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8)
- 2023(6333)
- 2022(5305)
- 2021(4784)
- 2020(4112)
- 2019(9340)
- 2018(9133)
- 2017(17172)
- 2016(9623)
- 2015(10864)
- 2014(10710)
- 2013(10473)
- 2012(9770)
- 2011(8972)
- 2010(8944)
- 2009(8794)
- 2008(8610)
- 2007(7867)
- 2006(7074)
- 2005(6637)
- 学科
- 济(35057)
- 经济(34978)
- 管理(33542)
- 业(28484)
- 企(25167)
- 企业(25167)
- 方法(14017)
- 财(13200)
- 制(12913)
- 数学(11832)
- 数学方法(11661)
- 中国(9835)
- 体(9000)
- 农(8862)
- 学(8839)
- 业经(8719)
- 务(7882)
- 财务(7861)
- 财务管理(7837)
- 体制(7704)
- 企业财务(7468)
- 银(7316)
- 银行(7281)
- 融(7027)
- 金融(7025)
- 行(6959)
- 贸(6269)
- 贸易(6266)
- 划(6169)
- 易(6131)
- 机构
- 大学(141449)
- 学院(138485)
- 济(56496)
- 经济(55271)
- 研究(51816)
- 管理(49627)
- 理学(42149)
- 理学院(41623)
- 管理学(40867)
- 管理学院(40612)
- 中国(39185)
- 科学(31866)
- 京(30552)
- 财(29931)
- 所(27303)
- 农(26934)
- 研究所(24544)
- 中心(22907)
- 财经(22524)
- 江(22443)
- 业大(22038)
- 农业(21454)
- 经(20394)
- 北京(19165)
- 院(19068)
- 经济学(17918)
- 省(17406)
- 州(17003)
- 财经大学(16835)
- 范(16694)
- 基金
- 项目(92417)
- 科学(72446)
- 基金(68181)
- 研究(64092)
- 家(61492)
- 国家(61018)
- 科学基金(51154)
- 社会(41232)
- 社会科(39010)
- 社会科学(39000)
- 省(35401)
- 基金项目(35304)
- 自然(34146)
- 自然科(33340)
- 自然科学(33326)
- 自然科学基金(32771)
- 划(30900)
- 教育(29701)
- 资助(28311)
- 编号(24094)
- 制(21934)
- 重点(21757)
- 部(21038)
- 成果(20770)
- 创(19258)
- 发(19235)
- 创新(18252)
- 课题(18081)
- 科研(18079)
- 计划(17906)
共检索到218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如霞
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制度(以下简称"三期"制度)是我国劳动法领域中极易被混淆的三项法律制度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三项法律制度的内容经常将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混合规定于劳动合同中,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其实",三期"制度作为用人单位考核初入职场的劳动者是否合格的制度,有着自己独特的适用规则,若适用不当,非但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磊 李海燕 杨杰
试用期,常常因为“试用”二字,使人误以为在这个期间可以随意用工,如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规避违约责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劳动争议。那么,如何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该如何规范各自的行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尹明生
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在刚性解雇保护制度背景下,使用人单位能够较简便、快捷解除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适当降低单位的用人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充分促进就业。为更好地实现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相关具体制度应当改善。比如,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试用期限时劳动者应当有权选择确定超期无效或反推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低限标准应当予以明确;对"录用条件"应当做出广义理解的相关规定。相关法条应当修改为"经试用期考察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的不支付违约金等。
关键词:
试用期 促进就业 录用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杨杰 江山
新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试用期制度作出了大量新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限标准、试用期待遇、试用期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与以往相比都更加细化。相应地,这也对企业如何加强试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秋红 冉艳
试用期制度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人单位重要的人才筛选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筛选机制作用的发挥。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试用期筛选机制的原理,并结合合同法中对试用期长度、试用期待遇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提出了正式录用后的工资率的制定标准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试用期的筛选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同时指出,要想试用期筛选机制更好的运行,用人单位应该采取多种激励考核手段、同时劳动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雇佣双方的共同努力来保证试用期筛选功
关键词:
试用期制度 筛选机制 经济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缪榕楠
信号传递理论有助于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申请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岗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适龄人口入学率大幅增加,受教育程度作为一种信号,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进而可能产生信号失灵现象。大学教师的录用,不仅要鉴别包括受教育程度在内的各种已有信息,更要考察申请者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潜力,而试用期制度就是一种较好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信号失灵 试用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尹明生
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在刚性解雇保护制度背景下,使用人单位能够较简便、快捷解除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适当降低用人单位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充分促进就业。为更好地实现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相关具体制度应当改善。比如,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试用期限时,劳动者应当有权选择确定超期无效或反推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低限标准应当予以明确;对"录用条件"应当作出广义理解的相关规定,相关法条应当修改为"经试用期考察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的不支付违约金等。
关键词:
试用期 促进就业 录用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再平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为了进行相互了解、考察和选择而在合同中所约定的一定的期限。实际中,由于有的企业未能正确理解有关劳动法规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和要求,导致经常发生这方面劳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以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郭文龙
我国《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由于《劳动法》对于约定试用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随意或单方规定试用期,由此产生纠纷。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才合法有效、如何确定试用期录用条件和试用期发生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等等,本刊从实务的角度对规范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行为进行讨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乔永利
任何类别、层级新员工的试用期都应将"考察、培养、关怀"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阿甲、阿乙、阿丙、阿丁、阿戊是ABC公司最近招进的一批新员工,他们同时入职,试用期都为3个月。试用期第一个月结束后,阿甲离职了,他说:我们办公室的人都冷若冰霜,经理对我好像有成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文龙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笔者表达了试用期不能由单方强行延长的观点,这一立论的依据是,试用期乃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而劳动合同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合意的产物,不能由任何一方通过单方的行为来加以改变。基于这一前提,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单方改变不合法,那么双方协商一致变更试用期总可以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