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5)
- 2023(3191)
- 2022(2890)
- 2021(2529)
- 2020(2222)
- 2019(5083)
- 2018(5018)
- 2017(9532)
- 2016(5204)
- 2015(5724)
- 2014(5689)
- 2013(5734)
- 2012(5241)
- 2011(5052)
- 2010(5003)
- 2009(4332)
- 2008(4304)
- 2007(3687)
- 2006(3216)
- 2005(2896)
- 学科
- 济(22912)
- 经济(22897)
- 业(13800)
- 管理(12597)
- 方法(11628)
- 数学(10238)
- 数学方法(10147)
- 企(9837)
- 企业(9837)
- 农(6520)
- 学(5914)
- 中国(5293)
- 业经(4590)
- 农业(4586)
- 财(4027)
- 和(3870)
- 贸(3862)
- 贸易(3862)
- 理论(3832)
- 易(3739)
- 地方(3543)
- 环境(3431)
- 技术(2991)
- 划(2931)
- 发(2821)
- 制(2683)
- 教育(2656)
- 务(2655)
- 融(2650)
- 金融(2649)
- 机构
- 大学(79578)
- 学院(76642)
- 济(33443)
- 经济(32890)
- 管理(30081)
- 研究(28026)
- 理学(26760)
- 理学院(26398)
- 管理学(25917)
- 管理学院(25772)
- 中国(20277)
- 科学(17724)
- 京(16837)
- 农(16788)
- 所(14474)
- 业大(14047)
- 研究所(13428)
- 农业(13405)
- 财(13130)
- 中心(12416)
- 江(11226)
- 财经(11054)
- 范(10683)
- 经济学(10589)
- 师范(10555)
- 北京(10261)
- 经(10229)
- 经济学院(9661)
- 院(9559)
- 农业大学(9310)
- 基金
- 项目(55059)
- 科学(43839)
- 基金(41578)
- 研究(37853)
- 家(37399)
- 国家(37119)
- 科学基金(31625)
- 社会(25153)
- 社会科(23981)
- 社会科学(23974)
- 基金项目(22206)
- 自然(21032)
- 自然科(20588)
- 自然科学(20584)
- 省(20429)
- 自然科学基金(20275)
- 划(17835)
- 教育(17502)
- 资助(16846)
- 编号(14676)
- 部(12616)
- 重点(12400)
- 成果(11649)
- 发(11600)
- 创(11364)
- 国家社会(11041)
- 教育部(10778)
- 科研(10771)
- 创新(10619)
- 人文(10405)
共检索到10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国家财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政策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要素错配一般分为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政策错配,对于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进行估算。在要素错配的相关研究上,对于引起要素错配的深层次原因、要素错配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要素错配发生的渠道等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各种政策所导致的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影响的放大机制,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小勇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的总体分布,也取决于资源在生产率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从资源错配的视角理解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文献,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揭示了资源错配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并介绍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估计、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东杰 崔小勇 龚六堂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李敏 王健 张苗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小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2)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西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资本错配。(3)全国层面上,机制障碍、数量结构均为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区域层面上,土地资源错配的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着力推动财税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调整基于地区、城市双重偏向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从机制障碍、数量结构两个维度化解土地资源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尹向飞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应用传统的索洛余值法、索洛扩展模型、SFA模型、DEA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评述,最后指出不要过分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更准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SFA DEA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诉求。基于此背景下,选择中国2000—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检验财政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路径分析中,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但纵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技术进步,而支出角度下横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技术效率改善;在地区差异分析中,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但收入角度下西部地区横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此外,良好的制度环境因素能够降低财政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最后,得出适度缩小财政失衡度可以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步的资源重置应来自对现有经济结构的改革,以缓解资源错配。本文最后通过测算各地区的资源重置潜力,为区域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关键词:
劳动力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损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本文叙述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进行分离,其中包括一项技术效率的变化率;第二部分将结合数学推导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杨龙见
增值税多档税率会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低征高扣"和"高征低扣"现象,扭曲中间投入价格,由此造成的资源误置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做出回应。本文扩展了Hsieh&Klenow(2009)模型,建立了包括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的三要素理论框架,使其更贴合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利用2007—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多档税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模拟不同税率简并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间,完全消除多档税率的影响,将会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升1.645%;不同的税率简并方案都能提升生产率,但单一标准税率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这一关系在多个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多档税率造成的扭曲还会传递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的额外生产率损失分别为1.327%和0.884%。进一步地,本文利用采矿业税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减少税率差异对生产率具有提升效果这一发现。本文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了增值税单一税率的重要性,为通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简并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凌云 夏万军
虽然进口贸易对进口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依据进口品属性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而且目前对物化型技术溢出的研究远比对非物化型技术溢出的研究丰富,但两类文献使用的分析框架均是类似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现有主流分析框架存在的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内生的对不同规模国家R&D溢出资本存量的错误估计;第二是存在含测度误差;第三是重复测算。进而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后续研究应重视制度对溢出的重要影响,必须考虑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还应该区分与控制由进口贸易引致的竞争效应。
关键词:
溢出渠道 CH与LP模型 内生偏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章祥荪 贵斌威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屹山 胡茜
本文在对投入要素质量进行刻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错配模型,得到对全要素生产率更为细致的因素分解,利用中国1996-2012年八大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资本和劳动错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并考察了要素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的相对影响。我们发现:要素错配变动效应和要素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大,其中工业的资本错配变动效应最大,是经济中资本错配变动效应的主要来源;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劳动错配变动效应最大;相比于资本错配状态的大幅度改善,各行业劳动错配状态仍存在改善空间。因此,继续增强对各投入要素市场的改革力度、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的流动障碍将会促进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质量的提升,进而释放新的增长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