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2)
- 2023(14019)
- 2022(12184)
- 2021(11216)
- 2020(9515)
- 2019(21804)
- 2018(21325)
- 2017(41083)
- 2016(22655)
- 2015(25256)
- 2014(24951)
- 2013(24861)
- 2012(22688)
- 2011(20484)
- 2010(20202)
- 2009(18249)
- 2008(17812)
- 2007(15300)
- 2006(13287)
- 2005(11310)
- 学科
- 济(86858)
- 经济(86755)
- 管理(62105)
- 业(60289)
- 企(48714)
- 企业(48714)
- 方法(42917)
- 数学(37542)
- 数学方法(37131)
- 财(24848)
- 农(24446)
- 中国(21802)
- 学(21743)
- 贸(20779)
- 贸易(20775)
- 易(20276)
- 业经(19275)
- 农业(16831)
- 地方(16578)
- 理论(14297)
- 技术(14161)
- 环境(14012)
- 制(13915)
- 务(13568)
- 和(13554)
- 财务(13506)
- 财务管理(13480)
- 出(13308)
- 企业财务(12723)
- 划(11933)
- 机构
- 大学(326045)
- 学院(322294)
- 管理(126660)
- 济(125076)
- 经济(122530)
- 理学(111516)
- 理学院(110227)
- 研究(109277)
- 管理学(108106)
- 管理学院(107559)
- 中国(77573)
- 科学(73001)
- 京(69072)
- 农(62090)
- 所(56391)
- 业大(55697)
- 财(54943)
- 研究所(52385)
- 农业(49436)
- 中心(48183)
- 江(45372)
- 财经(45226)
- 北京(42803)
- 范(42471)
- 师范(41928)
- 经(41336)
- 院(39305)
- 经济学(37840)
- 州(36570)
- 经济学院(34531)
- 基金
- 项目(232879)
- 科学(181457)
- 基金(169417)
- 研究(162207)
- 家(151356)
- 国家(150149)
- 科学基金(127055)
- 社会(101819)
- 社会科(96508)
- 社会科学(96482)
- 省(90944)
- 基金项目(90838)
- 自然(85784)
- 自然科(83810)
- 自然科学(83780)
- 自然科学基金(82278)
- 划(77731)
- 教育(74178)
- 资助(69538)
- 编号(64246)
- 重点(52460)
- 成果(50908)
- 部(50719)
- 发(48937)
- 创(48417)
- 科研(45539)
- 创新(45240)
- 计划(44944)
- 课题(44136)
- 教育部(42680)
- 期刊
- 济(127594)
- 经济(127594)
- 研究(89249)
- 学报(62417)
- 农(55393)
- 中国(55049)
- 科学(53640)
- 大学(45598)
- 学学(43263)
- 管理(43108)
- 财(39497)
- 农业(38525)
- 教育(32416)
- 技术(24952)
- 融(22294)
- 金融(22294)
- 财经(21283)
- 业经(21156)
- 经济研究(21048)
- 业(19730)
- 经(18088)
- 问题(17355)
- 科技(17325)
- 业大(17177)
- 版(17044)
- 图书(16787)
- 技术经济(15146)
- 理论(15004)
- 资源(14382)
- 贸(14336)
共检索到44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东坡 王树华
服务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是我国服务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足够关注。实证结果表明,劳动要素错配的影响大于资本要素,要素错配类型和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估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要素错配对服务业产出造成9%-11%的损失且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东部地区的要素错配对本地区服务业产出损失的贡献大于中西部地区,三大地区劳动要素错配对服务业产出损失的贡献都大于资本要素错配的贡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周晓时
本文构建农业要素错配与产出变动的分析框架,基于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核算了中国农业要素产出弹性,并考察了各地区的农业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先改善后加深再改善的趋势,而在东北地区不断改善。劳动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断缓解,在东北地区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土地要素在东部地区配置相对不足,在西部地区投入相对过度,且各地区的土地要素错配均未得到明显"纠正"。(2)从产出变动的视角看,1978—2015年,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错配对中国农业产出变动的平均影响分别为0.02%、0.05%和-0.10%。从产出损失的视角看,农业要素错配造成中国农业产出年均5%的损失且不断增加。最后本文认为,优化地区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减少农业产出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资源配置 要素错配 产出弹性 农业产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弘 刘永健 孙文华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所导致的资源错配、产出损失严重制约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区别于既有文献,将建设用地这一生产要素引入到Aoki(2012)的资源错配模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各地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三种生产要素的资源错配指数,并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产出变动进行了再分解。还考察了要素综合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指数进行了省内、省际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资源错配;考察期内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区域市场份额、要素产出弹性、要素资源错配均对产出变动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要素资源错配对产出变动的影响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考察期内要素资源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始终处于高协调磨合阶段,且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省际之间的差异。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应在全国层面开展多种生产要素资源错配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刘宇笛 韩爱华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资源错配也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错配是由于市场中对土地、人力、资本等一系列资源的分配不当所导致的资源运用不合理、不完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相对扭曲系数、产出缺口和产出变动分解等不同情况下的资源错配进行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探究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州省对于资本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各市州劳动错配程度高于资本错配程度且多数市州倾向于资源配置不足,市州间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产出份额变动与投入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出起到抑制作用,政府过度干预将导致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程度加深。为此,提高劳动力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
关键词:
资源错配 产出缺口 扭曲分解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传喜 丁璐扬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模型,测算不同行业、不同地区2006—2015年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指数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比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指数不同,即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程度不同;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近20%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导致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导致的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错配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业科技资源 资源错配 农业科技产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王玥蕊 张伯超
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需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重要抓手,而二元经济要素错配则是解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从二元经济要素错配视角展开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发现:各省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存在要素错配问题,但错配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相较于中共十八大期间,十九大期间多数省份的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投入问题有所好转;要素错配影响收入差距存在空间差异,且在不同阶段错配对于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尽相同;此外,降低要素错配程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西部地区这一效应尤为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正确认识创新要素配置现状,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本文将Brandt传统要素错配测算模型拓展至创新领域,规避创新价格水平获取难题,兼顾创新经济价值与成果共享特性,放宽不变产出弹性假定,构建创新要素错配测算新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结果表明: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明显缓解,现阶段创新人力错配为主要表现形式;不同地区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差异显著但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异质性尤为明显;大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创新效率偏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空间巨大。本研究有助于客观掌握创新要素配置状况,为推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小勇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的总体分布,也取决于资源在生产率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从资源错配的视角理解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文献,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揭示了资源错配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并介绍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估计、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国家财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政策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要素错配一般分为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政策错配,对于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进行估算。在要素错配的相关研究上,对于引起要素错配的深层次原因、要素错配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要素错配发生的渠道等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各种政策所导致的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影响的放大机制,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展 崔雪
本文采用KLEMS方法并遵循理论核算产出和投入指标,测算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在1978-2018年的增长状况,揭示其在建筑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长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建筑业总产出的增长主要源自于中间投入增长,资本和劳动投入贡献较小,TFP起抑制作用;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源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两者发挥同等促进作用,TFP同样起抑制作用,且其较强的波动性导致增加值增长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建筑业TFP在整个时期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仍需改善技术水平和提高要素投入使用效率以促进其TFP增长。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丽丽 陈晓丽
通过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产出损失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实证分析影响产出损失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本轮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贸易结构、经常账户平衡状况以及金融危机发生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经济增长状况是影响一国产出损失的主要因素;且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多种力量的制约和博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出损失 初始条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