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4)
- 2023(15679)
- 2022(13471)
- 2021(12926)
- 2020(10478)
- 2019(24320)
- 2018(23891)
- 2017(44535)
- 2016(23931)
- 2015(27057)
- 2014(26594)
- 2013(26291)
- 2012(24024)
- 2011(21870)
- 2010(21505)
- 2009(19918)
- 2008(19072)
- 2007(15817)
- 2006(13768)
- 2005(12001)
- 学科
- 济(95875)
- 经济(95765)
- 管理(66841)
- 业(62314)
- 企(51212)
- 企业(51212)
- 方法(42869)
- 数学(37103)
- 数学方法(36709)
- 中国(29501)
- 农(28072)
- 财(23834)
- 业经(22474)
- 学(20182)
- 贸(19795)
- 贸易(19784)
- 易(19307)
- 农业(18777)
- 地方(18152)
- 制(16843)
- 和(15440)
- 理论(15238)
- 技术(14716)
- 环境(14603)
- 银(14459)
- 银行(14425)
- 融(14104)
- 金融(14102)
- 务(14024)
- 财务(13958)
- 机构
- 大学(334396)
- 学院(331208)
- 济(136882)
- 经济(134104)
- 管理(131652)
- 研究(115656)
- 理学(114330)
- 理学院(113038)
- 管理学(111243)
- 管理学院(110647)
- 中国(86687)
- 京(71649)
- 科学(69454)
- 财(60304)
- 所(56729)
- 中心(51954)
- 研究所(51919)
- 农(49975)
- 财经(48745)
- 业大(46970)
- 北京(45612)
- 范(45555)
- 师范(45211)
- 江(44991)
- 经(44673)
- 院(42359)
- 经济学(41651)
- 农业(38931)
- 经济学院(37538)
- 州(37088)
- 基金
- 项目(230915)
- 科学(182631)
- 研究(171923)
- 基金(169278)
- 家(147140)
- 国家(145934)
- 科学基金(125391)
- 社会(109931)
- 社会科(104082)
- 社会科学(104060)
- 基金项目(89448)
- 省(86617)
- 自然(79685)
- 教育(78376)
- 自然科(77852)
- 自然科学(77835)
- 自然科学基金(76439)
- 划(74454)
- 编号(70094)
- 资助(69029)
- 成果(57059)
- 部(51910)
- 重点(51486)
- 发(49219)
- 创(48070)
- 课题(47538)
- 国家社会(45909)
- 教育部(45013)
- 创新(44744)
- 科研(43765)
- 期刊
- 济(147036)
- 经济(147036)
- 研究(101216)
- 中国(63123)
- 学报(50842)
- 科学(48553)
- 管理(47177)
- 农(46746)
- 财(44379)
- 大学(38872)
- 教育(38594)
- 学学(36163)
- 农业(33338)
- 技术(27219)
- 融(26641)
- 金融(26641)
- 经济研究(24757)
- 业经(23746)
- 财经(23320)
- 经(20065)
- 图书(19406)
- 问题(18914)
- 业(17325)
- 贸(16664)
- 理论(16331)
- 科技(15873)
- 世界(15508)
- 技术经济(15405)
- 版(15061)
- 现代(14827)
共检索到485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康 谢温博
中国规划经验的国际传播在1990年代后呈现新特点。引入规划知识流动这一研究视角,界定规划实践知识并分析其流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据宏观背景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事件,划分出1990年代以来中国境外城乡规划历程的3个阶段。分别为1990至2001年的初期知识流动;2002至2012年的多样性知识流动;2013年以来的系统性知识流动。认为中国境外城乡规划实践知识流动的3个趋势为:(1)规划工作范围拓展与知识延伸、合作层次提升;(2)规划知识的在地化日益受到重视;(3)境外规划已覆盖6大洲且部分省份规划机构引领知识流动。这些趋势表明30年来中国城乡规划实践知识外溢效应凸显,但知识在地化仍将是实践与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规划业界走出国门以及中国城乡规划的全球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我国正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意味着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从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应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应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包括在规划编制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乡规划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丹 周庆华
以(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为文献来源,依托中国知网(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平台,分析以上期刊文献的关键词、文献共被引、文献指数等,结合对近3年相关中央文件的解读,总结我国城乡规划研究动态:①整体研究趋势为经典问题始终延续、前沿问题不断涌现;②经典问题包括:法定规划、问题导向的城市设计、国情政策导向的城镇化研究;③涌现的前沿问题包括新型城镇化、生态城市、旅游规划、产城融合;④未来研究趋势一方面延续新型城镇化、生态城市等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将展开对乡村的系统性研究、对本土规划理论的构建以及健康与安全城市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规划是以知识指导未来行动的行为,城乡规划编制所需的知识是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知识体系,可从“规划中的知识”和“规划的知识”、“普适性知识”和“局域性知识”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类型。在专业分工日益深化、政府科层制管理以及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个统一的知识体系被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和不同人群所分割,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借鉴应对治理碎片化的基本思路,城乡规划编制中的知识整合可采取整体性整合和协作式整合两种范式。前者遵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基于长远的和整体的规划目标,主要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方式去搜寻和整合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普适性知识;后者遵循协作式治理的思想,基于多元的沟通和对话,主要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整合局域性知识。目前这两种范式远未成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城乡规划 知识分类 知识整合 公众参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菁 张沛 李奕霏 张中华
针对现行《城乡规划法》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法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法治视角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包括法治规划的社会平衡性、法规间的协同统一,和法之含义的明确界说。
关键词:
法治 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勤政 刘鲁 彭珂
