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8)
2023(12551)
2022(10956)
2021(10222)
2020(8451)
2019(19608)
2018(19386)
2017(37503)
2016(20476)
2015(23038)
2014(22762)
2013(22522)
2012(20679)
2011(18807)
2010(18605)
2009(16669)
2008(16305)
2007(14005)
2006(12223)
2005(10450)
作者
(61082)
(50950)
(50633)
(48007)
(32480)
(24386)
(22749)
(20074)
(19423)
(17997)
(17429)
(17226)
(16152)
(16001)
(15659)
(15648)
(15352)
(15112)
(14478)
(14390)
(12751)
(12401)
(12220)
(11572)
(11428)
(11231)
(11189)
(11159)
(10317)
(10104)
学科
(82149)
经济(82057)
管理(57987)
(55785)
(45391)
企业(45391)
方法(40789)
数学(35577)
数学方法(35166)
(22300)
中国(20141)
(19590)
(19096)
业经(18395)
地方(16121)
农业(15282)
(14261)
贸易(14254)
理论(14006)
(13793)
技术(13421)
环境(13299)
(12866)
(12742)
(12076)
财务(12014)
财务管理(11993)
(11522)
企业财务(11395)
教育(11118)
机构
大学(298503)
学院(294772)
管理(118794)
(114524)
经济(112091)
理学(104771)
理学院(103542)
管理学(101546)
管理学院(101036)
研究(98592)
中国(70029)
科学(64770)
(63223)
(52471)
(50100)
(49919)
业大(48641)
研究所(46528)
中心(43628)
农业(41609)
财经(41465)
(41330)
(39874)
师范(39470)
北京(39290)
(37889)
(35486)
经济学(34287)
(33345)
师范大学(32246)
基金
项目(212527)
科学(167458)
基金(155512)
研究(151376)
(137238)
国家(136128)
科学基金(116587)
社会(95349)
社会科(90378)
社会科学(90353)
基金项目(83408)
(82847)
自然(77837)
自然科(76073)
自然科学(76052)
自然科学基金(74701)
(70415)
教育(69567)
资助(63757)
编号(60461)
成果(48131)
重点(47701)
(46766)
(44751)
(44218)
课题(41451)
创新(41222)
科研(40938)
教育部(39725)
计划(39268)
期刊
(117992)
经济(117992)
研究(83310)
学报(51981)
中国(50726)
科学(47105)
(46675)
管理(41083)
大学(38611)
学学(36429)
(34837)
农业(33141)
教育(32121)
技术(24501)
(20194)
金融(20194)
业经(19470)
财经(19230)
经济研究(18921)
(16906)
(16368)
图书(15954)
问题(15503)
科技(15441)
技术经济(14678)
(14439)
理论(14401)
业大(14096)
资源(13554)
实践(13348)
共检索到408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林辉  高庆昆  
要素无效配置和过度拥挤已成为许多国家在要素配置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过于关注要素投入和TFP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忽视了不完全市场环境中要素错配引发的经济后果。文献指出,源于制度缺陷、经济非自由化和不完全信息的作用,要素间易发生不同层面的错配而引发技术效率的损失。经验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要素错配引发技术效率损失现象更为突出,在短期内提高TFP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并抑制价格扭曲,消除要素错配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西贝  李海燕  
以创新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通过计算2010—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水平与加总TFP,对两者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要素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创新要素配置失衡水平显著高于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且创新要素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扭曲程度。要素配置水平和TFP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发展初期能够通过对要素的偏向性配置提升TFP水平,但长期持续的资源配置扭曲则会抑制TFP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三种要素的配置状况在行业、股权性质以及地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故中国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启超   孙广生  
传统文献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讨论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但是鲜有文献探讨智能化可能带来的“去错配”效应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本文在Hsieh和Klenow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智能资本,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拓展至三种要素的情形。研究发现,引入智能资本以后,要素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间名义全要素生产率离散程度,智能化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借助广东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发现:(1)企业智能化的实施存在非随机性,规模越大、重复劳动强度明显的企业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2)通过构造匹配样本,使用PSM-DID加权估计发现,相比于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在使用前和使用后企业间生产率离散程度显著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0.9%。(3)对于从不使用机器人的样本,随着行业层面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其产出只能“被动”减少,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帮助企业适应智能化转型。(4)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的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基本结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张毅  
利用2004~2016年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资本错配的中介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该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城市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对城市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自贸区设立通过资本错配的矫正效应实现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中,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展  
基于涵括全部行业的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库,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被运用于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投入的重新配置效应被纳入核算框架以考察其对TFP的影响。随后,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效应被分解为要素投入增长率与服务价格两项以探索其行业来源及其成因。测度结果显示,1978—2018年,中国TFP年均增长率为0.90%,其中0.32%来自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的净效应,后者贡献了36%的中国TFP增长率。将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效应分解至行业层面,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错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量资本流入回报率较低的服务业部门,劳动配置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劳动从回报率较低的农业部门流入回报率较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张静  
本文聚焦于财政工具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金融错配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错配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政府补贴能够平滑绝大部分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尽管两者综合作用下企业生产率仍低于有效生产率,但也体现了政府补贴作为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民营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西部企业。因此,应注重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在优化要素配置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天森  朱越  梁大鹏  邢新朋  王佳遇  
