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4)
- 2023(9920)
- 2022(8233)
- 2021(7560)
- 2020(6377)
- 2019(14782)
- 2018(14137)
- 2017(27442)
- 2016(14437)
- 2015(16432)
- 2014(15936)
- 2013(16299)
- 2012(15499)
- 2011(14200)
- 2010(14123)
- 2009(12882)
- 2008(12482)
- 2007(10825)
- 2006(9566)
- 2005(8715)
- 学科
- 济(76827)
- 经济(76770)
- 业(39791)
- 管理(39772)
- 方法(35935)
- 数学(33437)
- 数学方法(33288)
- 企(29623)
- 企业(29623)
- 中国(23173)
- 农(18731)
- 地方(17041)
- 贸(15193)
- 贸易(15184)
- 财(15017)
- 易(14784)
- 技术(14453)
- 农业(12964)
- 业经(12785)
- 学(12658)
- 制(11958)
- 环境(11312)
- 融(10184)
- 金融(10182)
- 银(9574)
- 银行(9544)
- 产业(9318)
- 行(9227)
- 发(9190)
- 地方经济(8823)
- 机构
- 大学(221071)
- 学院(217499)
- 济(104171)
- 经济(102490)
- 管理(83551)
- 研究(81613)
- 理学(72868)
- 理学院(71982)
- 管理学(71042)
- 管理学院(70607)
- 中国(61313)
- 科学(47612)
- 京(47487)
- 财(42593)
- 所(40381)
- 研究所(37034)
- 农(36796)
- 中心(35785)
- 财经(35329)
- 经济学(34655)
- 经(32579)
- 业大(32218)
- 经济学院(31543)
- 江(30249)
- 北京(30229)
- 院(29538)
- 农业(28832)
- 范(27993)
- 师范(27733)
- 财经大学(26593)
- 基金
- 项目(151539)
- 科学(121867)
- 基金(115398)
- 研究(107780)
- 家(102014)
- 国家(101322)
- 科学基金(86888)
- 社会(73979)
- 社会科(70637)
- 社会科学(70619)
- 基金项目(60952)
- 自然(54961)
- 省(54647)
- 自然科(53715)
- 自然科学(53701)
- 自然科学基金(52812)
- 教育(48492)
- 划(47834)
- 资助(47373)
- 编号(39058)
- 部(35682)
- 重点(34672)
- 发(33491)
- 国家社会(33192)
- 创(31538)
- 教育部(30813)
- 成果(30612)
- 中国(29985)
- 创新(29842)
- 人文(29150)
- 期刊
- 济(106130)
- 经济(106130)
- 研究(67955)
- 中国(40800)
- 科学(33897)
- 学报(33772)
- 农(31402)
- 财(29783)
- 管理(28959)
- 大学(26022)
- 学学(24831)
- 农业(21649)
- 融(19300)
- 金融(19300)
- 技术(19042)
- 经济研究(18867)
- 财经(18430)
- 教育(16825)
- 问题(16329)
- 经(15995)
- 贸(14093)
- 业经(13923)
- 技术经济(13162)
- 业(12981)
- 世界(12306)
- 国际(12006)
- 统计(11279)
- 资源(10949)
- 科技(10579)
- 策(10352)
共检索到318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磊 徐长生 刘常青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使得资本—劳动比上升,进而导致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符合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弱诱导偏向型假说";(2)"撤县设区"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的地区;(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更为丰富,因而"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使其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娟 张卫东
在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系统法"对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6年期间的要素替代弹性和资本要素份额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了各城市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城市呈现出资本和劳动要素互补的关系及资本要素份额高于劳动要素份额的特征;中国城市技术进步方向呈现三阶段变化:稳定偏向于资本阶段—过渡阶段—较为稳定偏向于劳动阶段;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指数D> 0的城市占比变化波动最大,西部地区变化波动较为稳定;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的动态变化基本符合由偏向于资本转为偏向于劳动的趋势,其中以深圳市最为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为 王媛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通过对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协同演化机制和协同演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二者协同演化发展框架,构建了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1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间接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而技术进步与直接金融体系之间的良好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金融结构 协同演化 协同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静 张建华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错配下两厂商生产模型,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发现国有经济比重高的企业偏好于通过技术引进和购买方式促进技术进步,而金融错配制度加剧了这一效应。本文用2001—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验证了上述结论,指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加快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有助于倒逼企业减少技术引进依赖。
关键词:
金融错配 所有制结构 技术引进与购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盛誉 陈玥 吕杰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依然存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仍面临明显的市场分割,并催生出城乡信贷分割等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实际举措及其经济后果成为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企业间融资趋同为切入点考察了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区域间的信贷市场壁垒被打破,被撤并县域公司与市辖区公司的融资结构明显趋同,且该趋同效应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此外,这种融资趋同也受到企业之间学习效应的影响,并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务决策上的趋同。本文的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信贷资源流动,加速市县企业间融资协同,从而有力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琛 周振 孔祥智
本文基于1998—2013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利用撤县(市)设区政策这一外生政策在江苏省县级层面逐步推进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了撤县(市)设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降低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证实了研究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阻碍了被撤并县(市)劳动力转移,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作用效果约为10.7%。撤县(市)设区政策阻碍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是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的相对工资比率。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实施撤县(市)设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被撤并县(市)工资相对水平,促进作用效果约为8.7%。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琛 周振 孔祥智
本文基于1998—2013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利用撤县(市)设区政策这一外生政策在江苏省县级层面逐步推进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了撤县(市)设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降低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证实了研究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阻碍了被撤并县(市)劳动力转移,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作用效果约为10.7%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淳 吕杰 盛誉 耿春晓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显著趋同,这一结果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从整体投资趋同中分离出了市县企业之间的投资学习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促进市县企业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恒 王林辉
现有文献研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往往集中于非技术因素,而从技术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将更具普适性和解释力。为此文章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入手,构建总量和产业两个层面的要素收入分配作用机制模型,发现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同时受产业结构和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是影响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要素替代弹性则决定了其作用方向。经验结果显示: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变化更多来源于产业间要素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业结构作用则相对微弱;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起着主导作用,其在不同产业中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要素禀赋的直接影响有限,其在第一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叶灵莉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董钢锋
主流文献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上,重要的是金融发展水平而非金融结构。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可以从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及其大、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测度金融结构。同时,基于2005-201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相对地位的提升皆有助于技术进步。因此,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结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差异。分析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本文还将技术进步细分为中性、非中性和资本体现式等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类型技术进步都呈现技能偏向特征,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的互补关系更强,说明蕴含前沿技术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引发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呈现物化和技能偏向双重特性。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技能需求 技能溢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耀军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增长模型,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对银行信贷决策自主性程度的考虑,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被用来度量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专利保护水平以及证券化水平之后,本文发现金融中介发展对技术进步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解释力。
关键词:
内生增长 金融中介发展 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