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5)
2023(4420)
2022(3794)
2021(3349)
2020(2863)
2019(6625)
2018(6355)
2017(13072)
2016(6991)
2015(7460)
2014(7431)
2013(7571)
2012(7140)
2011(6440)
2010(6455)
2009(5722)
2008(5473)
2007(4991)
2006(4352)
2005(3817)
作者
(20921)
(17645)
(17625)
(16648)
(10838)
(8483)
(8022)
(6821)
(6564)
(6321)
(5930)
(5913)
(5576)
(5488)
(5463)
(5429)
(5336)
(5331)
(4947)
(4917)
(4523)
(4385)
(4302)
(3909)
(3877)
(3869)
(3752)
(3728)
(3562)
(3523)
学科
(38669)
经济(38656)
(19178)
管理(15863)
方法(15305)
(14006)
企业(14006)
数学(13758)
数学方法(13676)
地方(12306)
(11073)
产业(9200)
业经(9133)
中国(7892)
农业(7691)
地方经济(7664)
结构(6897)
(6208)
(5884)
技术(5846)
(5750)
(5711)
贸易(5709)
(5454)
环境(4927)
(4841)
(4283)
(3979)
金融(3978)
体制(3894)
机构
学院(103813)
大学(101954)
(48267)
经济(47572)
管理(40059)
研究(37057)
理学(35466)
理学院(35016)
管理学(34481)
管理学院(34289)
中国(25442)
科学(23225)
(21289)
(20345)
(18842)
(17940)
研究所(17471)
业大(17449)
中心(16239)
农业(16062)
经济学(15334)
(15171)
财经(14960)
经济学院(14060)
(13649)
(13493)
师范(13475)
(13093)
北京(12939)
经济管理(12326)
基金
项目(74619)
科学(59486)
基金(54586)
研究(53173)
(48310)
国家(47958)
科学基金(40923)
社会(35637)
社会科(34117)
社会科学(34109)
(30097)
基金项目(29893)
自然(25681)
自然科(25048)
自然科学(25042)
(24917)
自然科学基金(24663)
教育(23421)
资助(21456)
编号(20217)
(18740)
重点(17263)
(16421)
(16003)
国家社会(15381)
成果(15343)
发展(15208)
(15004)
创新(14961)
课题(14116)
期刊
(51920)
经济(51920)
研究(28858)
(18469)
中国(17932)
学报(17194)
科学(16901)
管理(13777)
大学(12971)
农业(12592)
学学(12555)
(12142)
业经(9550)
经济研究(8740)
技术(8545)
教育(7578)
问题(7559)
财经(7530)
(6777)
(6649)
(6630)
金融(6630)
技术经济(6112)
商业(5726)
科技(5640)
统计(5304)
资源(5166)
(5113)
经济问题(5025)
(4830)
共检索到144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羊绍武  杨洪  
本文认为 ,要素西进 ,可以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水平 ,加速资本形成 ,推动技术创新 ,是加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 ,实施要素西进工程 ,既需要国家投资 ,又需要民间投资 ;既需要财政支持 ,又需要金融支持 ;既需要市场调节 ,又需要计划调节 ;既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生产要素 ,又需要吸引境外及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乃至产业西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吕敏  晁然  徐彦斐  
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已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然选择。西部作为中国内陆腹地,承载着东部产业和国际产业西移的历史重任,未来的财税政策如何保障和引导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税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绒  
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能过剩和供需错配、产业结构调整中创新驱动不足及产业结构调整软环境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测算区位熵、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测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结果;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中原  
本文首先根据大量数据分析指出 ,90年代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明显加速 ,专业化水平有所上升 ,变动方向基本正确 ,但产业竞争优势较弱 ,产业结构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与东部的差距继续拉大。其次 ,从工业化加速、市场格局巨变、市场化改革、全国产业布局重组等方面 ,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变动的成因和机理。最后提出 ,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对西部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部迫切需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 ,走适合区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昌  
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区际产业分工逐步由自然资源—技术型向自然资源—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型转变。这将西部地区置于区际利益分配过程中相对不利的地位。立足资源优势,在现有垂直型产业分工的基础上,以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展开与发达地区的水平型分工,构造合理的垂直—水平型产业分工格局,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成长,提高区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辉  陆道芬  
本文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整体较弱且内部差异明显;供给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需求能力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政策调控力的作用尚不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西部各省份产业结构转换的共同瓶颈,其他方面的影响在各省份不尽相同。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再兴  
2.积极扶持地区潜导产业潜导产业系指目前综合评价值虽还不很高(不在前10位),但其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较好,经过扶持培育,在不长时间内可上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潜导产业是地区主导产业的接替者。地区主导产业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根据产业的经济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要经历滋生、成长、成熟、衰退儿个阶段。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期和衰退阶段前期,就会出现边际效益下降的倾向,增长势头削弱,这时就需要有新的主导产业及时接替上来,保证主导产业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地区产业系统增长的活力连绵不断。因此,对地区潜导产业的扶持、培养,是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的环节。西部地区属于这类产业的主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再兴  
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分配与组合,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生产要素运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西部地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区产业结构也有很大变化,但也存在着结构性偏差。调整结构,理顺产业间的关系,是90年代加速西部地区开发的首要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涛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刍议王涛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法规,采取宏观调控等经济措施,使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促使经济优速高效的发展.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研究应该说是1956年毛主席提出《论十大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等田  
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相互影响。虽然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在拉大,但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快,因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距在缩小。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1996—1998、1998—2002、2002—2008、2008—2009年四个时段就业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差异,发现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结构效应虽然不如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大,但仍然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结构红利"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