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5)
2023(11193)
2022(9861)
2021(9300)
2020(7560)
2019(17420)
2018(17220)
2017(33015)
2016(17892)
2015(19958)
2014(19795)
2013(19437)
2012(17730)
2011(16042)
2010(15932)
2009(14515)
2008(13952)
2007(12163)
2006(10736)
2005(8831)
作者
(50373)
(41899)
(41352)
(39563)
(26438)
(19991)
(18799)
(16502)
(15859)
(14786)
(14391)
(13839)
(12995)
(12979)
(12806)
(12566)
(12515)
(12171)
(11736)
(11598)
(10338)
(10078)
(9982)
(9585)
(9331)
(9245)
(9180)
(9154)
(8374)
(8261)
学科
(69511)
经济(69427)
(51397)
管理(49391)
(39602)
企业(39602)
方法(31657)
(30178)
数学(27296)
数学方法(26978)
农业(20211)
业经(19026)
中国(17744)
(16920)
地方(14983)
(14958)
(13807)
(11980)
贸易(11975)
(11649)
理论(11462)
(11004)
环境(10913)
(10736)
财务(10679)
财务管理(10658)
技术(10374)
教育(10197)
企业财务(10146)
(9863)
机构
学院(250009)
大学(249609)
管理(103201)
(94408)
经济(92157)
理学(90411)
理学院(89457)
管理学(87974)
管理学院(87531)
研究(80214)
中国(58515)
(52295)
科学(50294)
(42748)
(41952)
业大(38806)
(38688)
中心(36960)
研究所(35491)
(34609)
财经(34356)
(34010)
师范(33758)
北京(32761)
农业(32211)
(31274)
(29189)
(29025)
师范大学(27254)
经济学(26984)
基金
项目(177972)
科学(139684)
研究(133384)
基金(128478)
(110855)
国家(109817)
科学基金(94683)
社会(83297)
社会科(78545)
社会科学(78525)
(70031)
基金项目(69118)
自然(60806)
教育(60333)
自然科(59334)
自然科学(59324)
自然科学基金(58234)
(58186)
编号(56086)
资助(51598)
成果(45443)
重点(39034)
(38824)
(37708)
课题(37689)
(36788)
创新(34195)
项目编号(34107)
科研(33606)
国家社会(33492)
期刊
(105263)
经济(105263)
研究(70963)
中国(44394)
(44116)
学报(39482)
科学(37196)
管理(34825)
大学(30563)
农业(29997)
(29615)
学学(28802)
教育(28539)
业经(20436)
(20423)
金融(20423)
技术(20315)
财经(15543)
经济研究(15195)
图书(13855)
问题(13796)
(13019)
(12991)
理论(12829)
科技(12747)
(12431)
实践(12066)
(12066)
现代(11343)
技术经济(11278)
共检索到35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庆龄  
村庄治理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引入基层治理的"规则研究"范式,结合田野调研,发现传统习惯规则的失效和正式制度规则的难以落地,使得村庄内生资源与外输资源的分配秩序失衡;且规则混乱是村庄共识消解的具体表现,共识生产机制的破坏和认同行动单位的内缩,进一步加速了村落结构的离散化和村庄秩序的消解。在此背景下,村庄积怨情绪膨胀,村民在集体建设与村庄政治中缺位,基层治理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由此,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规则体系,激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共识生产机制,重塑村庄公共道德,成为扭转当前治理困境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紧跟  胡特妮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法律顾问陷入了“角色混乱”,体现在“角色冲突”“角色妥协”与“角色失范”三个层面。“角色混乱”困境从根本上源于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逻辑的内在紧张性、国家“送法下乡”与基层“迎法下乡”的张力以及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个体因素。因此,要使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有效,必须重视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嵌,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简化村(居)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认同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紧跟  胡特妮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法律顾问陷入了“角色混乱”,体现在“角色冲突”“角色妥协”与“角色失范”三个层面。“角色混乱”困境从根本上源于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逻辑的内在紧张性、国家“送法下乡”与基层“迎法下乡”的张力以及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个体因素。因此,要使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有效,必须重视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嵌,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简化村(居)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认同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青青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下乡成为普遍趋势,且项目资源下乡愈发趋于经营村庄。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目标的政绩考核,将项目资源集中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围绕乡村景观化打造的项目资源下乡由此呈现经营性转向。这种经营性转向形成项目资源下乡的经营逻辑,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通过资源的持续性输入打造亮点,借助行政力量对村级组织的替代主导村级发展,并利用招商引资对乡村景观进行资本公司化运作,从而实现对村庄的整体性经营。但其经营实践却带来项目资源的供需脱嵌,导致下乡资源被资本攫取,同时引发私人争利意识,造成村民脱域,瓦解村庄公共性,在此过程中村治主体的更替与村级组织的边缘化也不断弱化村级治理能力,导致村级治理脱嵌。从资源下乡视角观察,发现这一治理困境是由下乡资源内在发展导向的异化所致,项目资源下乡具有特定发展目标与发展要求,但其发展导向在地方政府的政绩竞争中被异化成为发展而发展的唯发展论倾向。基于此,项目资源下乡应立足村庄与村民本位,通过激活基层治理实现下乡资源的发展目标,以治理促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城乡有机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仁芳  
