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9)
- 2023(15624)
- 2022(13454)
- 2021(12759)
- 2020(10535)
- 2019(24390)
- 2018(24354)
- 2017(46798)
- 2016(25297)
- 2015(28427)
- 2014(28631)
- 2013(28002)
- 2012(25800)
- 2011(23403)
- 2010(23722)
- 2009(21720)
- 2008(20976)
- 2007(18434)
- 2006(16335)
- 2005(14470)
- 学科
- 济(107112)
- 经济(107007)
- 管理(70194)
- 业(68028)
- 企(55931)
- 企业(55931)
- 方法(46451)
- 数学(39599)
- 数学方法(38904)
- 中国(29724)
- 农(28019)
- 地方(25757)
- 业经(24278)
- 学(24259)
- 财(23347)
- 理论(19195)
- 农业(19133)
- 贸(17925)
- 贸易(17910)
- 制(17783)
- 易(17294)
- 和(16675)
- 技术(16450)
- 环境(16347)
- 银(16091)
- 银行(16050)
- 融(15664)
- 金融(15663)
- 行(15433)
- 务(14810)
- 机构
- 学院(358019)
- 大学(357527)
- 管理(141924)
- 济(139186)
- 经济(136045)
- 理学(122349)
- 理学院(120948)
- 研究(120026)
- 管理学(118618)
- 管理学院(117962)
- 中国(89558)
- 京(77258)
- 科学(75633)
- 财(63132)
- 所(60145)
- 农(56026)
- 研究所(54704)
- 中心(54172)
- 江(52618)
- 业大(52051)
- 范(50513)
- 财经(50441)
- 师范(50043)
- 北京(49489)
- 经(45775)
- 院(43856)
- 州(43575)
- 农业(43486)
- 经济学(40950)
- 师范大学(40427)
- 基金
- 项目(242016)
- 科学(190183)
- 研究(178503)
- 基金(173648)
- 家(150714)
- 国家(149405)
- 科学基金(128596)
- 社会(111063)
- 社会科(105198)
- 社会科学(105172)
- 省(95661)
- 基金项目(91985)
- 自然(83616)
- 教育(82653)
- 自然科(81661)
- 自然科学(81644)
- 自然科学基金(80137)
- 划(80125)
- 编号(73935)
- 资助(72543)
- 成果(59974)
- 发(54375)
- 重点(54053)
- 部(52601)
- 课题(51098)
- 创(50024)
- 创新(46523)
- 科研(45817)
- 项目编号(45299)
- 教育部(45196)
- 期刊
- 济(156892)
- 经济(156892)
- 研究(105430)
- 中国(70086)
- 学报(54646)
- 管理(52499)
- 科学(51603)
- 农(51392)
- 财(46325)
- 教育(45387)
- 大学(41377)
- 学学(38592)
- 农业(36003)
- 技术(32336)
- 融(30545)
- 金融(30545)
- 业经(27705)
- 经济研究(24767)
- 财经(23736)
- 图书(20669)
- 经(20276)
- 问题(20082)
- 业(18455)
- 科技(17359)
- 技术经济(17265)
- 理论(16909)
- 商业(16578)
- 资源(16038)
- 现代(15865)
- 统计(15836)
共检索到528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丰向红
旅游作为人类学课题的合法性的确立是相对比较近期的发展——以在20世纪70年代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编著的《东道主和客人: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为基石。当下,拥有理论和应用双重研究方向的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发展最快的支系之一。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平芳
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利益主体多、社会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的威胁,开展社会评估应成为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社会评估在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仍处于缺失或片面化的状态,并存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内容不明确,社区参与度不高、评估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为了科学地评估及规避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借鉴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评估视角、内容框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旅游业特点的社会评估体系。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社会评估 人类学视角 反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健
本文讨论了中国旅游发展中一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例如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规划中的问题、中外合资与合作经营中的问题、旅游法制建设问题、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问题等,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重视和加强旅游人类学理论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指导,妥善解决旅游发展中大量存在的社会文化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旅游人类学理论在中国旅游发展宏观调控、微观管理以及发展对外旅游关系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梅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差异,满足对异文化和异生活的窥视欲。在各国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游客凝视占有强势地位,不断侵入他人的隐私空间。本文从法律的视野剖析了隐私权保护的正当性、合法性,提出要合理界定游客凝视的限度,协调凝视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关键词:
游客凝视 隐私权 旅游空间 合法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大鸣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旅游 可持续发展 社会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当今旅游越来越注重人文内涵,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民族旅游开发的推进,一些民俗文化事项呈现了纷繁复杂而又急剧变化的景象。本文着眼大理地区久负盛名的剑川石宝山歌会的发展和变迁,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在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对歌会的不同文化表述和开发意见,探讨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歌会文化如何得以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威
以“地方”为单位的研究在当代人类学领域已经公认为一种对传统研究单位的范式革命。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个性化、特色化、地缘化、族群化的地方性文化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区域旅游中,旅游的景观大都属于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地方知识”色彩。旅游文化远比身体上的旅行更为丰富。作为一种旅游的客观,它事实上是游客“准备”到其他地方去观察和体验。以及那些被观光的人民和地方所做的“准备”。旅游有助于提升对地方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东道主社会对自己地方化知识的自我认同程度。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表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朝晖
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利用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化"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旅游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在中国学术界,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的学者,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旅游开发领域,而以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杨劲松
<正>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论域。我国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2)),有蔚然之势、且渐成“显学”之虞。其中的部分研究已进入国际视野,并获得国际关注与影响。限于篇幅,笔者仅从理论角度概括国内学者(兼及少量海外华人学者)在参与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知识生产中形成的理论突破,借以管窥其中的中国贡献。挂一漏万和主观臆断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