运用2003—2019年省际数据,分析生产要素错配如何影响我国四大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除东部与中部地区的技能型劳动力外,各区域的生产要素均存在错配现象。要素价格扭曲与要素配置效应均显著影响各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针对要素价格扭曲作用的检验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应纠正污染物排放的扭曲现象,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应纠正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针对要素配置效应作用的检验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应提升不同部门资本要素配置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应提升劳动力的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屹山  胡茜  
本文在对投入要素质量进行刻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错配模型,得到对全要素生产率更为细致的因素分解,利用中国1996-2012年八大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资本和劳动错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并考察了要素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的相对影响。我们发现:要素错配变动效应和要素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大,其中工业的资本错配变动效应最大,是经济中资本错配变动效应的主要来源;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劳动错配变动效应最大;相比于资本错配状态的大幅度改善,各行业劳动错配状态仍存在改善空间。因此,继续增强对各投入要素市场的改革力度、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的流动障碍将会促进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质量的提升,进而释放新的增长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星媛  白俊红  
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从生产要素动态流动的视角,分析了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影响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大陆分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有助于改善资源的错配,并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不同的生产函数以及要素流动测度方法之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区域间的要素流动,通过效率机制和价格机制,促进了资源错配的改善。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善资源错配,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晓军  
从要素错配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增长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既定要素在经济单位之间的配置状况决定着各个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继而决定着经济体的总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研究对象包括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错配,研究的方法已经从静态的配置效率损失过渡到动态配置效率。这种全新视角的研究给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杨俊  
要素错配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要素错配下的行为选择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素错配纳入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框架,发现企业存续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得出要素错配平均意义上延长了企业达到其TFP峰值时间约0.75年的结论;进而考察了要素错配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发现要素错配总体而言延长了企业的存续时间,且相比高效率企业,要素错配更倾向于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存续时间,这是其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回归验证了这一假设。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传喜  王修梅  
采用Hsieh等的模型方法,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模型测算不同地区和行业2006—2017年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区层面,东、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扭曲程度较严重,东、中部地区总体扭曲程度较严重。在行业层面,农垦和畜牧业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种植业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配置不足、人力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从农业的TFP发展潜力看,如果有效消除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错配,每个地区和每个行业的TFP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研究目标:以2008~2017年中国工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算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各所有制、地区、行业层面以及工业总体层面TFP损失,分解工业总体TFP损失,明确类型(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内和类型间的具体贡献。研究方法: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刻画生产要素配置偏离等边际产出原则对不同层面工业TFP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分解类型内与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高于其他所有制;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东部和中部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相对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如果达到美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标准,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总体TFP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0.35~0.9倍;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与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之间资源错配大约分别可以解释总体工业上市公司TFP损失的一半,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错配程度大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错配。研究创新:在Hsieh和Klenow (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同时考虑了类型内和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瑞彩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发展不均衡、人口比例不均等问题仍十分严峻,导致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其中,我国资源错配的现象比较突出,带来了经济增长效率下降。因此,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深化经济制度改革,更需要立足资源错配的现实问题,分析探讨当前我国资源错配的情况,尤其要着重分析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资源错配视角出发,根据不同因素从多维度实证分析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期通过改善我国资源错配的情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嘉  谢嘉欣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2016年税收调查企业数据,应用异质性垄断竞争模型测算广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资源错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广东省资本和劳动配置在2007—2013年间有所改善,2014—2016年资源错配现象明显,但通过TFP潜在增长率可知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从区域来看,珠三角核心区的TFP一直领先于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待完善。资源的流动范围越广,TFP可提高的幅度越大。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及零售行业的TFP水平较高,公共行业的TFP水平较低。进一步细分测算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分布更加集中,且行业中存在着一定的"规模效益"和"门限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