(31909)
(31536)
基金
项目(164678)
科学(130364)
基金(121040)
研究(120749)
(104303)
国家(103539)
科学基金(89035)
社会(80132)
社会科(76189)
社会科学(76171)
(63085)
基金项目(62314)
教育(55866)
自然(55177)
自然科(53973)
自然科学(53958)
自然科学基金(52990)
(52649)
资助(51432)
编号(48340)
成果(39522)
(37161)
重点(37079)
(36394)
国家社会(33893)
课题(33759)
(33336)
教育部(32502)
人文(31613)
创新(31418)
期刊
(142763)
经济(142763)
研究(86629)
中国(48577)
(42100)
管理(39207)
学报(36208)
(34666)
科学(34461)
(32055)
金融(32055)
大学(28407)
学学(26973)
经济研究(25714)
技术(24605)
财经(24097)
教育(24058)
农业(23100)
业经(21260)
(20857)
问题(19232)
统计(16494)
(15751)
技术经济(15316)
(14428)
国际(13882)
商业(13676)
决策(13198)
理论(13149)
世界(12240)
共检索到407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方平  连玉君  胡新明  赵慧敏  
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一直是国内各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从理论和经验上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尝试从微观货币需求角度,对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给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微观货币需求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货币需求规模弹性明显偏高,且规模越小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严重,导致其货币需求规模弹性也越大;(2)我国货币需求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卡甘效应,且通货膨胀率越高,卡甘效应越显著。上述实证结果意味着,金融市场与制度的不成熟,加之近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低的通胀率,使得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超高的通货膨胀,是造成我国高货币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通过将政府对银行体系的补贴和担保因素引入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化模型,本文初步认定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结果的基本原因。而基于BaileyCagan函数的提示,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内部货币扩张具有与外部货币扩张不同的货币需求“预算约束”和福利后果。其要害是,它可以兼容在货币化进程原本存在显著利益冲突的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效用,从而使得中国的高货币化与货币价格的稳定并行不悖。本文的结论是,由于中国的高货币化具有十分特殊的金融制度内涵,因此既不能简单夸大其负面效应,也不能过高期望数量调整政策的效果。合理的做法应当着眼于调整政府、银行体系与居民部门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奔宇   黄和亮   钟琳   陈思莹  
中国“高货币化之谜”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从企业货币使用效率视角亦即企业货币化率(企业现金持有/企业产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货币化率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和经营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短期负债率偏高推升了企业货币化率。企业短期负债占比提升,导致企业在相近规模、结构和产出条件下,需要持有更多现金,从而推升了企业货币化率。第二,企业货币化率受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显著。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会提高企业货币使用效率,降低货币化率。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货币政策调控除了在总量上发力、控制货币数量增长之外,还可以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来影响企业行为,优化宏观货币化率;要进一步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优先配置给经营绩效较高的企业,提升企业货币使用效率,达到降低货币化率的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志杰  
近年来,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一直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经济虚拟化进程与货币化率之间的宏观与省级微观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认为经济虚拟化对货币化率的作用机制不但来自于货币需求方面,更重要的在于虚拟经济特殊的GDP创造机制,同时依据作用机制构建理论模型。其次,利用1996-2014年31个省市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虚拟化进程对货币化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虚拟化进程与货币化率之间趋势差异和2008年后货币化率的快速上升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导致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宝  喻心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炳  袁威  
本文使用机理变化型变结构协整模型实证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货币信贷结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信贷结构均在特定时点开始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产生机理性影响;货币结构与信贷期限结构对实际产出分别具有较弱的正向和负向机理性影响,对通货膨胀率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机理性影响,并且货币信贷结构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货币信贷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货币信贷结构与"货币迷失"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结构与信贷期限结构对"中国货币迷失之谜"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政策建议如下:中国人民银行应同时注重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调控,监测货币信贷结构的变动应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制定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钟立新  耿中元  
对于我国高M_2/GDP的成因,现有研究主要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变迁导致货币化加深,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居民缺乏有效投资渠道两方面进行解释。然而,这些研究忽略了收入分配这一重要宏观因素。文章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推动我国M_2/GDP长期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不能扭转,我国高M_2/GDP还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通过金融改革增加居民投资渠道使这个比例暂时下降,但是这些改革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发挥完之后,M_2/GDP也会在新的均衡基础上重拾升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  
本文试图通过货币供求均衡分析探讨我国高M2/GDP比率的原因。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深化阶段,随着经济货币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产品的货币化基本结束,但企业资产、土地、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货币化仍在进行之中,导致货币需求不断增长,在长期内引起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具有较强的被动性质,基础货币投放快速增长,货币乘数也大幅提高,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货币供求相互作用,使得在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潘伟光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统计技术对我国的货币供应与实际经济产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馈关系而且在长期内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敏  赵廷辰  
一个经济总量大、金融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如果建设了本币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就可以增大本国货币在国际使用中的规模经济自2009年我国开展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快速。2015年12月1日,经IMF批准,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这是全球对我国金融改革成就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认可,是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当前,有两个关于国际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依然需要深入探讨。为什么需要国际货币?哪种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琦  何毅  
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增加,经济转型程度逐步加深,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章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样本区间的比较,分析宏观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我国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路径,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苗文龙  
中国持续上升并已达高位的货币化水平成为人们纷纷讨论的问题。经济发展与货币供求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逻辑的起点。本文从现代货币数量论角度塑造指标M/YP,剖析影响真实货币化的经济、制度因素。构造GARCH模型,利用中国改革以来的数据实证表明: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产出、物价之间一阶长期平稳关系在中国仍然有效;经济增长率、经济不平衡程度、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重、人口年龄结构、预期收益率及外汇储备等因素对真实货币化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安明友  
文章通过对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企业、金融改革历程的回顾,详细分析了政府通过行政干预使金融机构向国营企业贷款这一货币供给机制,结合1978年~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变动情况,论证了正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改革历程,才造成了中国货币化指数快速增长和高水平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