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3)
2023(7775)
2022(6337)
2021(5960)
2020(4821)
2019(11179)
2018(10649)
2017(20003)
2016(10779)
2015(12126)
2014(11892)
2013(11897)
2012(11012)
2011(10265)
2010(9970)
2009(8938)
2008(8725)
2007(7438)
2006(6627)
2005(6000)
作者
(30788)
(25817)
(25632)
(24273)
(15951)
(12187)
(11520)
(10035)
(9845)
(8882)
(8755)
(8627)
(8142)
(8068)
(8060)
(8048)
(7708)
(7367)
(7309)
(7309)
(6336)
(6142)
(6034)
(5733)
(5732)
(5691)
(5466)
(5292)
(5141)
(5095)
学科
(54361)
经济(54327)
管理(25375)
方法(23751)
数学(22497)
数学方法(22313)
(21399)
中国(16320)
(14793)
企业(14793)
(13877)
(11883)
贸易(11878)
地方(11712)
(11627)
环境(8588)
业经(8580)
(8527)
(8205)
农业(8193)
(8015)
地方经济(7715)
(7426)
金融(7425)
(7303)
银行(7283)
(7149)
(6963)
关系(6755)
(6344)
机构
大学(157502)
学院(154858)
(76277)
经济(75171)
研究(60447)
管理(57788)
理学(50369)
理学院(49746)
管理学(49048)
管理学院(48767)
中国(46754)
科学(34992)
(33607)
(30002)
(29918)
研究所(27713)
中心(26593)
(26317)
经济学(25508)
财经(24866)
(23090)
经济学院(23090)
业大(22537)
(21650)
北京(21628)
农业(20956)
(20507)
(20263)
师范(20093)
科学院(19131)
基金
项目(108836)
科学(87529)
基金(82915)
研究(78084)
(73713)
国家(73228)
科学基金(62152)
社会(53569)
社会科(51164)
社会科学(51148)
基金项目(43141)
(38845)
自然(38586)
自然科(37730)
自然科学(37719)
自然科学基金(37093)
教育(35102)
(34300)
资助(34211)
编号(28950)
(25788)
重点(25035)
(24773)
国家社会(24395)
中国(23634)
成果(22834)
(22199)
教育部(22123)
创新(21053)
人文(20883)
期刊
(76354)
经济(76354)
研究(46909)
中国(29394)
学报(24287)
科学(23739)
(22788)
管理(20169)
(19639)
大学(18748)
学学(17765)
农业(16352)
经济研究(14230)
教育(13130)
(13024)
金融(13024)
财经(12451)
技术(12216)
(10947)
(10922)
问题(10477)
业经(9924)
世界(9918)
(9717)
国际(9637)
理论(8700)
资源(8643)
统计(8182)
技术经济(7985)
实践(7617)
共检索到227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谢文秀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方向距离型函数DEA模型,考察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的中国区域能源影子价格,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的能源影子价格长期高于市场价格,这种背离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各区域能源影子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背离情况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引入Bootstrap方法对影响能源影子价格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各区域间影响因素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差异不大。结论表明,要素配置优化模式应因地、因时实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谢文秀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方向距离型函数DEA模型,考察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的中国区域能源影子价格,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的能源影子价格长期高于市场价格,这种背离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各区域能源影子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背离情况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引入Bootstrap方法对影响能源影子价格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要素配置优化模式下各区域间影响因素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差异不大。结论表明,要素配置优化模式应因地、因时实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福柱  王鑫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关于要素配置效率项的分解,采用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2008-2017年全国及分区域包含资本、劳动力及能源投入的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全国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大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中,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对其促进作用最显著,能源要素配置效率次之,而数值为负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是拖累其提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与地区内服务业省际平均产值规模相似,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态势,其三种要素的配置效率也因区域服务业经济运行特征相异而表现出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军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整体能源发展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为基本依据,通过对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并展开经验分析,探讨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内在规律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还结合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要求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林伯强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2000~2009年工业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估算要素重置带来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市场的扭曲会导致能源要素向高耗能行业流动;而约束性的能源强度目标与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能够改善能源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要素的重置,在2009年可以实现2.5亿吨标煤的节能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产业面板数据,测算能源产业要素配置状况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中国能源产业存在明显要素错配现象,且部分子行业要素错配呈现加剧态势。能源产业要素错配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能源开采区要素配置较为合理,能源加工区次之,能源均衡区要素错配最明显;不同能源行业中要素供给不足与过剩现象并存。要素错配对于能源产业产出缺口、产出变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贡献具有显著异质性,区域间的要素错配损失贡献更高。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新技术渗透、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多种资本运营等建议,以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产业面板数据,测算能源产业要素配置状况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中国能源产业存在明显要素错配现象,且部分子行业要素错配呈现加剧态势。能源产业要素错配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能源开采区要素配置较为合理,能源加工区次之,能源均衡区要素错配最明显;不同能源行业中要素供给不足与过剩现象并存。要素错配对于能源产业产出缺口、产出变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贡献具有显著异质性,区域间的要素错配损失贡献更高。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新技术渗透、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多种资本运营等建议,以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飞   胡云鹏   黄河  
文章从要素基础条件、市场准入程度、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市场反应程度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进行了测度与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差异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1年,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其中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差异;四个考察维度中,市场化运作水平对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区域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超变密度贡献率最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喻家驹  
以中等人力资本为视角,测度了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结合Mincer方程测度了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并通过二者研究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的上升会减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国企影响更大;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对民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低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更大,而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高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更大;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的上升对民企全要素生产率不利,且对高劳动力密集行业中的民企影响更大;由于相对竞争优势的增加,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对低劳动力密集行业中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祥炎  魏蒙蒙  周健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加速器”备受关注,其中,数字经济能否促进技术收敛尤为关键。基于要素配置视角,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技术收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内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创新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于稳定状态,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等影响因素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2)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区域技术收敛,且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数量收敛的速度要快于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收敛的速度,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3)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配置促进区域技术收敛。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玲  王佳  
文章以中国16个省份2005—2020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Griliches-Jaffe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创新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绩效对人力资本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创新绩效对运营经费要素、技术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创新要素配置比例可影响创新绩效提升效果,创新要素配置结构越均衡,创新绩效提升效果越好;区域创新要素之间投入与边际产出趋于同比例变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极为有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甜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产业创新转型的关键动力,对于优化市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引擎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指数测算法和空间自相关检验法,对中国创新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得出,全国创新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水平均有所提升;八大综合经济区创新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各省份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在局部空间呈现明显差异性。鉴于此,应推动数字资源共享,协调资源供给;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制,推进科研成果合理转换;构建区域创新要素配置协同机制,激活生产要素配置潜能,以期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合理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