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9)
2023(14641)
2022(12211)
2021(11151)
2020(9509)
2019(20876)
2018(20622)
2017(39422)
2016(21495)
2015(23773)
2014(23199)
2013(22836)
2012(20515)
2011(18136)
2010(18356)
2009(17823)
2008(17948)
2007(16549)
2006(14701)
2005(13780)
作者
(61481)
(51347)
(51199)
(48514)
(32964)
(24451)
(23162)
(19713)
(19285)
(18564)
(17640)
(17262)
(16664)
(16531)
(16389)
(15655)
(15395)
(15286)
(15086)
(14614)
(12870)
(12692)
(12498)
(11860)
(11783)
(11779)
(11376)
(11305)
(10407)
(10117)
学科
(94441)
管理(88163)
(87539)
企业(87539)
(82352)
经济(82207)
(34317)
方法(34240)
业经(30311)
(28131)
(25384)
财务(25343)
财务管理(25298)
数学(25179)
数学方法(24902)
(24795)
企业财务(24049)
中国(20348)
农业(19875)
技术(18928)
(17723)
(17440)
(17295)
理论(17049)
(15867)
(15410)
银行(15378)
体制(15357)
(14751)
(14558)
机构
学院(304365)
大学(298460)
(122448)
管理(121069)
经济(119828)
理学(101942)
理学院(100911)
管理学(99478)
管理学院(98885)
研究(97176)
中国(79220)
(64863)
(62812)
科学(58352)
(55105)
(49617)
(49328)
财经(49198)
中心(45219)
业大(44963)
(44580)
研究所(44184)
农业(43410)
北京(38845)
(38671)
经济学(36398)
财经大学(36303)
(35032)
(34175)
商学(34029)
基金
项目(194535)
科学(154055)
基金(141958)
研究(141877)
(123856)
国家(122748)
科学基金(106641)
社会(90652)
社会科(85858)
社会科学(85836)
(77647)
基金项目(74260)
自然(69845)
自然科(68260)
自然科学(68235)
自然科学基金(67102)
教育(64870)
(63966)
资助(57891)
编号(56796)
成果(45705)
(43800)
重点(43603)
(42696)
(42663)
(40950)
(40880)
创新(40167)
课题(39465)
(38141)
期刊
(147211)
经济(147211)
研究(89479)
中国(65626)
(57567)
管理(53632)
(52209)
学报(46667)
科学(44209)
大学(35948)
农业(35213)
学学(34286)
(31947)
金融(31947)
教育(29486)
技术(27579)
业经(26255)
财经(25646)
经济研究(22623)
(22099)
(22093)
问题(17990)
财会(17278)
技术经济(16045)
会计(15763)
现代(15623)
(15242)
商业(14196)
(14066)
世界(14019)
共检索到472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刚  孟贝贝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行为不仅受到政府规制的约束,还受到日益增长的公众意愿的影响。尤其伴随着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传播机制的形成,公众意愿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通过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决策间接对企业施加影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文章在回顾企业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在规制或公众意愿上的单一类型的合法性具备、不具备和不明确三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利用或加强、减弱或改变、掩饰或建构共计6种策略。把规制和公众意愿双重制度要素约束下的企业合法性状态分为9种共6大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6大类组合型合法性管理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刚  张腾  施银洁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利益和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双方在对企业的规制要求上出现不一致和不协调的现象,致使企业经常陷入规制合法性冲突的状况,制约了企业的行动选择。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来自不同制度主体的合法性要求,如何在合法性冲突的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关系及其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在双制度主体约束下的合法性状况进行了分析。按照企业面对每个制度主体的合法性具备、不明确和不具备三种情况,把企业在两个制度主体约束下的合法性状态分为9种类型,归纳为7种合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刚  张江华  
本文针对制度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私下战略行为进行研究。利用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在考察中国制度背景、市场背景和竞争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私下战略行为的生成机制,解剖了企业促使私下战略行为合法化的过程,并把合法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描述了各个阶段企业面对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董庆多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以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为中介变量,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作用的内在机理,构建"环境规制-组织合法性-绿色创新绩效"的传导机制。通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与规制合法性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2)规制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在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支持了"波特假说"。得到的管理启示是,当环境规制持续执行并逐渐完善时,政府应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组织合法性,使其争取在"双碳"目标这一时间窗口上获得机会和资源,将环境规制上升到组织伦理是"双碳"目标的有效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谢佩洪  陈怡霏  
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双重侵袭,本文基于合法性视角综合探究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遭受的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在2004~2017年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11家中国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但在来源国劣势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起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和来源国双重劣势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祥  陈仕华  
企业声誉源自企业社会绩效。然而,企业社会绩效是一个客观流量,企业声誉是一个主观存量。那么,是什么机制将企业社会绩效转换成企业声誉呢?本文认为正是合法性机制促成这一转换,而认证竞赛则是合法性机制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认证竞赛是特定制度环境的产物。当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认证竞赛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体现出企业社会行为的合法性程度的差别,以此形成企业之间的声誉序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建刚  王柳娟  
