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4)
- 2023(4644)
- 2022(3912)
- 2021(4072)
- 2020(3236)
- 2019(8065)
- 2018(8262)
- 2017(14313)
- 2016(8884)
- 2015(10352)
- 2014(10595)
- 2013(9480)
- 2012(8387)
- 2011(7758)
- 2010(8360)
- 2009(7164)
- 2008(6784)
- 2007(6044)
- 2006(5308)
- 2005(4906)
- 学科
- 济(28597)
- 经济(28577)
- 教育(19325)
- 管理(17595)
- 方法(16884)
- 数学(15781)
- 业(15441)
- 数学方法(15261)
- 中国(13347)
- 企(12898)
- 企业(12898)
- 理论(9926)
- 教学(8262)
- 学(7252)
- 农(6426)
- 财(5531)
- 技术(5274)
- 发(5240)
- 业经(4791)
- 地方(4523)
- 发展(4418)
- 贸(4404)
- 贸易(4398)
- 学法(4358)
- 教学法(4358)
- 展(4296)
- 易(4281)
- 研究(4112)
- 农业(3982)
- 制(3822)
- 机构
- 大学(115156)
- 学院(111249)
- 管理(38847)
- 研究(38419)
- 济(36647)
- 经济(35595)
- 理学(33887)
- 理学院(33401)
- 管理学(32252)
- 管理学院(32029)
- 教育(28812)
- 京(26092)
- 范(25430)
- 师范(25321)
- 科学(22875)
- 中国(22223)
- 师范大学(20869)
- 所(18536)
- 江(17569)
- 北京(17550)
- 技术(17005)
- 研究所(16971)
- 中心(16314)
- 财(16311)
- 职业(16039)
- 业大(14228)
- 州(14022)
- 院(14020)
- 农(13043)
- 财经(12925)
- 基金
- 项目(72079)
- 研究(59020)
- 科学(58747)
- 基金(48763)
- 家(41448)
- 国家(41003)
- 教育(37445)
- 科学基金(35293)
- 社会(34027)
- 社会科(32063)
- 社会科学(32056)
- 省(30079)
- 划(27463)
- 编号(27098)
- 基金项目(24238)
- 成果(24041)
- 自然(22455)
- 课题(22320)
- 自然科(22004)
- 自然科学(22000)
- 自然科学基金(21574)
- 资助(21437)
- 年(18764)
- 重点(17844)
- 部(17681)
- 规划(17114)
- 项目编号(16216)
- 教育部(16074)
- 发(16033)
- 创(15146)
共检索到171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小浩
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程度是否通过招生规模的扩大得到了改善? 本文对高等教育机会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在199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子女的趋势。文章在MMI和EMI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导致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变化的原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路晓峰 邓峰 郭建如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数据,使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结合分省定额的高考录取制度,探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入学机会分配均等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扩招中断了自高考恢复以来的地区间入学机会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其次,扩招虽然缩小了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内部的城乡差距,但非均衡的扩招又间接扩大了全国总体的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此外,性别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在扩招后显著缩小,父母文化资本在代际间的传递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梁彦
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化程度发生了变化。对全国城镇和农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国内现有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群体的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均等 元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倩
为了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惠待遇的倾斜性政策和旨在提高处境不利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补偿性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在改善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状况以及推进学生群体多样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机会均等 入学 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高教扩展对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然后讨论了高教扩展对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教扩展可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公平,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收入分配 高等教育扩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国兴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内涵 ,依据先行研究构筑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最后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 ,认为在我国过高的高等教育学费已经对部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大学升学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费 机会均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倩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学指导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改革等促进学生理性选择高考科目,推进高考改革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本文对部分高校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集中在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优势阶层的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它是高中阶段教育分层状况的积累和延续。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 阶层差距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周波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收费改革中,存在两种最主要的批评意见——免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劫贫济富”,以及收费制度下来自贫困生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开征高等教育税以应对,同时为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主张开征教育税为义务教育筹集经费。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税 教育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都把"教育机会均等"列为教育改革优先要达到的目标。我国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解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机会均等问题,并特别把视角放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上,力求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澄清某些问题,以推进我国的教育民主化进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滢
本文探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之现状、成因及改革措施 ,并提出建议 :改革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 ;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专门的财政资助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 ,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 ,使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入应然状态
关键词: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入学机会均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瑜 潘东明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 ,不能因为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需通过一定的选拔制度来竞争 ,所以高考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至关重要和最为直接的。因此 ,对高考制度现实存在的妨碍公平因素 ,应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进行深入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机会均等 高考 改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金子元久 窦心浩
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会变得更均等一些呢?均等程度又如何测算?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是趋向于平等,还是更加不平等呢?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讨,以及对中日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检验了几种用于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基尼系数等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其次,在1992年与2001年之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有了明显的扩大。第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1960年至1975年)。理论依据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矫正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今后必须在调控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多下功夫。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小林雅之 王杰
上期讨论了相关理论并简单介绍了高学费、高资助政策。本期介绍对高学费、高资助政策的各种批判意见和各国的学生资助概况,考察了学生资助制度比较完善的美国的状况,包括其历史、现状、社会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结果显示美国的财政资助卓有成效,但也存在学生负债过重和不还款现象,还有学生资助基准的变化使教育机会均等面临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