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2)
2023(13827)
2022(12014)
2021(11292)
2020(9321)
2019(21109)
2018(21050)
2017(40416)
2016(22104)
2015(24762)
2014(24322)
2013(23996)
2012(21667)
2011(19588)
2010(19546)
2009(18051)
2008(17202)
2007(14962)
2006(13267)
2005(11168)
作者
(62203)
(51915)
(51233)
(48834)
(32628)
(24831)
(23189)
(20470)
(19542)
(18262)
(17549)
(17326)
(16125)
(16077)
(15687)
(15651)
(15643)
(15089)
(14781)
(14553)
(13006)
(12622)
(12475)
(11934)
(11679)
(11664)
(11442)
(11436)
(10461)
(10282)
学科
(85925)
经济(85832)
(66279)
管理(59778)
(47985)
(45080)
企业(45080)
方法(36620)
农业(31955)
数学(31812)
数学方法(31400)
业经(23153)
中国(22234)
(20794)
(18433)
地方(18153)
(16170)
(14985)
贸易(14973)
(14564)
理论(13631)
技术(13523)
环境(13350)
(13182)
财务(13114)
财务管理(13092)
(12975)
(12602)
(12420)
企业财务(12392)
机构
学院(305341)
大学(301533)
管理(123739)
(118322)
经济(115636)
理学(108197)
理学院(107084)
管理学(105186)
管理学院(104671)
研究(99685)
中国(74895)
(67617)
(63807)
科学(63541)
业大(53197)
农业(52035)
(50782)
(49515)
中心(46648)
研究所(45184)
(44504)
财经(41018)
(40474)
师范(40150)
北京(39406)
(37422)
(36135)
(36051)
经济管理(34294)
农业大学(33056)
基金
项目(214453)
科学(168268)
研究(159269)
基金(154212)
(133780)
国家(132590)
科学基金(114255)
社会(98873)
社会科(93212)
社会科学(93189)
(85460)
基金项目(82802)
自然(74410)
自然科(72601)
自然科学(72587)
教育(72115)
自然科学基金(71245)
(70864)
编号(67929)
资助(62322)
成果(53641)
重点(47298)
(46897)
(46271)
课题(45069)
(44359)
创新(41259)
科研(40786)
国家社会(39699)
教育部(39620)
期刊
(132545)
经济(132545)
研究(86179)
(68771)
中国(59882)
学报(48912)
农业(46953)
科学(45541)
管理(40322)
大学(37299)
(36458)
学学(35264)
教育(34999)
业经(27999)
技术(25968)
(25391)
金融(25391)
(22215)
经济研究(18705)
问题(18326)
财经(18142)
(16277)
图书(16021)
科技(15400)
(15307)
资源(14544)
农业经济(14525)
理论(14460)
技术经济(14349)
现代(14299)
共检索到438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洪义  景伟力  范婷  马红菊  
研究目的:规划期内占补平衡由单一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换过程中,占用耕地质量将成为土地整理项目区选择的重要导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方法:基于Arc 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占用耕地质量、参与农用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耕地集中连片程度等构建整理时序。以大邑县2010年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占用耕地质量结构为先导,以耕地质量限制因子为基础,并进行选择性集中连片修正,对研究区内耕地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2010—2020年建设发展需要占用耕地1179.80 hm2,其中7、8、9和10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827.81 hm2、134.96 h...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慧敏  吴克宁  周勇  魏洪斌  辛亮亮  
耕地自身存在限制因素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依托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项目,以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结合2010年农用地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和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确定了影响耕地质量的9种限制型:排水限制、质地限制、水分限制、障碍层次限制、污染限制、酸碱度限制、有机质限制、灌溉限制以及剖面构型限制。应用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以全局可比的无量纲形式反映出限制型的制约程度和自然等别提升潜力,从而计算出耕地质量限制型谱序,对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安县存在12种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组合类型,其中2~5等地以酸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博士  吴克宁#教授  赵华甫#副教授  许妍#博士  周子健#硕士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赵华甫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重要技术依托。本文以河南温县吨粮田为例,选用因素整合分析法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探讨了整合成果在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区与监测类型中的应用思路。依据耕地自然禀赋、利用状况、经营水平、环境健康因素和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收益水平分区和健康质量分区。基于此,运用比较判断和综合制图法,将耕地划分为5个相对同质的监测类型。研究结果表明,5个监测类型的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特征大体呈现自然质量逐渐优越,利用水平逐渐增强,收益水平逐渐提高,环境健康质量逐渐变差,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管栩  金晓斌  杨绪红  郭贝贝  周寅康  
农用地整理是当前中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程度是农用地整理的主导方向与建设目标,相应要求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应与现状耕地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协调关系。为了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这一协调性,根据2006—2012年农用地整理项目数据,结合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通过建立县域尺度下一致性模型和重心模型,从全国和省级二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协调性,得到以下结论:1全国层面上,14.4%的耕地区域安排了52.2%的整理项目,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较差;2省域层面上,多数省份整理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的分布较为一致;3各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何伟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叶艳妹  
研究目的:基于农用地质量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结果:(1)规划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放在农用地质量等级较好的Ⅱ级与Ⅲ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角美、海澄、东园等乡镇;(2)规划中期则以农用地质量Ⅳ级区域为主要整理区,分布于白水、东泗、浮宫等乡镇;(3)规划远期以质量等级差的Ⅴ级农用地为规划区域,分布于港尾、隆教、程溪等乡镇的丘陵山地区。研究结论:基于农用地质量PCA主因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的农用地规划能客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对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精细型基本农田整理规划以及整理重点项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蒋贵国  何伟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锋  王令超  杨新民  范雷  王国强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苏强  程锋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文璐  赵庚星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宁  孔祥斌  张青璞  刘炎  
为科学快速地确定县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指标建立监测的第一套指标体系,同时把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作为第二套指标体系;选用等别面积累积曲线等方法把2套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将标准粮产量与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1)与原农用地分等相比,新建立的指标在平原区中精简了障碍层深度和表层土壤质地2项指标,丘陵区不变;2)依据2套指标体系计算的农用地等别结果大体一致,而新建立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出0.01。在不降低监测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在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丽君  魏巍  郑宏刚  刘淑霞  马华平  余建新  
探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方法,保持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现势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应用需求,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区分渐变与突变采用全面更新的方法会产生很大的更新成本。该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区分质量渐变与突变区域的县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系统方法,并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示范县陆良县对此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以陆良县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为基础,结合该县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区别对待县域范围内耕地"渐变"、"突变"区域,并对突变区域"增加"、"建设"、"减少"三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应用不同的农用地质量更新技术流程与方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哲   王翀   吴庆华  
我国新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排课问题,可以分为分班规划和走班排课两个阶段,其中,分班规划问题是走班排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分班规划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学相关紧缺资源使用量,减少走班人数,增加班级稳定性,降低“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管理难度,更重要的是,优化的分班方案可以极大的减少因学生同时上课带来的冲突,是产生合法和优质排课方案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大幅度降低排课的难度和复杂度。本文第一次提出了行政班分班和教学班分班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同时可以利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在一些小型算例上表现良好。针对教学班分班问题,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变邻域搜索算法来求解,并通过实际案例和随机算例的结果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令超  宋艳华  樊雷  何同舟  
以较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汇总、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显著,但不同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差别较大;中低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大,高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小;土地整理已成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幅度作为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优先选择中低等别耕地或中低等别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整理,保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土地整理持续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