文章从合法性的角度探讨在华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通过建立风险充分分散的资产收益均衡模型,以检验地区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究竟是一种全国还是地区配置效应的结果;并纳入风险溢价拓展模型来检验合法性风险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作用。基于1999~2012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系统GMM估计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并非一种全国配置效应的产物,而是一种地区配置效应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对来自港澳台还是非港澳地区的企业都成立,而且即使在剔除市场化水平较低和较高地区的样本时,关于配置效应的这些结论也稳健存在;地区合法性风险与外资企业期望的资产收益存在正相关,该结论对来自港澳台与非港澳台地区的企业都存在。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淑慧   汪涛  
标准赶超是后发企业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对后发企业标准赶超的过程机制关注不够。基于合法性视角,对华为5G项目开展纵向单案例分析,探索其标准赶超过程机制。结果发现,当有效性线索缺乏时,后发企业基于主动型合法性判断的认知指导,通过塑造机制创造差异化合法性,实现技术突破,从而为标准蓄能;当有效性来源充足时,后发企业基于被动型合法性判断的认知指导,通过同形机制获得一致性合法性,使其技术提案被纳入国际标准,实现标准并跑;当外部有效性波动时,在主动型、被动型相结合的合法性判断指导下,后发企业通过扩散机制获得“和而不同”的合法性,从而实现标准引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俊  
本文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20002015年期间发生过负面环境事件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负面环境事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外部压力,上市公司会增加披露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社会声誉越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增加幅度越大;社会声誉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货币性环境信息,而社会声誉低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不含实质性内容的非货币性环境信息。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泽龙  谷盟  
绿色转型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转型的重要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在制度理论和利益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转型背景下企业合法性对绿色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转型情境下,商业合法性和政府合法性都对绿色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制度不确定和竞争不确定程度的提高会加强商业合法性的促进作用而降低政府合法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建刚  
文章从合法性视角探讨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文章认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外资企业能否获得政府和社会赋予的合法性,对其资产收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在怎样的具体条件下,外资企业更容易获得合法性并取得较好的资产收益。根据2001~2011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环境规制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影响存在"正U型"效应,而能源消耗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负效应显著;外资资本密度不利于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提高;本土私营企业合法性提高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带来的负面作用相对有限;吸纳当地就业显著改善了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在影响外商与港澳台两种不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俊  
本文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2000~2015年期间发生过负面环境事件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负面环境事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外部压力,上市公司会增加披露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社会声誉越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增加幅度越大;社会声誉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货币性环境信息,而社会声誉低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不含实质性内容的非货币性环境信息。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明贵   邱均远   严杉   张研博  
通过构建自愿性环境规制与企业融资约束理论模型,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自愿性环境规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代理成本和社会责任对自愿性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性环境规制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考虑企业成熟度和盈利能力,发现其缓解作用仅在成熟企业、高盈利企业显著。分析权变影响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的企业,越难以缓解融资约束;而社会责任会通过U形调节作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楚宏  朱仁宏  李孔岳  
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是创业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新创企业的先天性劣势使得其死亡率远高于老企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组织的合法性。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化的制度结构,是一种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所需其他资源的资源。新创企业要想快速的成长,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资源;要想拥有所需的这些资源,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因此,对新创企业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获取组织合法性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猛猛  陶秋燕  朱彬海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合法性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并试图揭示外部情境因素制度环境感知和法律制度效率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合法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组织合法性地位;(2)制度环境感知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在较好的制度环境感知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增强;(3)法律制度效率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即在较高的法律制度效率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