一直以来,我国对旅游用地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由此带来了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不科学、取得手段不规范、旅游用地低效利用以及滋生土地寻租等问题。在当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问题的负面性越发凸显,基于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目标的旅游用地审批成为规划管理的重点。如何将现有具有显著法律约束或政策约束效力的用地分类标准落实在旅游区或旅游景区规划方案之中,需要超越关于旅游用地研究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制度性三大难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旅游用地的概念与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综述;其次,在北京市城乡规划框架下,分析了北京市旅游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分类标准 开发管制 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赞
作为引领各阶段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总纲,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规划体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2015年3月18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 5年修订)获得国务院的批复,将促使宁波城乡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总规编制进程的规划体系演进历程,在分析宁波修订版总规对规划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序列、四层级"的城乡规划体系重塑方案。
关键词:
城市总规 城乡规划体系 重塑 宁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城乡规划法本质上与时空发展的状况具有耦合性,其范式是不断演进的。2008版城乡规划法是新时空精神的升华,内容框架和价值取向都有较大的创新。该法体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表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反映了空间上的城乡统筹导向以及策略上的公共政策属性。同时,2008版城乡规划法在规划协作、规划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解决和修正。
关键词:
城乡规划法 时空 价值 演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惟科
基于两个现实转向:一方面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向自然主义与实践哲学的转向;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城乡规划已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为对于社会形态的整体思考。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学科创新背景,提出了"解释"是构成城乡规划方法论的重要部分这一基本观点,并初步建立了涵盖事实说明和理论说明的解释体系。作为城乡规划的表达,事实说明的方式应结构清晰、论域合理;规划师对已获得成功的"范式"应具有清醒的认识;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来说,更应具备科学的逻辑层级,并通过恰当的概念组织,能够对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合乎情理性进行充分的解释。而城乡规划的解释活动,应遵循社会活动的规律,力求将规划还原为规划...
关键词:
城乡规划 规划方法 解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固萍 陈锦富
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旨在落实宪法这一精神,确定产权归属.保护物权的物权法,已于2007年实施。城乡规划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安排而影响私人物权权益,但当前城乡规划编制机制忽视公民物权权益。为了落实宪法精神与物权法,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保障私人物权权益,需要改进城乡规划编制机制.即在规划编制中增加地块权属状况调查与利益平衡方案的内容;引入专家意见法决策;增加人大审议内容与引入媒体监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秋晓 周子懿 吴霜
系统科学揭示了城乡系统内部复杂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然而当前规划师在面对城乡系统时,大多仍以简单线性思维对城乡开放复杂巨系统进行考量。引入作为系统科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超循环理论,在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失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规划编制的思路:由控制量变转向关注关系变化、由蓝图式规划转向基于非线性特征的渐进式规划以及由管理控制转向动态监控反馈。
关键词:
系统科学 超循环理论 城乡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使生态用地作为应对生态问题和城市建设的契合点而跃上我国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话语平台,"生态优先"正逐步成为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将GIS栅格模型引入生态用地研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多因子评价模型,研制生态服务价值栅格专题地图,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计算和栅格化管理。建立数字生态模型,用三维虚拟空间表现生态服务价值在城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实现城乡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分类,并形成可辅助城乡规划决策的数字生态基底。该数字生态基底为规划城市发展预留用地和保留重要生态用地提供数据基础,从空间上和体量上做到城乡生态用地的一体化协调布局和城乡生态资源互补,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泉
从强调过程以及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从渐进主义—倡导式规划—沟通式规划和协作式规划的演进脉络,着重介绍了这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主要特征及对规划实践的贡献。这一演进过程,可以从规划转型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转型后对规划作用的认识、规划师定位的转变、规划教育改革,以及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等方面,给中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带来启示。
关键词:
规划理论 公共政策 西方 转型 规划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鲁承斌 刘晟呈 郭新天 陈静超
本文总结了国外城乡规划评估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评估的问题,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出完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建立了规划编制阶段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和规划实施结果评估的动态评估体系,构建一种将规划目标与手段、事实与价值整合的全过程评估机制模式和方法体系,以适应城乡建设发展变化带来的多变性。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各个规划管理环节中,持续监测规划实施趋势和环境影响变化,为应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提供解决方案。根据修改后的内容重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妍
城市作为自组织系统,可看作大量个体分散决策和交互的产物,其相对有序的宏观现象背后包藏着大量微观个体的随机过程及相互影响。大量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间的交互影响导致城市发展和运行的过程往往呈现出不连续性、多变性和不规则性,并外在地表现为个别的、不协调的事件和随机的累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分析方法难以解释并有效应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多层次、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所带来的问题。面对上述城市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等量化分析方法应运而生,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