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2)
2023(3306)
2022(2772)
2021(2390)
2020(2080)
2019(4810)
2018(4703)
2017(10143)
2016(5236)
2015(6068)
2014(5868)
2013(6167)
2012(6005)
2011(5523)
2010(5382)
2009(4949)
2008(4805)
2007(4179)
2006(3532)
2005(3067)
作者
(13693)
(11552)
(11429)
(11140)
(7761)
(5575)
(5304)
(4498)
(4327)
(4146)
(4097)
(3987)
(3755)
(3728)
(3625)
(3507)
(3486)
(3443)
(3354)
(3116)
(2993)
(2874)
(2739)
(2692)
(2688)
(2617)
(2569)
(2332)
(2309)
(2212)
学科
(31606)
经济(31579)
方法(21620)
数学(20785)
数学方法(20728)
(16444)
管理(16437)
(13606)
企业(13606)
(8413)
中国(5980)
(5689)
贸易(5687)
(5531)
(5465)
财务(5465)
财务管理(5454)
(5368)
金融(5368)
企业财务(5324)
(4901)
(4633)
银行(4633)
(4373)
(4323)
地方(4280)
业经(4145)
农业(3457)
技术(3346)
(3247)
机构
大学(81258)
学院(78856)
(41882)
经济(41326)
管理(33210)
理学(29416)
理学院(29213)
管理学(28943)
管理学院(28803)
研究(22458)
中国(20134)
(19984)
财经(16877)
(15660)
经济学(15405)
(14851)
经济学院(14325)
财经大学(13030)
(12355)
金融(12214)
中心(11628)
商学(10666)
商学院(10580)
(10120)
(9609)
科学(9541)
北京(9075)
经济管理(9033)
研究所(8567)
人民(8485)
基金
项目(53228)
科学(43939)
基金(42663)
研究(39243)
(35493)
国家(35267)
科学基金(31856)
社会(28611)
社会科(27530)
社会科学(27526)
基金项目(22073)
教育(19481)
自然(19440)
资助(19266)
自然科(19051)
自然科学(19049)
自然科学基金(18774)
(18655)
(15927)
(14058)
编号(13995)
教育部(13193)
国家社会(12872)
人文(12529)
重点(11680)
成果(11446)
大学(11300)
(11016)
社科(11005)
(10627)
期刊
(36836)
经济(36836)
研究(24824)
(15129)
(14990)
金融(14990)
管理(11339)
中国(10375)
财经(9663)
学报(8815)
科学(8232)
(8169)
大学(7645)
经济研究(7508)
学学(7370)
技术(5881)
(5550)
(5540)
问题(5302)
统计(5240)
国际(5046)
(4622)
技术经济(4378)
教育(4315)
业经(4258)
决策(4241)
理论(4239)
商业(4100)
世界(3922)
财经大学(3726)
共检索到109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作为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呼吁遏制中国经济的双顺差,理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但却并不如愿。今日中美经济关系的严重扭曲,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作者当年的忧虑。该书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中国的出口鼓励政策和结构性原因导致中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中国的引资优惠政策则导致中国的资本项目顺差。中国的双顺差意味着一方面中国以高成本输入资本,另一方面以低收益输出资本。换言之,双顺差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福利损失。更糟糕的是,长期的双顺差使中国陷入了美元陷阱。中国的双顺差并非仅仅是诸如储蓄过度等所谓结构失衡的结果。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结构失衡是执行出口导向战略和相应政策的结果。政策创造路径依赖。结构的再平衡需要政策变化为先导。为了纠正中国的结构不平衡,政策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中国来说,范式转变和政策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贾根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瑞霞  
"美元陷阱"带来系统性风险,对中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除外汇储备的集中度风险较高外,还体现在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汇率与石油等方面。为了走出"美元陷阱",中国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做大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的经济基础,强化人民币交易货币功能,争取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确立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单一货币集中度风险,发展代表新兴经济体利益的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喻国平  
在我国存在巨额对外净外币资产增加时,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高企。人民币汇率陷阱实质上是“货币冲突的特性”,货币冲突的特性在一国开放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可维持性与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而导致货币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趋势逐步缩小,近期汇率已接近均衡,未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汇率失衡与我国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认为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已使得当前汇率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度大幅减弱,未来贸易部门的优化调整应更多着眼于贸易领域中结构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青山  王社教  
我国目前正面对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因素的不确定性,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一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人民币汇率的观点各异,但从国际分工、贸易结构等方面分析来看,保持汇率稳定是中国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我们应打破僵化的汇率制度,逐步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楠  
伴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普遍给予极大热情和广泛关注。后美元时代全球失衡并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如何从战略层面抵消美元束缚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全球失衡美元汇率动态出发,对美元贬值服务于美元自身立场进行了分析,结合人民币汇率的经验事实与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目前,全球最典型的贸易顺差国是中国和德国,中国主要体现为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顺差,而德国主要体现为对欧元区内部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的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顶住巨大贬值压力,坚持稳定人民币汇率,为亚洲经济渡过难关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好评。然而时过境迁,2002年以来,一些人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由要求人民币升值,这种转变颇为耐人寻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治  李媛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各国陷入"美元陷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利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对"美元陷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的投资策略,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对策与现实路径选择。结论认为,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是其陷入"美元陷阱"的重要影响因素,完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摆脱"美元陷阱"的关键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陶士贵  陈建宇  
由某一种或几种主权货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不可避免会形成货币特权,进而出现"货币陷阱"问题。继英镑之后,美元确立了其国际货币地位,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继而引发美元"货币陷阱"与"被美元化"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货币陷阱"及国际社会"被美元化"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催生了以"去美元化"为主题的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浪潮。人民币国际化应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为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作出相应努力。本文以"货币陷阱"分析入手,从美元的国际货币特权—金融话语强权—国际金融霸权的逻辑思路,对现今国际货币陷阱及被美元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去美元化"进程中规避美元"货币陷阱"、推进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双久  杨敏  
本文在行为均衡汇率与要素均衡汇率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1992~201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衡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汇改之后,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但低估水平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严重低估"。随着各方对汇率敏感度的增强,今后人民币汇率的估值水平将呈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智  秦毅  
定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潜在恶性循环,并指出导致该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国际、国内经济的失衡。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效应将被抵消,中国经济将面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张莉  
目前,学术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对均衡汇率的测算,在方法上存在不足。多数模型的设计实质上是把名义汇率或实际有效汇率的平滑值当作了均衡汇率,而非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汇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多目标两阶段估值”的方法来测算均衡汇率:在第一阶段,依据实现均衡汇率的各个目标,分别估算不同目标条件下的均衡汇率;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估算的均衡汇率和实现均衡汇率的各目标建立计量模型,得到均衡汇率精算值。在深入分析汇率失衡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上,依据均衡汇率的计算结果,本文认为,提升汇率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而且在现阶段政府还不应该放弃对汇率调整的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