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8)
2023(18802)
2022(16101)
2021(14934)
2020(12683)
2019(28781)
2018(28366)
2017(54654)
2016(29965)
2015(33241)
2014(33178)
2013(32186)
2012(29565)
2011(26460)
2010(26218)
2009(23773)
2008(23151)
2007(19964)
2006(17106)
2005(14492)
作者
(87794)
(73119)
(72576)
(69162)
(46478)
(35188)
(32986)
(28863)
(27876)
(25832)
(24839)
(24753)
(23376)
(22816)
(22692)
(22617)
(22246)
(21731)
(20991)
(20852)
(18366)
(17898)
(17824)
(16814)
(16379)
(16205)
(16111)
(16052)
(14769)
(14637)
学科
(112259)
经济(112115)
管理(84024)
(78273)
(64847)
企业(64847)
方法(54437)
数学(47486)
数学方法(46810)
(30302)
(29987)
中国(29260)
(28433)
业经(24632)
(21147)
地方(21042)
(20285)
贸易(20279)
农业(20234)
理论(20025)
(19701)
(19197)
财务(19111)
财务管理(19076)
技术(18273)
企业财务(18107)
(17612)
(17592)
银行(17528)
环境(17511)
机构
大学(419747)
学院(417515)
管理(160595)
(158911)
经济(155476)
研究(141044)
理学(140735)
理学院(139053)
管理学(136120)
管理学院(135372)
中国(101400)
科学(92950)
(88431)
(78102)
(72172)
(71884)
业大(69897)
研究所(66634)
中心(63644)
农业(62101)
(59570)
财经(59044)
(55538)
师范(54802)
北京(54602)
(53947)
(51476)
经济学(48200)
(48064)
技术(45942)
基金
项目(299907)
科学(234086)
基金(217487)
研究(210199)
(193833)
国家(192258)
科学基金(163215)
社会(131471)
社会科(124431)
社会科学(124400)
(117703)
基金项目(115515)
自然(109864)
自然科(107355)
自然科学(107317)
自然科学基金(105375)
(100532)
教育(97733)
资助(89678)
编号(83745)
重点(67895)
成果(67099)
(65298)
(62788)
(62315)
科研(58682)
课题(58398)
创新(58267)
计划(57667)
大学(55158)
期刊
(163174)
经济(163174)
研究(114660)
学报(79128)
中国(74311)
(69799)
科学(68120)
大学(58494)
管理(56390)
学学(55602)
(54662)
农业(47769)
教育(46133)
技术(34590)
(31527)
金融(31527)
财经(28203)
业经(27706)
经济研究(27289)
(24494)
(24191)
(22701)
科技(21551)
业大(21504)
问题(21479)
图书(20067)
统计(18595)
技术经济(18372)
理论(18283)
资源(18160)
共检索到584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镇霆  刘晨  
在我国观鸟活动日渐兴起的背景下,文章基于流动性的视角,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观鸟活动的具身体验及其对观鸟者与身边人、鸟类和环境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和鸟流动性的相互交织赋予了观鸟活动独特的具身体验。观鸟者在对鸟类的探索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沉浸式的流动中感受生命张力的氛围感染;在跨越时空的重逢中建立起人对鸟和地方的情感连结。(2)观鸟活动中复杂的流动性有助于建立并维系观鸟者与身边人的关系,蕴含着人与鸟实现和谐共处的现实可能性,并能够强化人们对环境的亲近感、责任感和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观鸟活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拓展了动物流动性在旅游和休闲相关研究中的分析,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20世纪90年代初,受具身理论启发,学界开始关注旅游与身体的关系,旅游具身体验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但系统的研究评述与反思尚付阙如。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经历了酝酿、探索和拓展3个阶段,研究成果分布在两个维度、六大领域,其中视觉、其他感官知觉、躯体觉体验构成具身体验的共通性层面,主要由生理身体决定;性别分异、身体障碍和身份认同下的具身体验则属于具身体验的差异化层面,强调了身体的建构性。这些成果推动了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变革。针对当前在成果系统性、主题集中度和方法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明确具身化对于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意义,围绕"遭遇""栖居""展演"和"实践"等范畴建立核心命题,并且注意中西方理论资源的会通和新兴与传统研究方法的结合,以具身体验、具身实践、具身景观和具身营销为探索重心,完善和深化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的知识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寅姗  陈家熙  钱俊希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后改革时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入藏旅游成为了一种神圣的、精神的旅程,而不同的入藏方式对这种旅游体验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入藏火车为案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3种研究方法,从新移动范式的角度研究入藏游客、目的地西藏与青藏铁路沿途景观、入藏火车内部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认为,首先目的地西藏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英  谢彦君  卫银栋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场的研究,已日益呈现出从早期的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识细化方向上的科学实证研究。本文也是对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回应。