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5)
2023(6336)
2022(5161)
2021(4577)
2020(3744)
2019(8313)
2018(7899)
2017(14632)
2016(8000)
2015(8462)
2014(8545)
2013(8482)
2012(7829)
2011(7018)
2010(6900)
2009(6054)
2008(5903)
2007(5246)
2006(4398)
2005(3900)
作者
(24303)
(20634)
(20247)
(19285)
(12838)
(9972)
(9120)
(7798)
(7650)
(7327)
(7095)
(6898)
(6536)
(6359)
(6330)
(6321)
(6320)
(5944)
(5857)
(5758)
(5027)
(4977)
(4928)
(4647)
(4613)
(4603)
(4469)
(4377)
(4242)
(4239)
学科
(35443)
经济(35412)
(23178)
管理(20039)
方法(16753)
(16148)
企业(16148)
数学(15311)
数学方法(15171)
(15118)
(11624)
农业(11194)
业经(9512)
中国(8890)
收入(8645)
(7335)
地方(7060)
(6203)
技术(5996)
(5537)
(5122)
贸易(5120)
(5021)
农业经济(5013)
银行(4998)
(4967)
(4943)
金融(4943)
(4902)
财务(4897)
机构
大学(117305)
学院(117305)
(49479)
经济(48550)
管理(43510)
研究(40649)
理学(38785)
理学院(38287)
管理学(37573)
管理学院(37331)
中国(28123)
科学(26210)
(26097)
(23465)
(22172)
业大(21014)
(20661)
农业(20400)
研究所(19215)
财经(18121)
中心(18086)
(16850)
(16677)
经济学(16360)
(15316)
师范(15114)
经济学院(14958)
(14196)
农业大学(13809)
北京(13737)
基金
项目(86087)
科学(68640)
基金(64791)
研究(59219)
(58248)
国家(57766)
科学基金(49163)
社会(40411)
社会科(38458)
社会科学(38446)
基金项目(34566)
(33688)
自然(31718)
自然科(31066)
自然科学(31057)
自然科学基金(30558)
(28244)
教育(26816)
资助(25596)
编号(21706)
重点(19661)
(19114)
(18573)
(18126)
国家社会(18060)
成果(17213)
创新(16924)
科研(16847)
计划(16454)
教育部(16286)
期刊
(50545)
经济(50545)
研究(31166)
(25570)
学报(23984)
中国(21480)
科学(20858)
大学(18083)
农业(17543)
学学(17502)
(16576)
管理(13950)
教育(9530)
财经(9284)
业经(9253)
(8621)
金融(8621)
经济研究(8619)
(8202)
(8048)
技术(7973)
(7394)
业大(7051)
问题(7035)
农业大学(6096)
统计(5956)
科技(5854)
(5529)
技术经济(5463)
商业(5050)
共检索到161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宝贵  何炼成  
本文从要素集聚与产权完整性视角研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认为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其实就是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单向流动的过程,并且中国城市居民的产权是完整的,而农村居民的产权是不完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导致城乡交易成本、生产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要素集聚还使得城市居民的资产增殖,而农村居民的资产无法增殖;城乡居民产权的完整性差异是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要素集聚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城乡居民产权的完整性差异还会直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通过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要素集聚与产权完整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予以实证研究,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武  吴国兵  朱荃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启良  
本文利用1992-2009年期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贸易开放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时期影响方向不同:1992-2001年期间,由于开放的程度不大,要素流动性不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效应;2002-2009年期间,由于开放度的加大,要素流动性加强,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黎阳   王雪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并以我国各省2006-202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分析中,验证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作用。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达到第二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两个门槛值之间时,两者没有显著关系。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思杝  张友鹏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部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本文采用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不仅可以直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间接抑制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子行业集聚效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效应影响最为显著,而信息传递、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集聚的影响则不明显。为此,提出应结合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多维度教育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武  陈望远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把中间产品投入和产业集聚外部性分别引入农村和城市部门生产函数,通过模型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城乡收入差距决定因素的方程,并在方程中纳入空间相关因素,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省区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集聚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邻省区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的相互影响,产业集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对相邻省区间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和迭加性。(2)非农产业的空间产出密度和集聚规模指数、人力资本比度量的城乡全要素生产率比、城乡资本投入比、农村中间产品投入价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以中国199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面板门槛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效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流通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流通产业集聚开始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流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第三,地区经济效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且在流通产业聚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与经济集聚和政府干预的现实背景相关。以政府干预为中介变量,系统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首先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说,进而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设定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下的经济集聚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还表明:非农就业、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分别在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政府干预下的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不能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蔓延的社会福利效应逐渐成为热点研究话题。基于我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等多种回归估计方法,分别从城乡收入比和城乡收入泰尔指数这两个层面考察了城市蔓延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了城市蔓延与地理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城市蔓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先扬后抑的倒U型特征;制造业地理集聚则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城市蔓延与地理集聚的交互效应显示,城市蔓延削弱了地理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作用。最后,城市蔓延及其与地理集聚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最终能够为我们从城市结构视角构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汪亚楠  
城乡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影响TFP,并导致TFP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动轨迹。据此,本文采用199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导致TFP呈现倒"U"形变动过程,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52处,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影响TFP。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城乡收入差距对TFP的影响仍呈现倒"U"形趋势,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48处,影响机制仍是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茜  石大千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忻  陆云航  
基于1987—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的扩大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晓红  张宗益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及土地租金等空间成本的影响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显示,当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并缩小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市集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当集聚到城市的生产要素增至某一临界值时,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呈现出反向扩大的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云航  
形成城乡收入差距既有城乡要素积累差异的原因,又有政府政策的作用,本文综合考察了这两类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1987 ̄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基础教育的普及对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面作用,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很大程度上是城乡要素积累差异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扩大则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效应。另外,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国有化以及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力较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明远  周京奎  张朕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研究了要素禀赋及其配置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配置结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土地配置效率越高,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城人口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人力资本配置结构,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禀赋提高会降低土地配置效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高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高水平土地配置效率,低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低水平土地配置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主要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在其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上述结论意味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优化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快土地产权改革,同时注重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