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9)
- 2023(5844)
- 2022(4834)
- 2021(4281)
- 2020(3580)
- 2019(7846)
- 2018(7414)
- 2017(13679)
- 2016(7657)
- 2015(8123)
- 2014(7827)
- 2013(7750)
- 2012(6824)
- 2011(6136)
- 2010(5773)
- 2009(5300)
- 2008(5047)
- 2007(4240)
- 2006(3614)
- 2005(2865)
- 学科
- 济(27526)
- 经济(27488)
- 管理(21184)
- 业(20864)
- 企(16109)
- 企业(16109)
- 方法(14102)
- 数学(12942)
- 数学方法(12847)
- 财(9124)
- 农(8160)
- 学(7800)
- 贸(7485)
- 贸易(7485)
- 易(7318)
- 中国(6609)
- 业经(6189)
- 农业(5699)
- 务(5091)
- 财务(5078)
- 财务管理(5072)
- 技术(5042)
- 环境(4867)
- 企业财务(4813)
- 制(4703)
- 收入(4569)
- 银(4278)
- 银行(4231)
- 产业(4130)
- 行(3955)
- 机构
- 大学(109598)
- 学院(109406)
- 济(43226)
- 经济(42557)
- 管理(40222)
- 研究(39349)
- 理学(36194)
- 理学院(35759)
- 管理学(34994)
- 管理学院(34834)
- 农(31768)
- 科学(29085)
- 中国(28112)
- 农业(25729)
- 业大(25076)
- 京(22474)
- 所(21751)
- 研究所(20590)
- 财(17589)
- 农业大学(17486)
- 中心(17467)
- 财经(14880)
- 江(14774)
- 室(13815)
- 经(13803)
- 院(13792)
- 省(13664)
- 科学院(13608)
- 业(13541)
- 经济学(13523)
- 基金
- 项目(84744)
- 科学(65410)
- 基金(63461)
- 家(60267)
- 国家(59813)
- 研究(50536)
- 科学基金(49501)
- 自然(35874)
- 自然科(35100)
- 自然科学(35081)
- 自然科学基金(34495)
- 基金项目(34242)
- 社会(33356)
- 省(33056)
- 社会科(31722)
- 社会科学(31713)
- 划(28893)
- 资助(25158)
- 教育(22358)
- 计划(19740)
- 重点(19573)
- 创(17949)
- 科技(17893)
- 部(17725)
- 科研(17508)
- 发(17411)
- 编号(16946)
- 创新(16931)
- 业(16546)
- 农(14997)
共检索到143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月桦 杨俊峰 王俊儒 李生秀 刘普灵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存留在叶片中;开花后两者都向籽粒转运。成熟时叶片的14C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有大约65%的14C,籽粒中的14C分配率占30%~35%。覆膜小麦的14C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覆膜小麦的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结论】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使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因而绿叶面积大,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利 米国华 张福锁
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 ,研究了籽粒形成期 2个冬小麦品种的 14 CO2 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 14 ,但后者 14 C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茎叶中残留比例较小。去穗 1/ 3以减少籽粒库容后 ,莱州 953的 14 C同化受影响较小 ,而鲁麦 14的 14 CO2 同化量则显著上升。开花期增施氮素能继续提高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 ,但不能有效地增加鲁麦14 CO2 同化能力。14 C同化及其调节特征的品种间差异 ,应在栽培措施上有所考虑
关键词:
冬小麦 ~(14)C 氮 源/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凤义 张玉文 张萍
利用14CO2示踪研究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库间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上午同化产物在同化后4h的输出占24h输出的70%;下午同化的只有31%,基本上是在同化后10h输出。不过两者同化后24h总输出基本一致,均在67%左右。同化的产物输出有“排队现象”,即先同化先输出。叶片中14C可溶性糖(14C蔗糖)占14C同化物的比例始终较高,同化后10h平均分别为64.3%(14C蔗糖为45.7%)和66.9%(14C蔗糖为52.6%)。籽粒中14C同化物的积累有先同化先进入现象。还发现14C可溶性糖(含14C蔗糖)在籽粒中相对含量始终很高,这表明其转化成淀粉需要一定时间。
关键词:
春小麦,~(14)C同化物,源-库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何钟佩
以14C饲喂旗叶为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持续变温及控制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影响旗叶光和性能并影响光和产物的输出与向库器官的分配,减少籽粒和韧皮都汁液中蔗糖的含量,改变14C同化物的输出动态,导致灌浆强度和千粒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14)C同化物 高温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亦巍 王永健 吴国胜 张锋 张丽蓉
在低温和弱光下对5个不同来源的黄瓜品种苗期14C-同化物运输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低温20℃/10℃(昼/夜)和15℃持续低温均明显地抑制了喂叶同化物的运输率,与对照均呈极显著差异。显著的抑制部位是向其它叶的运输,而生长点、茎和根系部分均未受到抑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低温下不同品种间的不同部位的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
低温,黄瓜幼苗,~(14)C-同化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萍 郭文善 浦汉春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林琪 王宁
