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6)
- 2023(9106)
- 2022(7811)
- 2021(7245)
- 2020(6120)
- 2019(13464)
- 2018(13260)
- 2017(24863)
- 2016(14003)
- 2015(15341)
- 2014(14630)
- 2013(14215)
- 2012(13264)
- 2011(12055)
- 2010(12146)
- 2009(11277)
- 2008(11065)
- 2007(9871)
- 2006(8583)
- 2005(7827)
- 学科
- 济(45195)
- 经济(45124)
- 管理(34660)
- 业(32815)
- 企(25973)
- 企业(25973)
- 方法(19720)
- 数学(16590)
- 数学方法(16272)
- 学(15723)
- 农(14925)
- 中国(12831)
- 财(12676)
- 业经(10491)
- 制(9987)
- 贸(9977)
- 贸易(9974)
- 易(9697)
- 农业(9694)
- 理论(8811)
- 银(8291)
- 银行(8222)
- 融(8041)
- 金融(8039)
- 务(8010)
- 财务(7992)
- 财务管理(7971)
- 地方(7940)
- 行(7894)
- 企业财务(7584)
- 机构
- 学院(194814)
- 大学(194216)
- 研究(76565)
- 济(69456)
- 经济(67813)
- 管理(64326)
- 理学(55443)
- 中国(55015)
- 理学院(54600)
- 科学(54064)
- 管理学(53080)
- 管理学院(52749)
- 农(48796)
- 所(43249)
- 京(43156)
- 研究所(40098)
- 农业(39379)
- 业大(37144)
- 中心(33393)
- 财(32336)
- 江(30707)
- 院(27701)
- 范(27055)
- 北京(26711)
- 师范(26590)
- 财经(25679)
- 省(25614)
- 农业大学(24789)
- 科学院(24642)
- 技术(24339)
- 基金
- 项目(137111)
- 科学(104923)
- 基金(97772)
- 家(91502)
- 研究(91197)
- 国家(90778)
- 科学基金(73513)
- 省(54545)
- 社会(54357)
- 自然(51868)
- 社会科(51229)
- 社会科学(51213)
- 基金项目(50878)
- 自然科(50661)
- 自然科学(50633)
- 自然科学基金(49744)
- 划(47990)
- 教育(42322)
- 资助(40987)
- 编号(35724)
- 重点(33015)
- 计划(29852)
- 发(29846)
- 成果(29282)
- 部(29108)
- 创(28409)
- 科研(27625)
- 科技(26841)
- 创新(26707)
- 课题(26642)
共检索到288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郭子武 杨丽婷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玉友 陈双林 郭子武 徐森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a×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关键词:
覆盖雷竹笋 笋箨色泽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玉友 陈双林 郭子武 徐森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a×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关键词:
覆盖雷竹笋 笋箨色泽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俊帅 章超 陈双林 谷瑞 郭子武 叶洪 孙鹏峰 江志标
[目的]分析高节竹笋出土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高节竹出笋盛期采集刚出土和出土后1 d、出土后2 d、出土后3 d的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高节竹笋出土后生长时间对竹笋长度、笋个体质量和脂肪、维生素C、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以及木质素、草酸、单宁、总黄酮含量、芳香味氨基酸比例有明显影响,但对竹笋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纤维素含量影响并不明显,对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呈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也不明显。[结论]高节竹笋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存在明显的出土后时序变化,食味品质主要影响成分为木质素、草酸、单宁和总黄酮等,呈味氨基酸影响较小,营养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高品质竹笋生产出发,宜及时采挖出土后1 d内的竹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丽 陈双林 李艳红
为建立有机材料覆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退化程度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栽培区设置15个样点,在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等14项因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立竹年龄结构、立竹胸径和竹笋产量可作为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试验区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可分为4类6级:重度退化(Ⅰ级)、中度退化(Ⅱ,Ⅲ级)、轻度退化(Ⅳ,Ⅴ级)和正常(Ⅵ级)。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雷竹林所占比例分别为13.34%,26.66%,46.67%,未退化雷竹林仅占13.33%。有机材料覆盖易造成雷竹林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胸径减小,立竹整齐度、分布均匀度降低,竹林出现退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旭 王安可 温作荣 毕毓芳 王子杰 宁祎琳 何奇江 胡俊靖 杜旭华
[目的]初步探讨覆盖雷竹林施肥过程中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和硅肥后,竹笋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变化,为培育高品质雷竹笋的施肥经验提供参考。[方法]在冬季雷竹林覆盖前进行3种施肥处理:BS(复合肥750kg·hm-2+枯草芽孢杆菌剂37.5 L·hm-2)、SI(复合肥750 kg·hm-2+硅肥675 kg·hm-2)、CK(复合肥750kg·hm-2),分析各处理下雷竹笋产量、外观、营养以及适口性等的变化。[结果]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或硅肥后,对雷竹笋品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1)竹笋粗度增加、个体质量以及产量均提高,其中增施枯草芽孢杆菌雷竹林提早发笋9 d,延长笋期12 d,竹笋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5.60%;(2)竹笋呈高蛋白低碳水的变化特征,粗糙度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21.81%、17.46%,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占比显著上升,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则显著下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变化不明显,此外,淀粉、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但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3)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有提高,草酸和总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单宁含量增施硅肥后显著下降,降幅达41.76%。[结论]说明雷竹林林地覆盖前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或硅肥能促进竹笋产量提高和营养品质、适口性改善,达到提质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雷竹 枯草芽孢杆菌 硅肥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黑花生 光合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关键词:
