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7496)
2022(6498)
2021(6186)
2020(5385)
2019(12404)
2018(12561)
2017(24087)
2016(13311)
2015(15305)
2014(15322)
2013(14905)
2012(13173)
2011(11716)
2010(12204)
2009(11595)
2008(11909)
2007(10921)
2006(9714)
2005(9071)
作者
(36791)
(30436)
(30396)
(29111)
(19547)
(14364)
(13857)
(11693)
(11480)
(11140)
(10377)
(10370)
(9993)
(9833)
(9541)
(9366)
(9124)
(8941)
(8920)
(8733)
(7608)
(7436)
(7419)
(6991)
(6979)
(6933)
(6837)
(6747)
(6120)
(5871)
学科
管理(55523)
(50204)
经济(50120)
(46047)
(42592)
企业(42592)
方法(24758)
数学(21318)
数学方法(20809)
(20196)
(16717)
(14100)
财务(14043)
财务管理(14009)
企业财务(13266)
业经(12291)
(11731)
中国(11720)
(10779)
(10554)
银行(10548)
理论(10135)
(10101)
(9808)
体制(9225)
(8898)
(8505)
金融(8503)
(8381)
(7930)
机构
学院(184689)
大学(184119)
管理(77012)
(73590)
经济(71808)
理学(64295)
理学院(63668)
管理学(62450)
管理学院(62070)
研究(54943)
中国(47007)
(40946)
(39054)
科学(31722)
财经(30349)
(29776)
(27338)
(27019)
中心(26673)
(24616)
北京(24572)
业大(24114)
研究所(23777)
(23493)
财经大学(22500)
经济学(21841)
(20879)
师范(20669)
商学(20275)
商学院(20064)
基金
项目(116018)
科学(92125)
研究(85706)
基金(84834)
(72516)
国家(71967)
科学基金(63524)
社会(54309)
社会科(51582)
社会科学(51570)
(45675)
基金项目(44072)
自然(41585)
教育(41046)
自然科(40658)
自然科学(40652)
自然科学基金(39924)
(37801)
资助(36029)
编号(35067)
成果(29092)
(26667)
(26054)
重点(25976)
课题(24572)
(24503)
创新(23000)
教育部(22919)
(22760)
人文(22322)
期刊
(86456)
经济(86456)
研究(54962)
中国(41718)
(37089)
管理(34410)
学报(24144)
科学(24066)
(22353)
(20356)
金融(20356)
教育(20096)
大学(19758)
技术(18933)
学学(18535)
财经(16021)
农业(14332)
(13665)
业经(13237)
经济研究(12867)
财会(11021)
会计(10436)
问题(10242)
统计(9913)
技术经济(9619)
(9439)
(9293)
现代(8974)
理论(8926)
(8425)
共检索到289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增福  周婷  
规模大小是否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前期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考察,本文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角扩展到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研究较多的真实活动盈余操控方式,并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提出了新的规模—盈余管理假说,即相对于小公司来说,规模大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企业的国有股权性质将会促使这种效应更为显著。我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支持上述理论预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规模—盈余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对公司治理的改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永泽  高嵩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增福  曾庆意  魏下海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债务水平越高,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益,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露珍  
以2003~2005、2008~2010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会计准则改革对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准则改革后,中央控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地方控股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均显著提高,且二者盈余管理程度提高的幅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林大庞  
文章以2000年至2008年间1048至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本结构和盈余管理的经验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控制人性质对该关系的影响,发现:在控制住公司治理、企业特征和行业结构等因素后,企业负债经营程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是否国有控股并不改变这一检验关系。以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负债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可能会增加盈余管理,以降低企业违反债务合约概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宗宇  邵清芳  陈维良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工  陈明利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公司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企业,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民营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地方国有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下所带来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减少等是企业降低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本文揭示财政分权制下,地方政府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近年来的分权化改革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凤莲  
本文选取2009年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其应计和真实两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越大,表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薄澜  姚海鑫  王书林  刘丽莉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债务融资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控制人性质下的差异。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在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及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博弈作用下,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随着债务融资规模的增加而先下降后提高,且发生变化的临界点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有所区别。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尤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岳上植  邹鹤瑶  
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而关联交易作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选择,也会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文章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弥补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以及盈余管理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空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内部控制显著抑制了关联交易下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并没有对关联交易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一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二是转变相关部门管理思路;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四是提高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任春艳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会计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的人为操纵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盈余管理,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原因。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盈余管理也有弊端,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利弊及其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丹  何云  高会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2011~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投资效率,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自愿披露内部审计报告且获得合理保证的公司的投资效率高于没有披露内部审计报告的公司,即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减弱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德明  胡婷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相关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这说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内控质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审计监督功能的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审计费用的提高(降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的替代效应会有所弱化(强化)。市场竞争激烈、事务所(审计师)风险意识有所提高、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的市场环境,可以解释以上发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雷光勇  刘慧龙  
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控制、恶性融资与配股盈余操纵是各界高度关注且密切关联的重大问题。上市公司在配股时既可能正向操纵盈余,也可能负向操纵盈余。本文以配股政策3年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中最后1年为1999年的196家成功实施配股的A股上市公司199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就此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上市公司正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大,负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小;控股股份为国家股时,盈余操纵程度较小;预期从中小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正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大,负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小;资金储备压力越大,正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大,负向操纵盈余的程度越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梁郁欣  田马飞  
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数据样本的实证检验,探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是否伴随着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提高,比较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差异,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将其划分为应计持续性和现金流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与盈余持续性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盈余持续性细分后仍然可以得到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应计持续性与现金流持续性也相应提高的结论。通过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的对比,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持续性也越高,但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时,盈余持续性并没有显著改善;而在民营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时,盈余持续性明显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