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8)
- 2023(15529)
- 2022(13609)
- 2021(12820)
- 2020(10674)
- 2019(24318)
- 2018(24349)
- 2017(46032)
- 2016(25410)
- 2015(28406)
- 2014(28245)
- 2013(27756)
- 2012(25746)
- 2011(23343)
- 2010(23391)
- 2009(21386)
- 2008(20411)
- 2007(17660)
- 2006(15667)
- 2005(13921)
- 学科
- 济(99414)
- 经济(99314)
- 管理(67742)
- 业(64181)
- 企(51493)
- 企业(51493)
- 方法(38671)
- 数学(32797)
- 数学方法(32356)
- 中国(29864)
- 农(28985)
- 地方(27460)
- 业经(23367)
- 财(22545)
- 学(22227)
- 农业(19604)
- 贸(18427)
- 贸易(18410)
- 易(17738)
- 制(17569)
- 理论(16655)
- 环境(16383)
- 和(16290)
- 银(15829)
- 银行(15783)
- 技术(15671)
- 融(15352)
- 金融(15349)
- 行(15180)
- 发(14501)
- 机构
- 学院(344819)
- 大学(343114)
- 管理(132438)
- 济(130178)
- 经济(126943)
- 研究(120853)
- 理学(113413)
- 理学院(112015)
- 管理学(109952)
- 管理学院(109343)
- 中国(90295)
- 科学(77382)
- 京(75469)
- 所(61886)
- 农(59895)
- 财(59431)
- 研究所(56300)
- 中心(54958)
- 业大(52902)
- 江(52753)
- 范(49293)
- 师范(48800)
- 北京(48147)
- 农业(46806)
- 财经(46534)
- 州(44869)
- 院(44493)
- 经(42027)
- 技术(39366)
- 师范大学(39184)
- 基金
- 项目(234630)
- 科学(182569)
- 研究(173448)
- 基金(165586)
- 家(144472)
- 国家(143141)
- 科学基金(121841)
- 社会(105331)
- 社会科(99437)
- 社会科学(99413)
- 省(94199)
- 基金项目(88482)
- 教育(79588)
- 自然(79479)
- 划(79328)
- 自然科(77570)
- 自然科学(77552)
- 自然科学基金(76097)
- 编号(73199)
- 资助(67710)
- 成果(59656)
- 发(53738)
- 重点(52660)
- 课题(51179)
- 部(50189)
- 创(48852)
- 创新(45440)
- 科研(44567)
- 项目编号(44317)
- 大学(43161)
- 期刊
- 济(152132)
- 经济(152132)
- 研究(103979)
- 中国(73990)
- 农(55626)
- 学报(55497)
- 科学(51367)
- 管理(49059)
- 教育(46234)
- 财(44212)
- 大学(40866)
- 农业(39003)
- 学学(37941)
- 技术(30858)
- 融(30758)
- 金融(30758)
- 业经(27111)
- 经济研究(23411)
- 图书(21728)
- 财经(21145)
- 业(20467)
- 问题(19719)
- 经(17978)
- 科技(17323)
- 资源(16555)
- 理论(16363)
- 版(16040)
- 现代(15966)
- 技术经济(15616)
- 发(15550)
共检索到524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饶传坤 郑碧云 高雪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影响沿线土地利用形式、用地结构乃至城市空间布局,这既来自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影响,也受作用于城市政府对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引导。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控规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整体引导和分类引导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认为城市控规对站点周边用地布局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以建成区外围站点为主,站点周边用地快速开发,站点功能迅速提升,站点类型多有转换,但也存在用地布局不完善、圈层化结构不突出、地块开发受制约等不足。为此,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站点类型,强化分类引导,加强圈层化开发和土地复合利用,促进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及功能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巍 孙毅楠 汤鸿飞
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商业价值。但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不同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涉及到站点的接驳、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地铁站点提高房地产开发强度、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以及提升房地产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地铁站点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进而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提出重庆市可采用的两种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即物业联合开发模式与土地圈层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小什字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地铁站点的潜在价值,为地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地铁站点 房地产 开发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陈先婷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外部效益,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的住宅小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效应。在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了包含站点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价格计量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兴线为例,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异质性特征的不同类型站点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与站点的等级性呈正相关,与站点协同性呈负相关;地理区位、邻里环境、建筑结构对房价影响显著。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异质性 站点分类 住宅价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振亓 周蓝月 王世金
借助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感知强度、非参数检验与Kendall相关系数系统分析并揭示了兰州市地铁1号线建设对沿线居民生活环境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居民对地铁建设影响出行和房价变动的感知强度最高;居民性别、职业和居住时间属性对环境感知无显著影响,相反,居民经常活动区域、居住地离最近地铁站距离、年龄、文化程度对生活环境感知有较强影响;居民对地铁建设影响的感知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居民自身主观心理作用综合影响。城市形态、区域经济差异和居民环保意识会对居民生活环境感知产生影响。地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合理手段进行防控。
关键词:
地铁建设 环境影响 居民感知 兰州市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潮 胡守庚 童陆亿 迟彬 钱春蕾
