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1)
2023(8121)
2022(6711)
2021(6105)
2020(4820)
2019(10638)
2018(10371)
2017(20283)
2016(10573)
2015(11671)
2014(11563)
2013(11780)
2012(11284)
2011(10518)
2010(10905)
2009(10413)
2008(9942)
2007(9425)
2006(8796)
2005(7938)
作者
(30132)
(26013)
(25618)
(24495)
(16107)
(12448)
(11388)
(10005)
(9834)
(9207)
(9065)
(8314)
(8243)
(8081)
(7869)
(7669)
(7424)
(7225)
(7218)
(7087)
(6575)
(6343)
(6281)
(6276)
(5995)
(5876)
(5515)
(5298)
(5206)
(5125)
学科
(76068)
经济(75923)
(48643)
农业(32664)
(32230)
业经(21159)
管理(20786)
地方(20663)
方法(19778)
中国(17796)
数学(15932)
数学方法(15885)
(12632)
企业(12632)
农业经济(12445)
(12442)
地方经济(11933)
(11275)
(11008)
发展(10211)
(10198)
(9626)
劳动(9608)
(9449)
农村(9429)
(8945)
(8887)
及其(8821)
问题(8434)
(8356)
机构
学院(163833)
大学(159206)
(85156)
经济(83731)
研究(61037)
管理(60821)
理学(52229)
理学院(51677)
管理学(50997)
管理学院(50689)
中国(47499)
(45068)
农业(33499)
(33200)
科学(33031)
(32198)
(30388)
中心(28050)
业大(27530)
研究所(27078)
经济学(26918)
财经(26148)
(25573)
经济学院(23917)
(23651)
(22053)
师范(21963)
经济管理(20701)
农业大学(20572)
社会(20236)
基金
项目(102422)
科学(81830)
研究(80377)
基金(75253)
(63792)
国家(63078)
社会(57583)
科学基金(54148)
社会科(53099)
社会科学(53082)
(40144)
基金项目(39763)
教育(33557)
编号(33397)
(31578)
自然(29501)
资助(28879)
自然科(28773)
自然科学(28769)
自然科学基金(28261)
(27920)
成果(27197)
(25177)
国家社会(24291)
(23436)
重点(22233)
课题(21831)
发展(21714)
(21419)
(20907)
期刊
(111555)
经济(111555)
(52942)
研究(52933)
中国(37932)
农业(35794)
科学(23326)
(22901)
学报(22735)
业经(22370)
大学(19365)
(18910)
金融(18910)
管理(18827)
学学(18614)
经济研究(15875)
问题(15486)
(15205)
农业经济(14699)
农村(14262)
(14262)
财经(14110)
世界(13007)
技术(12985)
(12360)
教育(11921)
经济问题(11509)
技术经济(10117)
社会(10062)
(9892)
共检索到26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康清  
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变迁张康清中国农村的发展是关系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因为中国农村无论是空间范围还是人口或劳动力数量都占全国的绝大多数。有的学者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刚  张中为  
一直以来,改善农户金融服务、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主要是靠推动农户信贷资金的投放,却忽视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户金融需求的变化,进而导致农民"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论文在分析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基础上,阐明了农户金融需求的新特征、新趋势,并提出商业银行改善农户金融服务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桂芳  陈洪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谈起经济危机,人们自然想到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那种奇怪的社会经济现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似乎与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商品经济逐渐走上成熟的社会主义实践却向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提出了挑战。客观的现实促使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晓晨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社会发展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农业历经波折,既有引人瞩目的成功经验,也有必须深刻记取的惨痛教训,其中有些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系统地记叙与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意义毋须多言。恰如上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极大,前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史敬棠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如王耕今等人的《乡村30年—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包产到户资料选》等。一般来说,编纂史籍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与所要描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丙乾  李小云  叶敬忠  
本文通过考察一个农村社区因小铁矿开采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小铁矿非正规开采现象所具有的社会基础。并指出,当地农村社区小铁矿开采的升温,已迅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从而缓解了当地社区的贫困状况,加速了这一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进程;同时,小铁矿开采吸引了各个层次、社区内外成员的广泛参与,因此而导致的权力格局变迁又使得矿产资源开发这一经济过程变得错综复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伟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湖南省劳动厅副厅长江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小康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由...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永丽  柳建平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不仅直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且对农村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土地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翠红  易承志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红萍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流入地和宏观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传统理论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对于迁出地区存在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和选择效应,对农业产出有不良的影响,而对推动城市化和宏观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效应(阿瑟·刘易斯,Todaro)。而新经济迁移理论则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有利于分散农业风险,通过寄钱回家后改善家庭的投资能力而补偿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Stark.oded)。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浩坤  徐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