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2)
- 2023(12820)
- 2022(10591)
- 2021(9540)
- 2020(7976)
- 2019(17855)
- 2018(17412)
- 2017(32547)
- 2016(17420)
- 2015(19818)
- 2014(19617)
- 2013(19538)
- 2012(18331)
- 2011(17037)
- 2010(16887)
- 2009(15974)
- 2008(15566)
- 2007(13793)
- 2006(12513)
- 2005(11684)
- 学科
- 济(96654)
- 经济(96553)
- 管理(52349)
- 业(43887)
- 企(34983)
- 企业(34983)
- 方法(33875)
- 数学(30429)
- 数学方法(30217)
- 中国(25554)
- 地方(22264)
- 农(20322)
- 财(18983)
- 制(18779)
- 业经(18348)
- 学(16817)
- 贸(16137)
- 贸易(16128)
- 易(15663)
- 环境(14987)
- 地方经济(14850)
- 融(13985)
- 金融(13982)
- 体(13913)
- 银(13589)
- 银行(13565)
- 农业(13401)
- 行(13182)
- 发(11679)
- 和(11600)
- 机构
- 大学(265014)
- 学院(261777)
- 济(126635)
- 经济(124528)
- 研究(98918)
- 管理(96821)
- 理学(82985)
- 理学院(81952)
- 管理学(80880)
- 管理学院(80358)
- 中国(75926)
- 财(56574)
- 京(56056)
- 科学(55390)
- 所(49382)
- 财经(44713)
- 研究所(44554)
- 中心(42909)
- 经济学(41668)
- 经(40712)
- 农(39431)
- 江(38482)
- 经济学院(37197)
- 北京(35859)
- 院(35428)
- 业大(34458)
- 范(33737)
- 师范(33465)
- 财经大学(33195)
- 农业(30640)
- 基金
- 项目(172369)
- 科学(138417)
- 基金(129266)
- 研究(127251)
- 家(112827)
- 国家(111992)
- 科学基金(95808)
- 社会(87012)
- 社会科(82796)
- 社会科学(82777)
- 基金项目(67337)
- 省(63750)
- 自然(58017)
- 教育(57369)
- 自然科(56648)
- 自然科学(56633)
- 自然科学基金(55673)
- 划(54700)
- 资助(52324)
- 编号(48037)
- 部(40144)
- 成果(39904)
- 重点(39882)
- 发(39007)
- 国家社会(38266)
- 制(36553)
- 创(35700)
- 教育部(34965)
- 课题(34468)
- 中国(34165)
- 期刊
- 济(145254)
- 经济(145254)
- 研究(85834)
- 中国(55315)
- 财(42544)
- 管理(37943)
- 学报(37913)
- 科学(37619)
- 农(36048)
- 大学(29717)
- 学学(28185)
- 融(25545)
- 金融(25545)
- 经济研究(24841)
- 农业(24420)
- 财经(24005)
- 教育(23901)
- 技术(21919)
- 经(20883)
- 业经(19290)
- 问题(19129)
- 贸(17126)
- 世界(15748)
- 国际(15565)
- 技术经济(14393)
- 业(13403)
- 统计(13096)
- 资源(11907)
- 策(11823)
- 经济问题(11736)
共检索到407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宜度的内涵:区域内部要素间的和谐程度、要素禀赋条件与发展路径模式的匹配程度、区域禀赋条件与其发展成果间的适宜度。基于"要素适宜度"的内涵,认为要素适宜度的最优化才是更应努力追求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第一层目标),变差距为差异则是水到渠成的第三层目标。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多次融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时,便可称为区域间达到了协调发展。于是,营造区域协调追求目标的转变氛围,改进...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 区域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楚旋 吁婷
人才支撑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在理论方面需要厘清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关系,探求两者高协调、高效益的动态发展关系。基于文献综述来阐释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阐释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将人才支撑力分为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效能、人才潜能五个关键指标,为未来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耦合测定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大江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显示,要素适宜度不仅可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可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本质、现实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非连续性做出新的理论判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奇 殷醒民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多个省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劳动、资本三个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并提出顺利实现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 协调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少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网络交易,电子商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兴盛。而这种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的传统购物模式,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物流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农村物流的角度,通过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的协调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条件趋同 影响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婷婷 吴娜
针对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引入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反映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发展关系的灰色控制模型,充分揭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最后以我国为例做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灰色关联理论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梅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齐浩良
解决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发生很大背离。通过构建反映某地区经济集聚和人口分布状况模型(GPR),对影响美国区域经济—人口协调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影响的强弱顺序和程度。这将对我国根据各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来综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影响因子 强度顺序 经济—人口协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覃成林 姜文仙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问题,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强调通过各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内涵 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