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0)
2023(12000)
2022(10479)
2021(9729)
2020(8443)
2019(19249)
2018(18928)
2017(36897)
2016(20653)
2015(23194)
2014(23461)
2013(23140)
2012(22157)
2011(20092)
2010(20517)
2009(19054)
2008(19450)
2007(18038)
2006(15772)
2005(14387)
作者
(63913)
(53425)
(53265)
(50897)
(34042)
(25900)
(24404)
(20789)
(20136)
(19471)
(18254)
(18106)
(17296)
(17107)
(16979)
(16758)
(16646)
(15949)
(15651)
(15521)
(13522)
(13310)
(13213)
(12230)
(12205)
(12116)
(12031)
(11872)
(11070)
(10876)
学科
(82291)
经济(82196)
管理(57427)
(56077)
(44875)
企业(44875)
方法(39019)
数学(34390)
数学方法(33893)
(24230)
(22980)
中国(21642)
(20363)
(17340)
(17224)
贸易(17219)
(16756)
业经(16658)
农业(15644)
地方(15597)
(14431)
银行(14373)
(13929)
财务(13894)
财务管理(13853)
(13704)
(13441)
理论(13326)
(13304)
金融(13302)
机构
大学(304330)
学院(302236)
(121503)
经济(118749)
管理(110369)
研究(108594)
理学(94337)
理学院(93168)
管理学(91248)
管理学院(90687)
中国(81550)
科学(69655)
(65101)
(61602)
(58029)
(57689)
研究所(52751)
业大(49845)
中心(49743)
农业(49170)
(48079)
财经(45006)
北京(40933)
(40781)
(40187)
师范(39645)
(38457)
(37678)
经济学(37049)
(34724)
基金
项目(197124)
科学(153030)
基金(142089)
研究(138238)
(126801)
国家(125736)
科学基金(105012)
社会(85350)
社会科(80793)
社会科学(80764)
(77132)
基金项目(74060)
自然(70313)
自然科(68701)
自然科学(68672)
自然科学基金(67502)
(66302)
教育(64706)
资助(60248)
编号(55433)
成果(47041)
重点(45357)
(43802)
(42272)
(40000)
课题(39626)
科研(38546)
计划(38075)
创新(37509)
教育部(36644)
期刊
(134898)
经济(134898)
研究(88803)
中国(61595)
学报(56438)
(55598)
科学(48727)
(45240)
大学(41487)
管理(39876)
学学(39158)
农业(37193)
教育(34087)
(30404)
金融(30404)
技术(25068)
财经(22698)
经济研究(21925)
业经(21163)
(19942)
(19528)
问题(17867)
(16532)
(15929)
技术经济(14952)
统计(14758)
业大(14657)
图书(14527)
理论(14037)
国际(13659)
共检索到457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煜  
近几年我国的央行行使的货币政策逐渐加强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的局面。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调整公众预期,即判断不可预期的和可预期的因素如何发挥作用。针对最近几年来尝试使用的利率政策工具,根据货币政策状态模型,将货币政策变化或者货币冲击分解成为规则部分和相机抉择部分,判断这些成分对于实际经济波动的解释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春  邢晓东  李孔建  
一、引言与综述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究竟应该采用政策规则方式还是相机抉择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各国货币当局在实际操作中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摆脱危机成为主要经济体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而采取何种政策方式又会直接影响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馨  康锋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每次波动,中国政府都实施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改变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运作模式,使之从被动型赤字财政政策转到主动型上来了,大大加强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运作的分量,取得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效果,但负作用也显而易见,增强了经济运行对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性的依赖。这就需要对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重新进行思考。本文运用时间一致性理论,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财政政策中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中的相机抉择部分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关键原因;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既有看法是似是而非的;政府必须选择规则型的财政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学杰  
经济全球化使得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全球的资源,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依存和影响着。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贸易理论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点。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还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应根据本国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相机抉择,并采取不同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具体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连娟  
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美国与中国的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与比较,说明中国的利率政策有效性较弱,并从中美利率结构、金融市场供求双方和市场体制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就增强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金秋  肖艳  吴婷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肖利秋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次贷危机之后,动态调整的逆周期监管政策似乎可以成为缓解信贷顺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逆周期监管的本质是"相机抉择"。它始终无法回避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监管者能否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周期的特征以及监管政策效果的时滞,并据此判断动态调整的方向与幅度。所以,监管部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宏观经济预测能力,其次才是如何实施逆周期的动态监管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安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但至今仍未能统一人们对利率的认识。基于利率理论演变的简要回顾,重点对中西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宏宝  
2004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财政政策时间一致性的关注,遵守规则的政策主张似乎又一次回归主流。通过比较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变迁以及通过分析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不同的理论假设,我认为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必须两者兼顾。我国现行的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恰恰体现了这种思想的内涵与本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了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指出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但不是外部依赖的,宏观政策激励性在改变汇率条件下是有效的。在规模收益递增下的经济中,其政策激励一定是积极的,效果明显。中国经济正处在城市化的拉升期,城市化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明显,因此激励直接推动了全面复苏。经济进入复苏后宏观政策需要积极抉择,要根本转变政策激励的重点,减低直接干预,改变既得利益集团的倒逼机制作用,择机退出,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把短期激励与城市化等长期增长因素协调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靳玉英  
相机抉择和规则是货币制度选择的两个根本原则 ,这两个原则是不相容的。相机抉择具有灵活性的优势 ,而规则具有公信力的优势。灵活性和公信力哪个更重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认为 ,当前和今后将持续存在的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等特征要求货币政策关键是要具有公信力。由于缺乏公信力 ,相机抉择的货币制度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1990年代新兴的钉住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和中间制度消失论无不把公信力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 ,公信力将成为未来货币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端  朱微亮  
基准利率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指标或者一个操作工具的改变,还是对货币调控框架的一次重构,乃至对金融改革的一次大推进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参与者面临的金融风险显性化,客观上要求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多元化和明确的基准利率,为市场利率确定一个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利率曲线比较敏感,利率短端向长端传导相对充分,央行选择基准利率的准则较为简单,包括稳定性、相关性、不可操纵性、市场形成的普遍性等。但中国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李富强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产出效应、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产出效应还是通货膨胀效应,我国财政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明显大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并且其对产出的影响也更为持久,而在通货膨胀或价格效应方面也是如此,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远比紧缩性财政政策大且深远。对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价格和工资黏性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对于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公众预期、政府政策实践和消费者信用市场不发达等方面寻找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