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7)
2023(14831)
2022(12742)
2021(11958)
2020(9952)
2019(23169)
2018(22872)
2017(44390)
2016(23844)
2015(26817)
2014(26619)
2013(26759)
2012(24808)
2011(22597)
2010(22480)
2009(20777)
2008(19924)
2007(17319)
2006(15412)
2005(13867)
作者
(70010)
(58298)
(57770)
(55387)
(37177)
(27833)
(26221)
(22942)
(22176)
(20562)
(20053)
(19735)
(18535)
(18508)
(18063)
(18012)
(17319)
(16933)
(16573)
(16515)
(14505)
(14367)
(13880)
(13179)
(13084)
(12919)
(12715)
(12463)
(11757)
(11388)
学科
(116909)
经济(116805)
管理(64817)
(60882)
(48789)
企业(48789)
方法(48054)
数学(42395)
数学方法(42014)
中国(29311)
(27157)
地方(24708)
(24039)
(23393)
业经(22665)
(19945)
贸易(19934)
(19332)
农业(18393)
(18208)
环境(16496)
(16075)
地方经济(15292)
理论(15185)
(14959)
金融(14958)
(14908)
银行(14851)
(14281)
(13902)
机构
大学(349973)
学院(345592)
(153161)
经济(150341)
管理(134972)
研究(124733)
理学(117103)
理学院(115751)
管理学(113930)
管理学院(113308)
中国(92536)
科学(75405)
(75011)
(65643)
(63093)
研究所(57803)
(56210)
中心(54284)
财经(53252)
业大(51205)
(48635)
(48475)
北京(47940)
经济学(47888)
(45014)
(44861)
师范(44588)
农业(44003)
经济学院(42995)
财经大学(39647)
基金
项目(235667)
科学(185847)
基金(173445)
研究(170884)
(152035)
国家(150854)
科学基金(128779)
社会(110175)
社会科(104616)
社会科学(104587)
基金项目(91761)
(88868)
自然(82829)
自然科(80891)
自然科学(80872)
自然科学基金(79479)
教育(77211)
(75480)
资助(72124)
编号(67203)
成果(54808)
(53138)
重点(52992)
(51146)
(48126)
课题(46411)
国家社会(46342)
教育部(45609)
创新(45071)
科研(44854)
期刊
(168530)
经济(168530)
研究(107506)
中国(63318)
学报(55655)
科学(51901)
(50524)
管理(49892)
(47714)
大学(42032)
学学(39706)
农业(35354)
教育(33298)
技术(28832)
经济研究(28623)
(28289)
金融(28289)
财经(26907)
业经(24099)
(23210)
问题(22052)
技术经济(18575)
(18530)
(17955)
世界(17217)
理论(16576)
图书(16567)
科技(15886)
国际(15755)
统计(15366)
共检索到510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敏  李梁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积累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SSA)发生变迁。SSA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本文将中国1953—2018年的SSA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1(1953—1964年)、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2(1964—1978年)、转型期的SSA阶段1(1978—2010年)和转型期的SSA阶段2(2010—2018年)。本文重点分析了转型期的SSA阶段1与阶段2的不同特点,以考察SSA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这种促进作用为何会减弱。本文的经验分析结论显示:(1)中国SSA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周期性;(2)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转型期的SSA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3)转型期的SSA阶段2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未来经济增长的延续有赖于形成新的促进增长的SSA。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洪涛  
将公共支出纳入人力资本的积累函数,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支出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1978-2008年中国各项公共支出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中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最优配置比例,依赖于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公共支出中的最优配置不是一成不变,从工业化初期到中等收入国家,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应从初期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逐步向教育和医疗支出倾斜;中国1994年的分税制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公共事业私有化改制导致了政府教育和医疗支出减少和经济建设性支出强化,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赵冉  
教育和人力资本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教育与劳动力、物质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入手,分析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推导出教育作为要素积累、效率提升和资本互补的三项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既可以作为"要素积累"直接作用于产出,也可以通过"效率提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层次教育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教育人力资本还通过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为此,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战略重点推进;加大力度发展精英型高水平大学;加大力度推进大众化普及性高等教育的实践性应用型转型;加速推进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戈  张冰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香港和台湾在其快速增长的年代里的政策实践,来分析不同的公共政策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这三种投入要素积累的作用,并试图得到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冰洋  于永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向俊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秦开强  
本文比较分析1980—2011年20国集团(G20)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情况,发现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积累较高收入国家往往是有效率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很有可能就相伴着技术进步,因为新资本中往往蕴含着新技术。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在这些国家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表现出长期稳定向上的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存在较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中国离稳态资本水平的距离还很远,投资驱动增长仍具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是必要性,资本积累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李诗争  
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物质资本积累若具有正的内、外部性且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实现对物质资本积累的替代,则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笔者对中国1978年~2010年数据的检验证实了上述理论模型能够解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还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实际GDP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物质资本积累的正内部性出现显著下降造成的,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的非均衡是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而言至关重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伟  
国际经济学界主导性的观点是,引进外资和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是实现经济高速成长的两大基本动因.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愈发强调以直接投资方式利用外资的重要性.它不仅输入资金、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而且少受外债的困扰.实践中各国竞相采取吸引外资的策略,甚至给予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对立性的观点则认为,引进外资和依赖海外市场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波动和停滞.本文针对相关理论,设计了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支持了内部要素积累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文中提出对外开放应当适度,外资政策不应过于优惠.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繁成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通过产生外部性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解计量了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