通过对依托于蒙古族文化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情境的实证分析,本文努力拓展旅游场已有理论研究的范畴空间和理论命题,并尝试构造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体验模型。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已有旅游场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两个表征草原旅游场内部结构的子范畴。本文认为,只有当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体验力"达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时,旅游者在草原旅游场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高峰体验。其次,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特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草原旅游体验者的旅游博客及在场体验的访谈文本做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草原旅游场下氛围场与行为场的构成特质。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经营者的草原旅游场的心理预期展开调查,以内蒙古12家旅行社所推出的草原旅游产品作为分析单位,剔除雷同线路,最终甄选出18条内容丰富、介绍详尽的精品草原旅游产品线路。通过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最终归纳出作为旅游生产经营的供给者一方是如何通过媒介手段向旅游者宣传并建构其对草原旅游场的预期体验意象的。研究发现,草原旅游者的在场旅游体验与旅游供给方设计并建构出的预期体验意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明显的匹配度。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即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高满意度取决于草原旅游者的在场体验与其预期体验意象的高吻合度。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草原旅游场的概念模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颖颖  徐建华  
当我们谈论阅读时,“身体” 似乎时常缺席。但是,身体是我们阅读时不可忽略的实在。通过回顾主流阅读理论中身体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其对身体不同的认知,梳理身心关系的变化,发现在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主导下 ,阅读体验呈现意识体验与身体体验的对立割裂。而具身主义“身心一体”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身心二元论,实现对身体的回归,从而进一步探讨了阅读体验研究发展中意识体验与身体体验的结构变化,为阅读体验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丽  高权  陈晓亮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地方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该文首先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对旅游引发的地方重构进行了文献述评,探查游客在地方重构中的作用,并以婺源为案例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查游客具身体验重构地方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地方性-去地方化-再地方化"的地方重构过程中,游客高峰体验和日常性体验对立统一的演进过程推动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胡迎春  王丹平  
针对工业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具身理论为指导,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现了以下理论和实践目标:第一,研究发现工业企业的本体功能(如生产与销售)形成了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具身障碍,具体包括功能性障碍和连带性障碍。第二,具身障碍的移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中一些障碍移除困难,而另一些障碍可以通过克服和遮蔽等手段来消除;同时发现,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也是具身实现的途径。第三,具身体验的实现需要身体、场景以及二者之间互动的协同作用,这样的过程可以表示为一个三维谱系。第四,运用以上新范畴和相关命题构建出的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可以指导工业旅游发展实践,即供给方可以通过障碍移除、场景组织唤起游客的移情参与,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工业旅游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旅游者体验及认知规律为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引入适合的理论对旅游者体验与其他旅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推动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具身理论突破了传统身心二元的理论框架局限,强调人类心智、身体及情境的不可分割性,为揭示旅游者体验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日益为国际旅游学界所关注。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具身理论的哲学渊源及其理论内涵;然后对具身理论在当前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文章探讨了开展旅游体验具身研究的意义,提出应用具身理论开展旅游体验研究的框架性思路,以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杨   张佳怡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与人类交互的体验优化成为研究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研究扩展了传统人机交互,强调具身化人工智能对人类需求和行为的理解与适应,涵盖技术优化、用户感受、隐私安全和伦理问题。探讨具身智能在人智交互体验中的理论基础、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为理解其复杂性、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对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理论系统性综述的基础上,分析2015—2024年561篇相关文献,深入剖析具身智能交互体验相关研究的多维度特征和应用。