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0)
- 2023(6448)
- 2022(5398)
- 2021(5149)
- 2020(4203)
- 2019(9892)
- 2018(10140)
- 2017(16680)
- 2016(10585)
- 2015(11799)
- 2014(11803)
- 2013(10682)
- 2012(9814)
- 2011(9074)
- 2010(9345)
- 2009(8224)
- 2008(8100)
- 2007(7121)
- 2006(6713)
- 2005(6276)
- 学科
- 济(28574)
- 经济(28528)
- 教育(20580)
- 管理(18940)
- 业(16517)
- 中国(14799)
- 企(13324)
- 企业(13324)
- 方法(11551)
- 学(10225)
- 数学(10203)
- 数学方法(9993)
- 理论(9791)
- 教学(9476)
- 制(9037)
- 农(8868)
- 财(7596)
- 体(6985)
- 业经(6945)
- 发(5931)
- 体制(5681)
- 农业(5567)
- 技术(5267)
- 银(5148)
- 银行(5114)
- 发展(5095)
- 行(4992)
- 展(4970)
- 学法(4947)
- 教学法(4947)
- 机构
- 大学(137455)
- 学院(131799)
- 研究(56516)
- 济(44595)
- 经济(43375)
- 管理(39069)
- 科学(35275)
- 中国(34963)
- 理学(33000)
- 教育(32936)
- 理学院(32425)
- 京(32255)
- 管理学(31507)
- 管理学院(31245)
- 所(30042)
- 范(29305)
- 师范(29002)
- 农(28032)
- 研究所(27447)
- 师范大学(24101)
- 江(23365)
- 中心(23160)
- 农业(22251)
- 财(21948)
- 业大(21812)
- 北京(21437)
- 技术(20803)
- 院(20354)
- 州(17180)
- 省(17114)
- 基金
- 项目(85257)
- 科学(67084)
- 研究(66532)
- 基金(56954)
- 家(51775)
- 国家(51167)
- 科学基金(41240)
- 教育(40417)
- 社会(37828)
- 社会科(35445)
- 社会科学(35435)
- 省(35164)
- 划(32695)
- 编号(28825)
- 基金项目(28682)
- 成果(26704)
- 自然(26356)
- 自然科(25705)
- 自然科学(25692)
- 自然科学基金(25271)
- 课题(25077)
- 资助(23249)
- 重点(21815)
- 年(20550)
- 部(20433)
- 发(19874)
- 规划(18232)
- 创(18088)
- 教育部(17674)
- 性(17497)
共检索到22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刘力
本文针对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讨论,旨在澄清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含混的认识和概念。探讨应该如何看待改革的目标、改革中的课程、教学与发展,以及改革的共同愿景等问题。希望通过讨论激发新的观点,在分歧中寻求一致性和平衡点,以此推动改革朝着共同愿景健康地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个性化教育未来社会被称为“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智能价值社会”。它将从根本上变革现今的“产业社会”①及其文化(包括教育),带来崭新的思维方式与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不能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支撑“产业社会”的产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倪娟 李广州
本文借助对中西“人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以及对比分析,厘清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阐明新课改中应以什么“人”和“人”的哪个方面为本以及如何实践“以人为本”,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课程改革 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阎平
立足未来,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提出了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目标笼统、不够明确;重学科体系,轻实际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偏深、偏难、陈旧老化,课程品种单一、结构封闭等。文章提出,电大课程改革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在具体学科设计中,提倡以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依据,以知识的内在体系为逻辑的专题型课程结构。其特点为:便于自学、利于选择,使课程处于不断完善、发展、整合、更新的动态形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静 张学银 边平勇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高素质,创造性”的要求。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而创造性则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这就是21世纪高校要造就的人才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一直采用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室中,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际操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听课——被动学习,枯燥,难以调动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李学琴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论研讨会综述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教育模式,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天津市上海道小学共同召开了“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课程理论和教...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东方 秦小辉 黄素心
指出统计学是物流专业课程中最具实用性和发展前途的课程之一,具有逻辑关系多、实用性强、数据量大等特点,总结了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更新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及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物流专业 统计学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尽管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一些漂移和变迁,但由其引发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变革却意义深远。一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强调培养专才转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制器"走向"育人"。二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识选修课从无到有,质量不断提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与通选课一起发挥素质教育作用。三是引发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改革试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念金
中国21世纪的新课程改革遭遇到文化困境,其中深层困境是利益文化的多方面阻碍。素质文化方略有助于突破新课程改革困境,而且素质文化方略是切实可行的。具体而言可以从三大层面来展开素质文化方略:强化素质文化的基本精神、创造素质文化的美好形式、营造素质文化的积极情境。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素质文化方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德银
立德树人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归宿和目标追求。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路径。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取向剖析了当前高职素质教育在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职业院校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远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钢
2014年9月初正式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志友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精神急需强化。本文从加强教育创新、加强教育各方面的渗透、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等三方面探索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人文素质 教育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勇
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在澄清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共性素质和个性素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学校的高度重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素质教育 复合型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