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5)
2023(6751)
2022(5755)
2021(5510)
2020(4545)
2019(10276)
2018(10034)
2017(19835)
2016(10963)
2015(11971)
2014(11966)
2013(11848)
2012(11111)
2011(10111)
2010(10586)
2009(9654)
2008(9936)
2007(8924)
2006(8209)
2005(7559)
作者
(31723)
(26438)
(26215)
(25348)
(17303)
(12705)
(12012)
(10153)
(10049)
(9858)
(9014)
(8831)
(8772)
(8675)
(8587)
(8103)
(7836)
(7809)
(7770)
(7525)
(6646)
(6567)
(6526)
(6063)
(6029)
(6009)
(5991)
(5868)
(5411)
(5295)
学科
(41727)
经济(41688)
(34688)
管理(34193)
(28731)
企业(28731)
方法(16490)
数学(14178)
数学方法(13887)
(13462)
(12967)
中国(12065)
(11156)
(10066)
业经(9243)
地方(8982)
(8850)
(8553)
财务(8529)
财务管理(8513)
农业(8443)
(8281)
贸易(8274)
企业财务(8159)
(8099)
(8090)
银行(8083)
(7769)
(7287)
(7112)
机构
学院(155993)
大学(154738)
(65145)
经济(63577)
管理(59726)
研究(57130)
理学(50802)
理学院(50194)
管理学(49281)
管理学院(48932)
中国(43098)
科学(33548)
(33126)
(33099)
(29100)
研究所(26099)
(25741)
中心(25599)
财经(25437)
(24912)
(23042)
(21561)
业大(21448)
北京(21130)
(20370)
师范(20190)
农业(19995)
(19741)
经济学(19086)
财经大学(18795)
基金
项目(99272)
科学(78667)
研究(72926)
基金(72363)
(63607)
国家(63072)
科学基金(53645)
社会(45573)
社会科(43240)
社会科学(43230)
(37798)
基金项目(36591)
自然(35284)
自然科(34474)
自然科学(34465)
自然科学基金(33859)
教育(33632)
(33158)
资助(31250)
编号(28984)
成果(24975)
重点(22538)
(22527)
(21623)
课题(21340)
(20765)
(20232)
教育部(19143)
创新(18862)
科研(18828)
期刊
(74710)
经济(74710)
研究(50515)
中国(32097)
(25544)
管理(23912)
(23401)
科学(22501)
学报(22467)
(18028)
金融(18028)
教育(17959)
大学(17187)
学学(16160)
农业(15678)
技术(12921)
财经(12472)
经济研究(12200)
业经(11890)
(10647)
问题(9537)
(8723)
(8305)
现代(7929)
国际(7838)
统计(7823)
技术经济(7562)
(7224)
(7054)
论坛(7054)
共检索到243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本文对推进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评估制度建立、评估方法构建、数据信息系统架构、评估结果与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从规划评估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的评估基本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宏英  苏郁锋  吴能全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传统的监管型心理契约受到挑战,雇佣双方就各自责任的再谈判不断发生。本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结合工作特征模型、战略过程理论和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探讨员工的任务重要性、战略贡献对心理契约中组织责任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绩效可评估性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192个有效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基层员工,任务越重要,越能获得关系型、交易型和团队型组织责任承诺;更多战略贡献只能为员工换来更多的交易型组织责任承诺;绩效可评估性正向调节了任务重要性与关系、团队型组织责任的关系,也正向调节了战略贡献与交易型组织责任之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艳霞  
美国大学将战略规划与质量保障活动相结合,通过外部认证和校内自评完成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评估。为了使这三者有机结合,提高大学教育的有效性,美国大学采取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完善其运行机制两方面的举措。我国高校也可采取多种方式,因校制宜,探索战略规划评估与院校质量保障相结合的路径与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本文引入成分期望损失方法,借助上市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日频交易数据,针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等金融部门的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估,同时针对研究结果采用条件在险价值的方法考察稳健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部门中系统重要性机构相对稳定,而且针对系统性风险测量表明风险主要集中于少数金融机构。根据不同金融部门的成分期望损失贡献度的相对比较,银行业在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重要机构评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次为保险业,证券业居其后。本文随后根据我国金融机构成分期望损失的贡献度对系统重要性程度划分了三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比较了MES、SRISK和CES三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评估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均使用公开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MES和CES指标时效性较好;SRISK对于综合规模、杠杆率等信息的评估结果更可靠,时效性略差;SRISK和CES样本外预测效果较好。本文以SRISK指数为基础,参考MES和CES指标,按系统重要性将中国金融机构分为三大类,商业银行贡献了系统性风险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有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样本期内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系统性风险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需要保持动态监测,加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清华  姜玉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而有效监管的前提是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评估。文章基于边际预期损失(MES)方法,计算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应成为目前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启亮   罗贞   李洪  
财政部和证券交易所均于2024年发布了有关可持续报告的披露要求,此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披露可持续信息的发展进程。如何围绕披露标准提供相关信息,则是包括披露主体在内的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可持续信息的披露现状和标准框架。其次,就双重重要性及重要的可持续信息进行深入探讨。再次,讨论基于双重重要性原则的重要性评估机制。最后,就企业、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监管机构在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应对举措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胜  闫晗  边鹏  
面向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研发、推广、应用、投入、影响、基础、风控7个方面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融科技指数,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微观评估,比较并分析各银行、各国、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北美地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排名总体领先,各项金融科技能力一级指标排名领先的银行也以亚洲、北美地区居多。总结金融科技指数排名领先银行和地区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引导;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升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广能力;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市场培育和客户教育。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静  张佳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国际银行监管机构提出的新概念,其评估方法还未达成一致。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理念,从规模、关联性和复杂性出发,对附带破坏指数CDI做出改进,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和规模加权的稳定尾部相依函数,评估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上市银行股票收益极端值之间的关联性明显增加,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高于其他银行。因此,从宏观审慎和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应着重加强对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监管,避免"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减少社会成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军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签署行政令,要求全面重新评估2010年颁布的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案》。特朗普此举是竞选政治的兑现和承诺——放松美国政府对金融的监管,但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此举是否意味着全球进入放松金融监管的新一轮周期?如何防范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危机或困境—转嫁金融危机"周期的影响?作为"利益攸关者"的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在金融的创新与监管之间作出权衡和调整?更为紧迫的是,应如何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高江健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动态和国际比较,然后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了目前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危机前后各银行系统重要性及来源的发展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王莹  
本文基于贝叶斯图模型测度的银行网络,第一次将网络结构中的传染风险和银行的个体风险相结合,设计了考虑网络结构因素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对中国上市的14家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评估。该指数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破产或崩溃时对系统造成的外溢效应大小,不仅有助于克服综合指数法无法避免的大型银行由于政府救助的必然性产生的道德风险,还保持了综合指数法的易操作性,为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和分类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的个体风险排名与资产规模排名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但个体风险排名与传染风险排名差异较大。2016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璞  刘轶  鄢俊华  
本文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构建了评价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中国 16 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在第一梯队的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损失吸收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严格控制杠杆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和处置程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比较了MES、SRISK和CES三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评估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均使用公开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MES和CES指标时效性较好;SRISK对于综合规模、杠杆率等信息的评估结果更可靠,时效性略差;SRISK和CES样本外预测效果较好。本文以SRISK指数为基础,参考MES和CES指标,按系统重要性将中国金融机构分为三大类,商业银行贡献了系统性风险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有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样本期内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具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金宇  
2019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共同印发《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在《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具体化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评估方法,通过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并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进而对不同组别的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管,意味着我国将正式确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