[结果/结论]具身智能在人智交互体验中的研究展现出跨学科融合、技术多样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其在多个领域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和智慧养老等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鉴于此,提出基于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体验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数字驱动的理论发展、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创新、技术应用的场景拓展以及人因工程下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为具身智能人智交互的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自古希腊开始,身体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就受到贬抑或忽略。教育与教学效果体现在"脖颈"以上,与"脖颈"以下的身体无关。在这种教育模式里,身体要么是通向真理的障碍,要么仅仅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或"容器"。学习被视为一种可以"离身"的精神训练。但是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教育观念。具身认知的中心观点是: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讲,心智是一种身体经验,身体的物理体验制约了心智活动的性质和特征。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具身认知挑战了以身心二元论为基础的教育与教学观,将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传统教育观形成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章  张明辉  张戈  
流动性过剩与物价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如何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德润  
身体是个体生命活动与个体发展的载体。在身心二元的认识框架中,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离身"状态给他们的人格发展、社会互动能力培养、情感与道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让身体回归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发挥具身活动在青少年认知、情感、道德发展中的教育意蕴,已成为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的共识。青少年的身体蕴涵着健康、美学、认知、情感、道德、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以锻炼实践能力、拓展生命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中,选择群体性的、真实任务定向的、最大程度运用肢体力量的活动,并在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实施"弱控制"原则,可以达成身体在活动中的教育之力和发展之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婷  齐二石  
本文通过构建能够突破价值创造边界、共同创造顾客价值的整合性概念框架,系统探讨了价值共创的过程、结果及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基于综合交通枢纽服务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价值共创由共同创造服务产品、体验环境和服务互动三个层面的价值共创活动构成,并对顾客价值有显著的影响,顾客体验在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董泽瑞  杜建刚  段珅  
有效合理的时间安排能够提高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好地追求人生目标,在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制定时间安排的同时,商家在进行活动推广时也会为体验活动提供不同的时间安排,时间结构化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已有研究聚焦于紧凑的时间安排对个体决策和认知的影响,但未对不同类型的时间安排(紧凑和松散)如何影响个体对体验活动的评价及其内在机制进行探索。运用起源于时间距离的解释水平理论和效能感相关理论,探索不同时间安排类型对个体活动评价影响的内在机制,论证紧凑和松散两种不同的时间安排方式如何与不同的解释水平相匹配,并通过效能感的不同维度(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对个体活动评价产生影响。运用系列实验的方法,采用时间安排(紧凑和松散)与解释水平(高和低)的2×2组间设计,对时间安排和解释水平影响个体活动评价进行验证。利用Bootstrap检验不同维度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并用调节验证中介的方式再次验证理论机制的稳健性。预实验的结果表明,紧凑时间安排与低解释水平匹配,松散时间安排与高解释水平匹配。实验1证实,与高解释水平相比,紧凑时间安排与低解释水平的匹配提高活动评价;与低解释水平相比,松散时间安排与高解释水平的匹配提高活动评价。实验2证实紧凑时间安排与低解释水平的匹配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活动评价产生影响,而松散时间安排与高解释水平的匹配通过反应效能的中介作用对活动评价产生影响。实验3用调节的方法验证中介,在对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进行操控的基础上再次验证实验2的结果。研究结果从解释水平视角,对不同时间安排对体验活动评价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验证,证实了不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商家合理化体验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对活动进行有效的广告推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寇冬泉  
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在于改变抽象的、符号化的、从书本到书本、远离事物本身、强调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改变忽视学生活动,参与、探究、体验等身体缺场的教育状况。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识和情感,获得对事物的基本理解。学习方式变革呼唤身体在场的教育,呼唤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体在场的教育又要求学生身心整体投入学习过程,达致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交融、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活动学习是身体在场教育的基本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