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1)
2023(10889)
2022(9394)
2021(8232)
2020(7146)
2019(16483)
2018(15975)
2017(31598)
2016(17147)
2015(19063)
2014(19184)
2013(19272)
2012(18347)
2011(16776)
2010(17036)
2009(15935)
2008(15512)
2007(14173)
2006(12579)
2005(11408)
作者
(52740)
(44587)
(44435)
(42502)
(27938)
(21407)
(20181)
(17368)
(16478)
(15711)
(15343)
(14722)
(14147)
(14070)
(14023)
(13921)
(13338)
(13154)
(12845)
(12693)
(11168)
(11118)
(10820)
(10235)
(10052)
(9824)
(9721)
(9522)
(9059)
(8769)
学科
(97031)
经济(96964)
管理(46610)
(44733)
方法(39515)
数学(35736)
数学方法(35485)
(34831)
企业(34831)
地方(21503)
(21314)
中国(20490)
(20283)
(19417)
业经(17010)
农业(14509)
(14455)
(14401)
贸易(14397)
地方经济(14196)
(13874)
环境(13140)
(12060)
财务(12045)
财务管理(12017)
(11839)
金融(11837)
(11596)
(11527)
银行(11473)
机构
大学(261111)
学院(260115)
(121899)
经济(119762)
管理(96343)
研究(93795)
理学(83431)
理学院(82411)
管理学(81070)
管理学院(80573)
中国(69159)
科学(57674)
(54150)
(52359)
(49200)
(48185)
研究所(44983)
财经(42373)
中心(41626)
业大(40447)
经济学(39892)
(39158)
(38433)
农业(38121)
经济学院(36015)
北京(33728)
(32778)
(32730)
师范(32362)
财经大学(31329)
基金
项目(172070)
科学(135542)
基金(126814)
研究(120654)
(111933)
国家(111091)
科学基金(94234)
社会(79613)
社会科(75694)
社会科学(75666)
基金项目(67401)
(66843)
自然(60700)
自然科(59305)
自然科学(59287)
自然科学基金(58305)
(56194)
教育(54612)
资助(52126)
编号(46340)
重点(39600)
(38705)
(38572)
成果(37028)
(35217)
国家社会(33933)
科研(33439)
创新(33210)
教育部(32917)
课题(32046)
期刊
(135041)
经济(135041)
研究(77948)
中国(45841)
学报(44201)
(42259)
(41079)
科学(39667)
管理(33741)
大学(32513)
学学(31206)
农业(28158)
经济研究(23714)
(22368)
金融(22368)
财经(22277)
技术(21612)
业经(19493)
(19386)
教育(18853)
问题(18034)
技术经济(15519)
(15069)
统计(14488)
(13980)
(12746)
商业(12671)
世界(12415)
(12042)
资源(11844)
共检索到383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子鹏  王今朝  
经济增长可分解为就业总量、结构、资本效率和劳均资本变化的效应。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本配置结构和效率,发现在1979~1992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主要依靠劳动力增加;在1993~2012期间则依靠资本扩张,就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低甚至为负。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扩大第一产业投资,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成浩  耿强  
在数理模型的辅助下,本文从要素投入的视角,重新解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形成机理。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随着环境资源存量的变化,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并最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故而带动人力资本污染弹性下降到负值域。在人力资本投入越过一个特定"门槛"后,环境曲线便呈现出倒U型的趋势。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的转变,正是在降低产出的污染弹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靳艳峰  
在对相关文献及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区域分解。各省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较大,集中度较高;各省份贡献取决于初始经济规模、平均增长速度和当期发展速度;东部地区在继续保持绝对高贡献率的情况下,经济贡献率出现了有条件地向中西部部分省份转移,宏观经济政策起到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要素在不同省份间的表现。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对劳动生产率、资本存量的依赖性强且区域差异性明显,决定了各省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而对劳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依赖性较低,有条件地优化和提升这些要素将会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步云  
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大;地方政府消费性支出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地方政府转移性支出通过再分配机制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同时,方政府是导致投资过热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香  黄兵  陈勇  马继刚  
本文通过新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根据1978年-1997年有关数据对四川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次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影响了GDP的增长。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克莎  
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8年底全面治理整顿的开始,这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具有不少不同于前30年的特点。为了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推动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和协调增长的轨道,我们对10年来经济增长的因素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若飞  荣莉莉  刘泉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各省及直辖市的城市扩张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tFP)将城市扩张效率划分为低、中、高3个效率层次。依据2003~2012年我国28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城市建设规模等9个要素对不同效率层次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专业化人力资本和城市建设规模并不能显著促进人均经济产出;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行为仍是过去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产业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就业比重,并不足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比例;针对性提高不同区域货运能力,积极拓展生产性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改革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于国有制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上升。这一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 ,即非国有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包括在GDP中所占比重和在年增长率中所做贡献 ;这一特征体现在增长的均衡性上 ,即非国有经济受市场约束更强 ,因而对行政性干预所导致的高涨和紧缩具有相当大的淡化作用 ;这一特征反映到要素效率 ,即非国有制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效率 ,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彦彦  韩仁月  
本文分析了结构性减税背景下主体税种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税收收入中性条件下,流转税类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所得税类表现出负相关,各税种对经济的扭曲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英  
资本与劳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非物质要素,因影响生产效率而被长期关注。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制度变迁中投入要素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的制度效应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制度效应并没有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扩大金融开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交互项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追赶的间接效应显著强于直接效应;两种效应的实现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升为路径机制;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金融开放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且从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角度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表明扩大金融开放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速的提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采取不同的效率提升策略来缩小与前沿发达地区的差距,如中部地区注重改善技术要素流动效率、西部地区注重提高资本要素流动效率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令华  蔡洋萍  
本文以湖南为例就消费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消费信贷品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协整检验,分析表明个人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关系,但是各消费信贷品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住房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助学贷款则影响非常小,各消费信贷产品之间发展不协调。最后指出要开发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平衡各消费信贷产品之间的发展等建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