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9)
- 2023(2983)
- 2022(2337)
- 2021(2174)
- 2020(1617)
- 2019(3626)
- 2018(3361)
- 2017(6424)
- 2016(3342)
- 2015(3655)
- 2014(3730)
- 2013(3913)
- 2012(3770)
- 2011(3617)
- 2010(3851)
- 2009(3783)
- 2008(3755)
- 2007(3608)
- 2006(3417)
- 2005(2724)
- 学科
- 农(23430)
- 济(18042)
- 经济(18024)
- 农业(16058)
- 业(14314)
- 业经(7845)
- 农业经济(6490)
- 管理(5942)
- 制(5185)
- 收入(5142)
- 中国(4971)
- 发(4932)
- 地方(4846)
- 村(4744)
- 分配(4740)
- 农村(4727)
- 发展(4639)
- 展(4638)
- 企(4464)
- 企业(4464)
- 方法(4115)
- 体(3953)
- 土地(3914)
- 策(3907)
- 建设(3876)
- 人口(3650)
- 数学(3619)
- 数学方法(3585)
- 劳(3455)
- 劳动(3455)
- 机构
- 学院(55243)
- 大学(52542)
- 济(23619)
- 经济(23049)
- 管理(20656)
- 研究(19001)
- 理学(17686)
- 理学院(17508)
- 管理学(17268)
- 管理学院(17156)
- 农(16527)
- 中国(14962)
- 农业(11313)
- 财(10771)
- 科学(10245)
- 京(10089)
- 业大(9713)
- 中心(9513)
- 所(8966)
- 江(8843)
- 财经(8211)
- 范(7971)
- 研究所(7961)
- 师范(7927)
- 农业大学(7440)
- 经(7393)
- 省(7290)
- 州(7099)
- 经济学(6956)
- 发(6698)
共检索到85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昊 郑永君
规则属性、规则落地程度与村民自治基本单元具有关联性:规则的内生性与具体性越高,则规则落地程度越高;规则落地程度越高,则以规则落地单元为自治基本单元的有效性越高,进而村民自治的效果更好。通过对规则落地与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变迁与实践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能够内生出具体规则的单元就是有效的自治基本单元;第二,规则落地单元与自治基本单元匹配性越高,则村民自治效果更好;第三,将自治基本单元划定到距离家户更近的地方,有利于更好的回归自治;第四,村民自治基本单元具有多样性,需要因地制宜的划定,其标准是单元的历史延续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胤
自治基本单元的有效性决定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以"政策落地"为现实因素探索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要考虑"政策距离"和"政策参与"两个变量。政策距离农民越近,政策参与性越高,越有利于政策进村入户,也越有利于形成自治的基本单元。将自治的基本单元放在真正的政策落地之"地",便于自治的有效开展,也便于政策落地运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唐鸣
本文系对2017年国家六部委确认的国家层面24个试点单位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调研的报告。报告认为:本来和缘起意义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是指"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村民委员会",发端于广东清远,没有也不会为全国其它同类地区广为效仿,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也不应当继续在全国其它地方搞试点。转换和扩展意义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是指"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虽然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和政策选择加以解决,目前立刻上升为法律规定,在全国普遍推广的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探索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构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坚持以村"两委"为中心,不忘和坚持在农村基层实现或实行直接民主的初心,坚持"政经分开"的改革路径,坚持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借助于信息化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海波
实践中,自治单元内的社会关联、利益相关与精英收益是村民自治的三重社会动力机制,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在湖北秭归的双层村民自治实践中,社会动力机制在行政村和村落两种自治单元内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村落较行政村更能保存社区记忆和建立现代社会关联;在公共品供给、土地产权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行政村很难形成一致性利益,而村落内具有高度同质性利益;相较于村庄内的面子、权威等社会性收益,村干部更关注来自县乡的经济性收益,但村落的"两长八员"需要面子、声誉、权威等社会性收益以及低保等经济性收益。三重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力机制对村落村民自治的推动力更为充足,村民自治在村落自治单元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民主的治理功能。因此,村民自治应与村庄社会基础相适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茜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在型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治属性愈益萎缩、行政属性愈益扩张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悬空"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根源于"建构型共同体"——行政村这一村民自治单元与自治共同体基础的脱节。各地相继出现的地方性改革和实践,说明村民自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自治共同体 自治单元 自然村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洪曙
本文认为,公共选择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核心机制。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如下的认识: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在"经济人"假说上的同一性;集体行动的背后总是能找出个人的动机;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可以应用交易行为的同一分析框架。进一步说,完整的个人产权,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动力与前提条件。所以,村民自治的构架应该按照明确个人产权→个人利益驱动→自由、独立的决策的思路去建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理 市民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少雄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治 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党国英
本文在对我国村民自治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认为推进乡林民主政治的真正难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权力生成机制以及精英阶层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乡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量乡村公共部门为收费而存在,没有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公共品服务。文章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公共品供需平衡的乡村治理结构,并提出应将村民自治制度函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推动乡村民间组织发展等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仝志辉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利用CSS2017全国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遵循"能力—意愿—行为"作用链条探讨农民可持续生计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村民自治的农民参与度严重不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金融资本影响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效应最小,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层面的受教育程度、政治知识和能力贡献较大,金融资本层面的影响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层面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大的显著正效应,而社会信任显著性正效应较小;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任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影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中介效应或遮掩效应,而政治兴趣中介效应量较大。因此,需要从参与整体现况、参与能力制约和参与心理意愿的维度提高村民自治中农民的参与水平。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可持续生计 基层治理 生计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玉龙
本文从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自下而上的监督弱化甚至虚化而导致的农民负担过重、村务决策专制、管理非规范化以及乡镇政府权力失控等现象 ,提出了无党性派别的民监会 ,并对其概念、功能、成立目的、组成人员及运作过程等进行了初步界定和描述 ,进而分析民监会与村民、村“两委”、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出民监会成立及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民监会 村“两委” 乡镇政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娅
本文通过对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组织资源缺乏和自治组织功能萎缩等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组织建构、组织形态与组织形式关系的探讨,提出农村发展不仅是组织形式的民主,更需要建构现代组织形态。以现代组织形态打造农村组织进而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组织 组织形态 组织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