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5)
- 2023(12441)
- 2022(10417)
- 2021(9577)
- 2020(7750)
- 2019(18178)
- 2018(17811)
- 2017(34409)
- 2016(18317)
- 2015(20575)
- 2014(20375)
- 2013(19917)
- 2012(18666)
- 2011(17102)
- 2010(17699)
- 2009(16383)
- 2008(16174)
- 2007(14626)
- 2006(13311)
- 2005(12361)
- 学科
- 济(87621)
- 经济(87547)
- 管理(52056)
- 业(50863)
- 企(41425)
- 企业(41425)
- 方法(35135)
- 数学(30132)
- 数学方法(29569)
- 中国(25605)
- 地方(23712)
- 贸(23232)
- 贸易(23215)
- 易(22459)
- 农(22194)
- 业经(19765)
- 技术(17622)
- 学(16982)
- 财(16253)
- 农业(14980)
- 理论(14883)
- 制(14320)
- 银(14304)
- 银行(14267)
- 融(14206)
- 金融(14206)
- 行(13868)
- 地方经济(13429)
- 发(12580)
- 环境(12062)
- 机构
- 学院(265215)
- 大学(262668)
- 济(115528)
- 经济(113250)
- 管理(98262)
- 研究(95788)
- 理学(83492)
- 理学院(82564)
- 管理学(80859)
- 管理学院(80395)
- 中国(72871)
- 科学(57678)
- 京(57211)
- 财(51081)
- 所(49196)
- 农(44500)
- 研究所(44359)
- 中心(42179)
- 江(41582)
- 财经(39395)
- 业大(37788)
- 北京(36714)
- 经济学(35837)
- 经(35587)
- 院(35146)
- 范(34998)
- 农业(34741)
- 师范(34588)
- 州(33701)
- 经济学院(32137)
- 基金
- 项目(169655)
- 科学(133408)
- 研究(123844)
- 基金(121292)
- 家(106640)
- 国家(105775)
- 科学基金(89891)
- 社会(78664)
- 社会科(74740)
- 社会科学(74725)
- 省(68301)
- 基金项目(62252)
- 自然(57252)
- 教育(56932)
- 划(56653)
- 自然科(55980)
- 自然科学(55965)
- 自然科学基金(54952)
- 资助(51101)
- 编号(49297)
- 发(42307)
- 成果(40191)
- 重点(39140)
- 创(37731)
- 部(36667)
- 课题(36125)
- 创新(35509)
- 发展(33971)
- 展(33413)
- 国家社会(32551)
- 期刊
- 济(133223)
- 经济(133223)
- 研究(83628)
- 中国(59103)
- 农(41658)
- 管理(40973)
- 学报(40400)
- 科学(38254)
- 财(38019)
- 教育(32499)
- 大学(31029)
- 学学(29164)
- 农业(28652)
- 融(26732)
- 金融(26732)
- 技术(25828)
- 经济研究(23197)
- 业经(22510)
- 财经(19594)
- 问题(17885)
- 贸(17742)
- 经(17120)
- 业(16035)
- 国际(15751)
- 技术经济(14736)
- 统计(14336)
- 商业(13632)
- 策(13482)
- 世界(13432)
- 科技(13239)
共检索到418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克虎 赵坚
一、引言 传统经济学构建在报酬递减的假设之上,经济行为产生一种负反馈,它导致价格和市场份额最终会达到可以预见的均衡。这种负反馈可以使经济稳定,因为任何大的变动将会被由其产生的反向偏移所抵消。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均衡意味着一种环境中的“最优”结果,即对资源的最优利用与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梳理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三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线索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以分工组织为起点、内生着外部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的报酬递增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表明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的报酬递增。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陷入到消极的正反馈机制之中 ,对此就必须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变迁以及积累组织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 ,并使西部地区在良性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实现经济发展。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分工演进 西部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伟 王修来 张丽丽
文章研究了科研组织在资源稀缺时所采取的合作与非合作两种策略下收益与费用(成本)的差异,结论显示:合作对于科研组织来说是个"优"策略,在合作策略下科研组织基于规模报酬递增,能获得不断增长的技术发展程度,合作费用也会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而减少,非合作策略下却无法获得这些优势。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在推进科研资源整合、促进科研组织合作时存在的限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资源 整合 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丰
报酬递增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特征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增长理论中的报酬递增思想,探究了地方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的内在机制及其网络拓展。研究认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并同时不断强化的系统演化过程,其报酬递增机制来源于以二者为核心分工网络拓展与知识积累的相互作用。为实现地方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高质量联动发展,市场管理部门应重视市场与产业联动网络相关制度的适应性完善与功能创新,注重高端要素的供给与培育,通过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淀 伍敬群
本文建立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增长模型,用以解释李约瑟之谜,即“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西欧”。模型结果显示,在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率越高,技术进步速率越快。不过,到工业革命前夕,技术进步内在机制发生变化,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却与人口存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一改变是李约瑟之谜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规模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规模报酬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俊 张家峰
Ethier(1982)提出,在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成立,并且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一个补充;然而,该文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如缺乏解析解等一些不足之处。沿袭Ethier(1982)的建模思想,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规模收益递增的2×2×2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获得各内生变量的解析解,并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四个基本定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文以更加严谨的方式证实了Ethier(1982)的观点,并且得出一些新鲜结论,尤其发现即使在两国完全专业化分工状态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依然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叶峻青 李夏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市场结构 新增长理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付强
本文探讨了政府竞争格局下行业规模报酬递增的机制。我们发现,经典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会导致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数目减少,因而规模效率的提高与重复建设不可能同时出现。但是地方政府降低厂商固定成本的竞争却可以在重复建设的同时带来规模效率的提高,这就是本文所发现的政府竞争格局下行业规模报酬递增的第二种机制。我们通过DEA-VRS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初步证实了此过程。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干中学和货币外部性之后,地区行政垄断指数与规模效率的动态变动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拓晨 王长柱 王晓西
整体而言,不同的消费行为与多元贸易条件,作为支撑市场新进入企业在时代不断变迁中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全面优化建设与改进过程中有着无法被忽视的现实作用和影响。所以,从如何增强市场新进入企业发展效率的分析视角来看,研究消费行为、贸易条件及市场新进入企业间的相互关联性质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与保罗·克鲁格曼合著的《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经济》,由国际贸易发展实际出发,深层次探析了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经济环境等要点,是一本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关的经济学著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冉文江 冯俊文
新经济的兴起大大动摇了报酬递减律的理由 ,出现了报酬递增的现象 ,这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原理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报酬递增现象 ,对生产系统进行了经济熵和经济耗散结构分析 ,剖析了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 ,提供了报酬递增律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孤立系 平衡态 经济耗散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