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3)
2023(16692)
2022(14272)
2021(13176)
2020(10863)
2019(24892)
2018(24694)
2017(47526)
2016(25613)
2015(28465)
2014(28486)
2013(28333)
2012(26433)
2011(24191)
2010(24424)
2009(22420)
2008(21639)
2007(19161)
2006(17143)
2005(15546)
作者
(76354)
(63529)
(63164)
(60066)
(40377)
(30447)
(28511)
(24844)
(24211)
(22677)
(21646)
(21603)
(20321)
(20252)
(19631)
(19584)
(18795)
(18580)
(18190)
(18176)
(15987)
(15714)
(15268)
(14488)
(14329)
(14121)
(14008)
(13831)
(12913)
(12453)
学科
(123645)
经济(123541)
管理(70590)
(67479)
(53982)
企业(53982)
方法(47670)
数学(41376)
数学方法(40934)
中国(32693)
(30481)
地方(30288)
业经(26045)
(25710)
(24510)
农业(20817)
(20298)
(19117)
贸易(19104)
(18383)
环境(18040)
地方经济(17569)
(17487)
银行(17427)
(17400)
金融(17399)
理论(17341)
(17018)
(16811)
技术(16559)
机构
大学(373519)
学院(371933)
(157514)
经济(154221)
管理(144057)
研究(132781)
理学(124071)
理学院(122613)
管理学(120561)
管理学院(119897)
中国(97653)
科学(81642)
(80275)
(69172)
(67638)
(62578)
研究所(61575)
中心(58422)
业大(55887)
财经(55254)
(55015)
北京(51269)
(50338)
(50204)
师范(49830)
农业(48701)
经济学(48071)
(47794)
(44394)
经济学院(43017)
基金
项目(250355)
科学(196847)
研究(182239)
基金(181029)
(158267)
国家(156925)
科学基金(134185)
社会(115869)
社会科(109940)
社会科学(109910)
(98104)
基金项目(95994)
自然(86430)
自然科(84387)
自然科学(84370)
教育(83272)
自然科学基金(82886)
(82303)
资助(74778)
编号(73338)
成果(59730)
(57324)
重点(56361)
(55000)
课题(51385)
(51308)
创新(47917)
国家社会(47715)
科研(47246)
教育部(47113)
期刊
(181359)
经济(181359)
研究(115666)
中国(73696)
学报(59788)
(57213)
科学(55223)
管理(54468)
(50036)
大学(45297)
学学(42657)
教育(41585)
农业(39676)
(33428)
金融(33428)
技术(33198)
经济研究(29793)
业经(28815)
财经(27514)
(23706)
问题(23223)
(19854)
技术经济(19744)
图书(19091)
科技(17832)
理论(17424)
商业(17111)
现代(16941)
(16488)
(16363)
共检索到559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洪基  傅春杨  陆江源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大规模工业化接近尾声,难以继续通过刺激制造业投资来提振增速。从而,改善结构条件,提高市场配置的配置效率,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既往的研究主要侧重分析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使用的是静态的研究,而缺少要素配置对产出增速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带有结构变迁的扭曲核算模型,研究了行业投入产出背景下的中国要素配置效率改进对本国产业结构和增速变动的影响,并分长短期判断了其瓶颈部门。本文的主要发现有:构造了一个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对增速的影响;发现中国服务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低于制造业,且消除服务业的配置差异,可以较大的提高增速和改变产出;自2007年开始,中国服务业内的配置效率损失中,金融业的占比增大,其逐渐成为了经济中的瓶颈部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经济部门的结构性变化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十几年来,经济结构变迁研究出现了三个重要趋势:一是从强调引起结构变迁的需求或供给单方面原因向同时强调两方面原因转变;二是从假定封闭经济以及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向假定开放经济和存在要素流动障碍转变;三是从孤立地考察结构变迁问题向更多地从结构变迁视角来分析其他宏观经济问题转变。本文按照文献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这三类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的研究需要重视衡量经济结构指标的一致性,关注人为因素对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在研究中国的经济结构变迁问题时需要考虑中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如所有制结构、各种形式的政府干预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传统的增长模型以计量的方法分解了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并在空间层面上研究了中国28个省份的生产函数性质,验证了劳动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过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配置效应问题,最后运用“增长的核算”框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与TFP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于维生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要通过分配来获得。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优化,在同一层级内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和责任对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本文借用博弈论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论证了上述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亮  
文章从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结合1981~2010年湖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璇  黎恢富  
文章根据1998-2014年我国制造业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多部门增长核算法研究了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与资本配置结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且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从2004年开始逐步由"结构红利"转变为"结构负利"。在分地区的研究中发现:东北地区劳动与资本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均变为负值,制造业不断衰落,河北与山西有可能会重蹈东北地区的覆辙;东部沿海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重庆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走势趋近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类似,两者总体均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双成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理论,从要素配置视角剖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运用2011-2019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在西部地区和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更大;数字经济通过区域内和跨区域要素配置的中介渠道,促进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的投入增加,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导向性,畅通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渠道;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同斌  刘俸奇  孙静  
本文研究了城市和圈层空间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结论表明,城市向圈层地区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强,能够缩小城市与圈层之间的经济差距。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更高强度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而是扩大了城市与圈层之间经济产出的差异。在城市向圈层地区知识溢出程度提高的过程中,政府在公共支出决策时会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城市中,强化了城市与圈层地区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与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变迁相联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与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甚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演变都是分不开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杰  张建华  
现有文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判断存在争议。该文在考虑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可变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再配置效应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产业间要素边际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从产业结构变迁中获得巨大收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冯涛  
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力资本纳入经典钱纳里模型进行扩展,首次研究了1994—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的要素再配置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要素尤其是资本的驱动,要素再配置的"结构红利"几乎不存在。资源错配导致了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低下,而造成我国资源错配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具有金融垄断性质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用工机制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要素再配置效应,释放"结构红利",关键在于不断突破制约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江波  
基于国际经验,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而产业持续升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生产要素的两种基本形态为研究起点,着重剖析了要素配置结构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认为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是要素配置结构不断革新与演化的过程。即工业化是一个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初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到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再向更深层次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的过程。另外,文章结合英国工业化和美国工业化的案例对以上机理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肇越  葛瑛  
本文通过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这一表象的分析,说明金融资产及其交易的增加已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还是制定货币政策都应当合理关注金融资产运行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