林地覆盖,雷竹林,笋期,笋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明 盘钰春 徐勇 郭振东 郑志威 戴强玉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地形的相关性,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关系和滞后效应,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00—2020年西南地区各类型植被的覆盖度和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斜率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特征。阔叶林植被覆盖度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栽培植被的覆盖度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均呈正相关,且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略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影响西南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植被生长主要响应于前0~2个月的降水和气温,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生长主要受气温主导,而栽培植被和草甸主要受降水影响。从坡度上看,植被覆盖度的改善状况随着坡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改善效果和退化效果均在2°~6°达极值。从坡向上看,植被覆盖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以退化为主,在其他坡向上均以改善为主。从曲率上看,植被覆盖度在曲率较小地区呈改善态势,在曲率较大地区呈退化趋势。从高程上看,植被覆盖度随着高程的上升呈先改善后退化再改善变化趋势,在高程3000~4000 m时植被恶化最严重。高程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高于其他地形因子。【结论】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地形因子和植被类型上存在差异;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和滞后期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庆军
对于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信用信息采集对象的基础征信系统来说,非银征信将会成为实现信用信息全面覆盖的良好补充非银征信亟待破局1999年,国务院特批成立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进行个人征信业务试点。其将近10年的探索,为建立更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后,覆盖全国、以服务商业银行为主的央行征信中心建立起来,个人信贷业务的坏账水平持续下降。毋庸置疑,这个覆盖了9亿多人群、2100多万家企业和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庆军
对于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信用信息采集对象的基础征信系统来说,非银征信将会成为实现信用信息全面覆盖的良好补充非银征信亟待破局1999年,国务院特批成立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进行个人征信业务试点。其将近10年的探索,为建立更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后,覆盖全国、以服务商业银行为主的央行征信中心建立起来,个人信贷业务的坏账水平持续下降。毋庸置疑,这个覆盖了9亿多人群、2100多万家企业和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农业用水占华北水资源的70%以上,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对华北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节水农业研究中,利用农艺节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减少农田无效棵间蒸发耗水和优化供水制度是主要的农艺节水措施。夏玉米是华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主要作物之一,一般在冬小麦收获前的5~7天套种在其中,以延长夏玉米的生育期。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冬小麦收获后的秸秆直接覆盖夏玉米,对夏玉米的农田蒸散特别是苗期的蒸散产生影响;夏玉米生长在6~9月的雨季,一般年份降水能够满足夏玉米的需水要求,但夏季降水的分布变异较大,再加上近6年来的夏季干旱,使灌水对夏玉米的高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夏玉米的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优化供水制度和研究秸秆覆盖对减少棵间无效耗水的影响及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作物系数的变化,为制定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优化供水制度提供依据。2年的实验结果显示,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产量在8000kg/ha,总蒸散量在390mm,水分利用效率在2.2kg/m3。干旱年份,夏玉米在灌四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再增加灌水量,产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所递减。用微型蒸发器测得的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的棵间蒸发量显示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夏玉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了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林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佘婷婷 谷战英 吴柯豫 唐光武 唐云鹏
通过对毛竹林地采用不同覆盖处理(稻草覆盖、稻草谷壳覆盖、竹叶覆盖),研究其对笋高及地径的影响,为毛竹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春季对样地竹笋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能明显促进笋高、地径的生长,但是,不同的覆盖物产生的作用大小不同。3种覆盖物中稻草覆盖产生的作用最大,稻草谷壳覆盖次之,竹叶覆盖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表覆盖的管理措施对毛竹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采用稻草覆盖作为改善毛竹低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毛竹 不同地表覆盖 笋高 地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