科学合理地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分析地铁站点运行状况和配套设施情况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指导地铁站点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措施。以地铁站点为评价单元,从地铁站点内、外部配套设施两方面选取44个指标,构建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地铁站点外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制约着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地铁应重视外部服务设施的建设,均衡各区域公共资源,合理引导人口分布,提高地铁的服务效益,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 武汉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晓冰 陈忠暖
运用Shannon信息熵理论,借助熵值及其均衡度和优势度模型理论,探讨地铁站点的类型、开通时间和区位对站点商圈零售商业业种构成的影响,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①受地铁站点区位影响,按城市中心向边缘排列,15个站点的业种结构信息熵值呈现倒U型曲线模式,位于城市近郊区的站点零售商业结构最均衡;②受地铁站点的类型影响,交通接驳点的站点零售商业结构最均衡;③地铁站点的开通时间越晚,其零售商业结构越均衡。以上研究结论对认识和策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零售商业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铁站点 商圈 零售业种 信息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晓灵 康仁明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针对区位特征中住宅到站点距离的两种方法——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直线距离更能显著反应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同时通过特征价格模型定量评估了轨道交通对周边新建住宅的影响半径及价格的影响幅度:即西安地铁2号线的影响半径为1500m,平均每靠近地铁100m,住宅单价增值0.9%,且在500m范围内住宅单价增值最为明显。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住宅价格 特征价格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毅 张三明
从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路的景观特点入手 ,结合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工程 ,分析了高架线路对沿线景观的影响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对桥梁的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桥梁 景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玮 叶昌东 米继洋
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轨道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集约复合方式。文章分别从权属、功能、空间3个角度综合测度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建设用地复合度,选取广州设计之都站域、珠江新城站域、镇龙车辆段站域3个典型案例总结模式特征。广州设计之都站域(权属复合)通过对复杂权属用地的重新整合实现片区综合统筹开发;珠江新城站域(功能复合)将多元用地功能进行有机联系与集中布局,实现了站、城、产、人、文融合发展;镇龙车辆段站域(空间复合)以立体开发实现了用地的集约与兼容。为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程度,应统筹其周边多权属存量用地并促进多功能用地有序集中,以及增强建设用地立体开发维度。不同复合类型的TOD开发模式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促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片区联动发展、产业业态布局优化和综合效益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昆仑 周岱霖 袁媛 杨箐丛 何冬华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土地利用特征 台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晓玲 陈前虎 谢晓如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大热的当下,把隐藏于后台的社会维度价值拉回前台,引出研究问题:特色小镇在产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是否会以其在社会维度发展的失衡为代价?以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两个特色小镇为例,采用环境行为学调查方法,对小镇建设区域与周边社区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两个小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物质空间、社会阶层以及社会交往的隔离。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成因剖析,提出健全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一直贯彻到基层工作的政策体系,呼吁应在特色小城镇评估体系中强化社会维度指标,并提出相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社会融合 杭州 环境行为学调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成芳 周健莹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以广州为例,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旧城空间发展特征进行应用拓展,构建旧城地铁站点空间动态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测度站点地区与旧城空间耦合;选取9个样本站点前后10年空间动态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划分为动态平衡、节点价值逐渐高于场所价值、场所价值逐渐高于节点价值、发展失衡4种类型,并结合模型各类指标特征对其发展动态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广州旧城范围内多数站点处于动态平衡的空间耦合关系,结合时间维度解析旧城站点空间耦合动态变化发现其发展规律与传统的"节点—场所"模型有所区别,轻微"低节点—高场所"发展态势更为理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向阳,陈忠暖
地铁的建设会影响零售商业的空间分布,地铁线对城市经济的影响随着沿线的区位不同而不同[1]。因为地铁站口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汇聚人流量的大小有异,因此其吸引的商业的规模、业态等,是有差异的。文章以广州为例,在分析站口的区位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形态、层次结构、业态三个方面对站口附近的地面零售商业集聚进行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键词:
地铁站口 零售商业 集聚类型 广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于素涌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公益性、经济外部性都很强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其高效的通达性促进周边住宅升值明显提升。科学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对合理规划沿线住宅项目开发、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地铁4号线周边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住宅价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构建了半对数形式的特征价格模型。经过分析得出住宅距离轨道交通线路的远近、所处的位置、周边1000m范围内公交站点的数量以及住宅至市中心或中央商务区(CBD)的实际距离四个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并且探讨了地铁站点与住宅距离减少,对住宅增值的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晓艳 张蛟
以青岛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多方协同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分析影响安全、质量、进度的主要因素,寻求三者与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采取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员、全过程的动态环保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
地铁项目 成本管理 环保成本 多方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