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2)
2023(14139)
2022(12419)
2021(11544)
2020(9757)
2019(22756)
2018(22726)
2017(45105)
2016(24242)
2015(26966)
2014(27078)
2013(26804)
2012(24508)
2011(22128)
2010(22467)
2009(20615)
2008(19712)
2007(17306)
2006(15268)
2005(13599)
作者
(70283)
(58379)
(58170)
(55558)
(37260)
(28029)
(26344)
(22955)
(22274)
(20848)
(19875)
(19828)
(18649)
(18566)
(18105)
(17906)
(17406)
(17126)
(16631)
(16615)
(14563)
(14518)
(14128)
(13349)
(13161)
(12971)
(12808)
(12623)
(11847)
(11278)
学科
(117604)
经济(117507)
管理(67973)
(63452)
(52492)
企业(52492)
方法(50872)
数学(45144)
数学方法(44444)
(26454)
中国(25651)
地方(25010)
(24110)
(23102)
业经(23004)
农业(17964)
(17427)
理论(17346)
(16841)
贸易(16832)
(16234)
(15784)
环境(15560)
地方经济(15304)
(14306)
财务(14230)
财务管理(14207)
技术(14115)
(13708)
金融(13707)
机构
大学(347938)
学院(347246)
(146651)
经济(143716)
管理(138357)
理学(120745)
理学院(119399)
管理学(117063)
研究(116683)
管理学院(116447)
中国(84911)
(73599)
科学(72701)
(63050)
(58770)
(55162)
研究所(53805)
业大(52303)
中心(51370)
财经(51284)
(49637)
(46582)
北京(46364)
(44864)
经济学(44705)
师范(44424)
农业(43021)
(42058)
经济学院(40009)
(39957)
基金
项目(237301)
科学(186763)
基金(172643)
研究(171010)
(150525)
国家(149329)
科学基金(128732)
社会(108285)
社会科(102782)
社会科学(102750)
(92914)
基金项目(91430)
自然(84623)
自然科(82674)
自然科学(82658)
自然科学基金(81181)
教育(78975)
(77599)
资助(72851)
编号(68953)
成果(55201)
重点(53118)
(52047)
(50673)
(48664)
课题(47474)
创新(45430)
科研(45270)
教育部(44762)
国家社会(44293)
期刊
(161317)
经济(161317)
研究(102926)
中国(61511)
学报(54646)
管理(51284)
科学(50689)
(49085)
(46856)
大学(41451)
学学(39284)
教育(35497)
农业(34001)
技术(31914)
经济研究(27275)
(26355)
金融(26355)
财经(25371)
业经(24734)
(21794)
问题(20512)
技术经济(19168)
统计(18203)
(17168)
图书(16691)
理论(16217)
(16168)
科技(16121)
商业(15619)
现代(15360)
共检索到50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根据管理要素报酬递增规律的基本假定,从理论上分析了短期生产中企业生产率的改进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宏观生产函数,并利用我国1986~2006年的工业总产出数据,对生产函数进行了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超过了资本和劳动要素,从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释。由此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管理要素的作用,通过管理要素投入对微观企业效率的促进,最终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淀  伍敬群  
本文建立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增长模型,用以解释李约瑟之谜,即“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西欧”。模型结果显示,在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率越高,技术进步速率越快。不过,到工业革命前夕,技术进步内在机制发生变化,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却与人口存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一改变是李约瑟之谜的症结所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安国  李强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笔者研究了我国地区要素集聚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各省就业密度和就业集中度指数发现,在我国的确存在地区劳动力集聚的情况。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劳均资本存量的绝对差距指数和相对差距指数以及运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的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存量在省际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根据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的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弹性效应差异很大,并且中、西部地区的规模弹性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于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出现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伟  王修来  张丽丽  
文章研究了科研组织在资源稀缺时所采取的合作与非合作两种策略下收益与费用(成本)的差异,结论显示:合作对于科研组织来说是个"优"策略,在合作策略下科研组织基于规模报酬递增,能获得不断增长的技术发展程度,合作费用也会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而减少,非合作策略下却无法获得这些优势。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在推进科研资源整合、促进科研组织合作时存在的限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粟娟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文章以C-D生产函数为例,说明了非规模报酬不变技术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下,总资本和总产出以相同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不等于人口增长率。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特性则与规模报酬性质有关。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人口增长也能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增长;反之,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减性质,人口增长则会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减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殷德生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巍  韩冰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80年代中期以来,新增长和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以及布赖恩·阿瑟对报酬递增“路径依赖”过程的处理,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报酬递增理论的浓厚兴趣。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前者试图通过外部性概念把报酬递增重新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而后者强调历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