当前价格混乱的原因及其治理●邵仁芳一、当前价格混乱的若干表现1、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价格相差之大,令人咋舌。如春兰牌KFD—70LW(功率为7000千卡)分体式空调器,一家新开张的专营家用电器的商场标价是每台11000元,还不包括安装工时费及材料费;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航  邢敏慧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行之有效,应树立分类治理思维使得政策投递更为精准,加大"扶知"的力度激发帮扶群众主动了解、接受政策的意识,同时制定兼顾针对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叶子祺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新华  
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困境,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这与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密切相关。在项目争取阶段,村庄获得的项目多少主要取决于村支书的私人关系和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支书将国家的项目资源转化成了治理资源,为以自己为核心的村庄精英谋取私利。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给村庄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后果: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被弱化、村干部日益走向"悬浮"、村庄民主名实分离、分利秩序蚕食项目资源、农民的诉求无法得到回应等。扭转此种局面需要从项目分配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加以规范和完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李婵  宋娜娜  黄森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思维,然而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却差强人意。为了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对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其次基于山东菏泽两个村庄的调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精准扶贫的困境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李婵  宋娜娜  黄森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思维,然而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却差强人意。为了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对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其次基于山东菏泽两个村庄的调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精准扶贫的困境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义媛  
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转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资本下乡过程中所遭遇的来自村庄社会的抵抗。本文以湘南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例,考察资本下乡后如何遭遇来自村庄社会的阻碍,以及资本如何利用村庄社会资源化解阻碍,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下乡资本化解社会困境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将土地转包给当地的家庭农场("代管户"),企业得以将这些家庭农场吸纳进自己的产业链中,并利用本地人的社会资源,如熟人社会的"人情""面子""内外有别"等原则,解决劳动雇佣、监督以及村庄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本文认为,家庭农场所赋有的社会资源可以成为下乡企业化解社会困境的润滑剂,贡献于资本积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辉  朱静辉  
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一个资金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村庄水利合作能力,即在有效对接村庄外大水利的同时,经营村庄内的小水利,使大水利和小水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安徽省长丰县两个村庄水利案例表明:农村大水利历经了"统"、"统分结合"、"分"等逻辑嬗变后,与小水利的竞争关系不断加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水利事业的组织性程度降低,水利的公共性从村级组织开始瓦解,水利越来越成为村民组、特别是村民的私事;村民进行水利合作所能依托的组织资源越来越少,水利合作的制度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强化村级组织在水利合作过程中"统"的作用,将分散村民组织起来与大水利对接,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水利合作,这是当前乡村水利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颖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进程中需要重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但当前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与村民间的信任基础不牢固、社会资本参与的互惠规范未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协同作用力不明显。为消解这些现实困境,需对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有效激励,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作用力,尤其要增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