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06)
- 2023(4466)
- 2022(3737)
- 2021(3518)
- 2020(2853)
- 2019(6527)
- 2018(6495)
- 2017(12061)
- 2016(6039)
- 2015(6380)
- 2014(6354)
- 2013(6247)
- 2012(5768)
- 2011(5226)
- 2010(5433)
- 2009(5314)
- 2008(5364)
- 2007(5196)
- 2006(4687)
- 2005(4410)
- 学科
- 业(25035)
- 管理(24025)
- 企(23710)
- 企业(23710)
- 济(21404)
- 经济(21384)
- 技术(13947)
- 银(12623)
- 银行(12623)
- 行(11773)
- 技术管理(11251)
- 制(11116)
- 方法(7784)
- 中国(7748)
- 业务(7336)
- 融(7306)
- 金融(7305)
- 度(7056)
- 制度(7055)
- 业经(6661)
- 银行制(6258)
- 理论(6219)
- 财(5629)
- 数学(5445)
- 数学方法(5404)
- 学(4839)
- 农(4681)
- 体(4648)
- 教育(4564)
- 策(4234)
- 机构
- 大学(89270)
- 学院(87234)
- 济(35853)
- 管理(35374)
- 经济(35068)
- 理学(29341)
- 理学院(29030)
- 管理学(28774)
- 管理学院(28559)
- 研究(26671)
- 中国(26238)
- 财(18940)
- 京(18380)
- 江(15183)
- 银(14738)
- 财经(14590)
- 科学(14466)
- 银行(14210)
- 行(13377)
- 经(13113)
- 中心(12997)
- 州(12654)
- 所(12610)
- 范(12321)
- 师范(12246)
- 北京(11756)
- 研究所(11122)
- 经济学(10980)
- 财经大学(10823)
- 商学(10569)
- 基金
- 项目(51996)
- 科学(42695)
- 研究(41313)
- 基金(37709)
- 家(31739)
- 国家(31422)
- 科学基金(28184)
- 社会(27455)
- 社会科(26118)
- 社会科学(26112)
- 省(21626)
- 基金项目(19996)
- 教育(19525)
- 创(18027)
- 划(17704)
- 自然(16762)
- 自然科(16463)
- 自然科学(16462)
- 自然科学基金(16239)
- 编号(15781)
- 创新(15606)
- 成果(13758)
- 资助(13628)
- 课题(11842)
- 重点(11661)
- 部(11512)
- 业(11416)
- 国家社会(11268)
- 发(11140)
- 新(11133)
共检索到14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纤纤
身处南北宋之交,“纪行”是陈与义诗作中的重要主题。战乱令陈与义走出了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活,其纪行诗具有明显的边界意识,同时着意于记录战乱带给个人的心灵冲击,虽名为“纪实”,实则不同于杜诗直接反映战火连天年代黎民百姓苦难生活的现实,具有内倾性特征,这与陈与义本人的胸怀、禀赋与气质相关,也是宋人受到理学的时代精神影响的体现。
关键词:
纪行诗 陈与义 陶渊明 杜甫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辉
不同于江西诗派传统的重视技法经营的思想,陈与义提出了新的创作理论,重视诗人从外界获得的感发兴会,主张"推户寻诗",迅速捕捉灵感而省却技巧雕琢。南渡时期的家国之变促进了这种新创作论的转变,但从本质上说,它是江西诗派在"安排句法"走向末路时辟出的一条新路,是在创作实践中探寻出的理论,体现了文学艺术内在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陈与义 推户寻诗 创作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安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
关键词:
李梦阳 诗歌 移情论 文学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进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穆旦前期诗歌 浪漫主义 作品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高晓成
近体诗格律在唐代武后时期基本形成。在此之后理论家们暂时失去了再对其作深入探究的兴趣,诗歌理论的发展面临着接下来应该往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王昌龄的语录体理论文献《论文意》篇创造性地提出"意高则格高"这个理论支点,使得唐代诗歌理论由关注外在形式开始转向关注内在审美,确立起通过构思高"诗意"实现诗歌高"品格"的基本创作思路,也引领了此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走向,具有重要的诗学史意义。
关键词:
王昌龄 诗格 《论文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民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嘉宸 辛昕
刘秉忠、王恽、刘敏中是元初北方馆阁文臣,他们在朝廷任职,有较多的机会陪同皇室来往于两都,这些经历为其上京纪行诗的创作提供了条件。他们将上京及沿途的风光写入诗中,因此其诗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元代特有的异质特征,同时他们也描写自己的馆阁生活,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这些内容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为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兴盛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俊辰
中国现代新诗创作中反抒情色彩的逐渐流行,使过去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中尚能找到痕迹的古典美感逐渐消弭,诸多散文化的内容模糊了诗与非诗的界限,古典诗传统也逐渐在时间的推移中蒙尘。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晚唐诗热”,是在新诗萌芽初期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而诸多诗人所钟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诗的质素”则对当下的现代诗创作和定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现代诗 晚唐诗热 古典诗 传统 中国特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蕊
林幸谦,马华文学的代表人物。海外华人的身份,使得林幸谦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文化的眷恋。他以位于边缘的文化身份对中国进行着追寻与反思,并展现出漂泊的诗学风格。
关键词:
林幸谦 诗歌 漂泊 寻根 反思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俊虎 邱跃强
文学受众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和时代等因素的变化,文学受众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切,将导致诗人的诗歌创作发生变化。朦胧诗经历了由地下时期到正式登上诗坛时期的转变,与此相应,其文学受众也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朦胧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文学受众 朦胧诗人 诗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丹丹
林徽因的诗歌感情真挚,典雅悱恻,其爱情诗于言情古韵之中谱写出一曲唯美动听的情殇箫音。文章主要针对其诗歌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在晶莹清丽、傲骨凌风的诗美下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唯美的方式和婉约的情调来展示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进而表现诗意美所传达的内心情绪。她的言情总是在含蓄中进行着有节制的萦回,十分典雅且独具风神,并竭力把这种情绪熔铸进精巧的想象之中,在有节制的潇洒中最终成就其独特的诗风。
关键词:
林徽因 审美意蕴 内在神韵 情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伟安
刘禹锡的个性虽然孤傲、倔强、坦荡,但23年的漫长贬谪生涯,对于他的打击毕竟过于沉重,因此,当其面临严酷的生命磨难时,他运用了多种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些心理调节机制与其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系。探讨这种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推进对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亦且对于我们更深入地探寻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的心理规律,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
刘禹锡 生命磨难 心理调节机制 诗歌创作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自力 范伟
韩琦是北宋名臣,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其仕宦经历对他的心迹及创作具有重要影响。韩琦的"名臣心迹"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韩琦初任宰辅时饱受党论困扰,忧愤之心造就了微言咏物之诗作;任宰相时仕途相对顺利,调燮之志造就了诗歌的华美和乐之气;任州郡长官时,宣布恩泽的角色意识、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他的吏隐之心,并形成了华美和乐、萧散闲适、诙谐幽默的多样诗风。从具体的名臣心迹角度入手,不惟有助于理解韩琦其人其诗,对宋代职官与文学这一专题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韩琦 宰辅 州郡长官 心迹 诗歌创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
唐太宗 诗歌 精神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