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4)
2023(14205)
2022(12362)
2021(11899)
2020(9981)
2019(23003)
2018(22722)
2017(43817)
2016(23630)
2015(26612)
2014(25921)
2013(25671)
2012(23324)
2011(21012)
2010(20672)
2009(19366)
2008(18605)
2007(16010)
2006(14004)
2005(12323)
作者
(64943)
(53933)
(53611)
(50875)
(34541)
(25746)
(24355)
(21183)
(20366)
(19090)
(18409)
(18109)
(16928)
(16838)
(16542)
(16471)
(16042)
(15914)
(15436)
(15424)
(13297)
(13206)
(12843)
(12215)
(11960)
(11903)
(11895)
(11776)
(10745)
(10489)
学科
(92573)
经济(92458)
管理(71591)
(69153)
(59742)
企业(59742)
方法(44547)
数学(38920)
数学方法(38563)
(28113)
中国(25511)
(23708)
业经(20318)
(19673)
财务(19605)
财务管理(19573)
(19443)
贸易(19432)
(19353)
(18977)
企业财务(18706)
(18465)
地方(15638)
农业(15531)
(15074)
环境(14612)
理论(14442)
(14339)
技术(13930)
(13688)
机构
大学(329907)
学院(327545)
(134681)
管理(132815)
经济(132019)
理学(115318)
理学院(114145)
管理学(112402)
管理学院(111831)
研究(108513)
中国(83373)
(70140)
科学(65090)
(62029)
(53644)
财经(50416)
研究所(48755)
中心(48419)
(47535)
(46153)
业大(46059)
北京(44846)
(44348)
(41616)
师范(41281)
经济学(40473)
(39400)
财经大学(37883)
农业(37113)
(36664)
基金
项目(223709)
科学(176519)
研究(165212)
基金(164465)
(142458)
国家(141306)
科学基金(122052)
社会(104911)
社会科(99435)
社会科学(99411)
基金项目(87318)
(83783)
自然(79283)
自然科(77436)
自然科学(77414)
自然科学基金(76044)
教育(75527)
(71398)
资助(68252)
编号(67597)
成果(54468)
(50606)
重点(49326)
(46381)
(46289)
课题(45136)
教育部(43991)
国家社会(43192)
创新(43134)
科研(42816)
期刊
(144122)
经济(144122)
研究(97496)
中国(58250)
(49007)
学报(48755)
管理(48504)
科学(46020)
(42927)
大学(37219)
学学(34918)
教育(33548)
农业(30432)
(27861)
金融(27861)
技术(26621)
财经(24628)
经济研究(24151)
业经(23038)
(20916)
问题(18567)
图书(17095)
(16699)
(16389)
理论(15785)
技术经济(15638)
科技(14768)
世界(14734)
现代(14580)
国际(14287)
共检索到473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怀芳  袁国良  
保护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一直都是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证券监管的首要目标。本文以中国石化要约收购下属4家子公司的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收购案例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发现,总体来看该要约收购使目标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而收购方流通股股东权益受到损害。对处于不同行业周期的目标公司来说,股东权益的实际保护程度与收购时机的选择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密切相关。为使要约收购中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监管政策应该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收购权限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德平  吴云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宛秋  赵芳  
要约收购(美国称为 Tender Offer,英国称为Takeover Bid)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购买要约,表明收购方将以一定的价格在某一有效期内买人全部或一定比例的目标公司股票的收购方式。其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因其公平、公开等优点而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婷姿  
本文在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法制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发生的强制性要约收购案例,对如何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  陈宁  
上市公司收购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公司法》和《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 ,如何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完善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向德伟  宋彩霞  罗祥城  
要约收购这种企业并购行为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比较普遍,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在调整要约收购标准、建立部分要约收购制度、修改要约收购的定价方式、实施反收购和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白玲  曹军新  
一、要约收购的法律规范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促进公司收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两年前证监会就开始酝酿《收购办法》,期间征求意见稿的草案曾几易其稿。此次推出的《收购办法》,重点是对上司公司要约收购的规定。我国对要约收购的规定,早在股票市场成立之初就有。1993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青   周伟  
上市公司收购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收购人可通过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或者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青  周伟  
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该制度为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管理层的约束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娟  杨凤林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艳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者以公开方式向被收购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股票的要约,以实现收购目的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99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人骥  刘春江  
本文以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控股溢价和流通溢价两个角度分别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要约收购行为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非流通股东可以分享控股溢价,但是控股溢价偏低,对非流通股东不具有充分吸引力;如果非流通股东兑现利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隐性损失。而流通股东不能分享控股溢价,且其拥有的流通溢价遭受了折价的不公正待遇;如果流通股东受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直接成本。根据强制要约收购的法理判断,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都未获有效保护,中国的要约收购仅具有形式而非实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舒琦  
目前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是我国对收购要约进行系统规范的专门法规,对以往立法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俭  刘思峰  
实践表明,强制要约收购并不能为目标公司流通股股东提供实质性的利益保护。本文提出基于分类要约收购价格的非流通股可流通化的转换机制,意在提高收购人控制权共享收益,从而实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