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82)
2023(18300)
2022(15685)
2021(14774)
2020(12402)
2019(28660)
2018(28243)
2017(53960)
2016(29028)
2015(33096)
2014(32742)
2013(32354)
2012(29437)
2011(26623)
2010(26313)
2009(24026)
2008(23137)
2007(20015)
2006(17283)
2005(15060)
作者
(83784)
(70095)
(69268)
(66111)
(44399)
(33495)
(31564)
(27603)
(26523)
(24779)
(23791)
(23608)
(22081)
(21893)
(21683)
(21382)
(20886)
(20666)
(19990)
(19942)
(17253)
(17240)
(16882)
(15790)
(15638)
(15487)
(15261)
(15189)
(14065)
(13749)
学科
(123092)
经济(122968)
管理(82675)
(80521)
(65952)
企业(65952)
方法(59391)
数学(52480)
数学方法(51658)
(32827)
中国(32152)
(27661)
业经(27001)
(24787)
地方(22770)
(22758)
贸易(22748)
(22165)
农业(22018)
技术(21974)
理论(19991)
(19689)
环境(18382)
(18344)
(17416)
财务(17320)
财务管理(17281)
企业财务(16371)
(16311)
(16183)
机构
大学(416724)
学院(415554)
(171183)
经济(167866)
管理(166206)
理学(145416)
理学院(143859)
管理学(140957)
管理学院(140229)
研究(139631)
中国(102921)
(88924)
科学(87144)
(73055)
(69206)
(67944)
业大(63861)
研究所(63775)
中心(63149)
财经(60303)
(57636)
北京(56060)
(55185)
(53987)
师范(53449)
农业(53413)
经济学(52195)
(50897)
经济学院(47243)
(46670)
基金
项目(292229)
科学(230947)
基金(213601)
研究(210632)
(187402)
国家(185968)
科学基金(160305)
社会(134025)
社会科(127288)
社会科学(127254)
(112710)
基金项目(112227)
自然(105125)
自然科(102784)
自然科学(102760)
自然科学基金(100910)
教育(97523)
(95451)
资助(89545)
编号(84276)
成果(66635)
重点(65699)
(64813)
(62204)
(60828)
课题(58230)
创新(56852)
国家社会(56015)
科研(55868)
教育部(55559)
期刊
(176127)
经济(176127)
研究(117385)
中国(75283)
学报(66057)
科学(61899)
(60287)
管理(60073)
(53801)
大学(50744)
学学(47786)
教育(45148)
农业(42869)
技术(40354)
经济研究(29824)
(29149)
金融(29149)
财经(28545)
业经(28410)
(24597)
(23740)
问题(22810)
技术经济(22462)
统计(22403)
科技(20889)
图书(20257)
(20242)
(19151)
资源(18754)
理论(18661)
共检索到588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入世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迅速成长。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到底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复制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质疑。本文基于非参数Mal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汽车工业入世以来整体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汽车工业各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结果显示:入世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TFP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因素共同推动的,但技术效率的影响相对有限,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子行业中差异明显,汽车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且都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车用发动机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且逐年下降趋势明显;改装汽车业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规模效应的发挥;摩托车业的产业地位导致其TFP、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都呈下降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生延超  钟志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饭店业得到迅速成长。但是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到底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质疑。本文基于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饭店业1997年以来整体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省份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的饭店业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有限,仍属于粗放式增长;北京等17个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献金  陈晓乐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元贵  聂靓  
文章利用2002~2006年的部分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各投入要素对我国汽车产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及相关政策扶持其发展起一定作用。相对而言,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小。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作者给出了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春桥  夏祥谦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区在2001—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无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尤其是投向国有企业的信贷对技术效率改善产生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技术进步是现阶段中国金融发展促进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在加大金融支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少伟  苗长虹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基本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在基本格局上,内资后发优势与外资技术优势共同塑造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新景观导致了外资在竞争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日益向三大都市圈集聚,但学习效率上存在行业整体和个体差异,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在总体上逐渐提升;在模式选择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的合资合作倾向和重组并购倾向同时并存,但在发展道路的性质上,"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的依附发展局面和"走出去"政策对汽车产业自立发展的推动,突显了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品牌创建及学习绩效上,合资模式侧重于"开发",具有"合资+自主"混合创新特征,而民营模式更注重"探索",具有"自主+合作"开放式自主创新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佳澍  
污染防治是我国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积极采取环境规制措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TFP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能够尽快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引起TFP的"U"型变动,但二者对TFP的提升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杨毅  
中国近几十年来引进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不明晰,文章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两部门模型对于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推导。接着使用中国近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陈俊科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承亮  
本文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FDI溢出3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进行甄别。在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依次是技术引进、FDI溢出和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引进和FDI溢出对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内部动力,而非依赖于技术引进和FDI溢出效应,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必然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廷勇  周磊  安烨  
通过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面板模型,本文对1999-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地区间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变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规模效率得到了初步改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城市化进程和初始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各细分行业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