为探索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耦合量,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氮用量和5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日变化及产量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的秸秆还田量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且随氮供应量增加小麦旗叶Pn增加。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小麦光合指标和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更高的氮供应可以容纳更多的秸秆还田量。6 000 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150 kg/hm2和9 000 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225 kg/hm2是合适的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供应 光合日变化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风华 居辉 欧阳竹
采用人工模拟干热风方法,对灌浆期冬小麦进行重度干热风(重)、轻度干热风(轻)和无干热风(CK)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重度干热风对旗叶光合速率(A n)、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胁迫指数(SI)为0.88,0.68,0.83,轻度干热风对A n、T r和G s的SI为0.32,0.19,0.39;在重-轻-CK 3个梯度上,G s-A n和G s-T r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干热风对胞间CO2浓度(C i)无显著影响,重干热风下C i显著升高。综合分析认为:轻、重干热风对灌浆期旗叶光合蒸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重干热风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轻干热风;干热风引起气孔部分闭合G s减小是...
关键词:
干旱 干热风 高温 光合 蒸腾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刘义国 张玉梅 李玲燕 翟延举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超高产 小麦 灌浆期 光合日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限量补灌 旱地小麦 光响应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希伟 张敏 张玉春 杨敏 宋霄君 蔡瑞国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淀粉 遮光 淀粉组分 理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彩虹 段留生 翟志席 何钟佩 李召虎
应用 1 4 C示踪活体动力学和离体测量方法 ,探讨小麦旗叶碳同化产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运输分配情况和化学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期旗叶同化物活跃输出时间为饲喂后 1 .5 d内 ,1 4 C同化物输出百分率随饲喂后时间的变化动态 ,在灌浆前期可拟合为对数方程 ,而灌浆后期可拟合为直线方程。土壤欠水处理加快了灌浆后期同化物输出 ,影响同化物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比例 ,其中向根系的分配明显增加。系统化控缓和了欠水的影响 ,显著缩短了1 4 C同化物输出半时 ,促进了同化物输出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化学调控 同化物运输分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祥旋 任素坤 寇长林 崔金梅 冀天会 贾凤纪
对不同品种、不同砂土类型和不同水肥条件的冬小麦籽粒形成及灌浆强度测定表明,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主要表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灌浆强度较高,但开花至成熟历时天数少(30天左右),千粒重低。小麦旗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倒二、倒三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相关不显著;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沙地小麦增加灌水量,难以显著提高灌浆强度,灌溉应做到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
关键词:
沙地,小麦灌浆,千粒重,水肥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为了解深翻与小麦灌浆的关系,以冀麦58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深翻深度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和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70 cm处理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深翻50 cm和深翻70 cm提高灌浆期冬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旗叶的光合特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深翻处理提高灌浆后期小麦的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理论最大粒重,延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深翻30 cm和深翻50 cm处理通过提高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
小麦 衰老 深翻 灌浆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文平 郭天财 刘胜波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干物质转运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生产及物质转移效率受行距的影响。干物质生产以15 cm行距为最大,30 cm行距为最小;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穗轴+颖壳部位最低,以茎鞘为最大,叶片居中;地上部总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20 cm行距为最高,其次为15 cm行距,以30 cm行距为最低。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其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有关籽粒灌浆参数表明,行距配置对籽粒灌浆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就总的效果而言,以20 cm行距最优,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关键词:
行距 小麦 物质转移 灌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