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5)
2023(13498)
2022(11303)
2021(10396)
2020(8697)
2019(19415)
2018(19442)
2017(36745)
2016(19725)
2015(21994)
2014(21477)
2013(20795)
2012(18764)
2011(16928)
2010(17328)
2009(16008)
2008(15495)
2007(14051)
2006(12243)
2005(10934)
作者
(56025)
(46310)
(46189)
(43797)
(29740)
(22308)
(20773)
(17823)
(17364)
(16743)
(15715)
(15626)
(14797)
(14620)
(14350)
(14201)
(13917)
(13645)
(13600)
(13186)
(11515)
(11332)
(11327)
(10532)
(10430)
(10409)
(10260)
(10075)
(9182)
(9166)
学科
(78210)
经济(78143)
(61612)
管理(60516)
(53120)
企业(53120)
方法(35901)
数学(30825)
数学方法(30139)
技术(22298)
中国(21262)
(21106)
业经(18939)
(16978)
理论(15800)
(15342)
(15181)
贸易(15172)
(14749)
农业(14314)
地方(14250)
(14248)
技术管理(13814)
(12399)
(12378)
银行(12363)
(11900)
(11860)
(11852)
(11608)
机构
学院(278936)
大学(276108)
(111486)
管理(109694)
经济(109111)
理学(95248)
理学院(94241)
管理学(92194)
管理学院(91675)
研究(91570)
中国(67429)
(57753)
科学(56172)
(48628)
(45728)
(43287)
(41990)
研究所(41613)
中心(41580)
业大(40766)
财经(39058)
(37410)
师范(37029)
北京(36191)
(35404)
农业(33980)
(33554)
(33487)
技术(33003)
经济学(32807)
基金
项目(187517)
科学(148967)
研究(137727)
基金(134643)
(117908)
国家(116947)
科学基金(101069)
社会(86810)
社会科(82553)
社会科学(82536)
(75596)
基金项目(70170)
教育(65818)
自然(65662)
自然科(64278)
自然科学(64271)
(63362)
自然科学基金(63163)
编号(56007)
资助(55492)
成果(45336)
(44150)
重点(42800)
(40801)
(40787)
创新(40357)
课题(39904)
国家社会(35440)
科研(35241)
教育部(35185)
期刊
(121768)
经济(121768)
研究(80268)
中国(56711)
管理(45141)
学报(40851)
科学(39867)
(38997)
教育(38331)
(36655)
大学(31685)
学学(29595)
技术(29439)
农业(27198)
(22072)
金融(22072)
业经(20630)
经济研究(20232)
财经(18597)
科技(16398)
(16180)
技术经济(16094)
(15842)
统计(15102)
(15002)
问题(14710)
图书(14070)
(13691)
论坛(13691)
(13370)
共检索到411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万山  于占东  
"比较优势战略"与"逆比较优势战略"两种对外贸易战略孰优孰劣,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创新模式之争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均衡分布假设基础上的。本文结合我国要素禀赋分布现状,在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条件下,探讨了对外贸易战略制定以及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以及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并非取决于劳动力人均资本拥有量,而是取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金  祁春节  
文章从要素禀赋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通过两阶段的岭回归分析,探讨了二者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耕地对农产品比较优势有显著正影响,农业劳动力收入则有较显著的负影响;积极的开放和出口导向战略对于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正效应,但后者的效应很弱,且这种战略引导下的其他产品出口增长不利于农产品比较优势提升。文章认为,强化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途径是保障土地要素的供给、调控农业劳动力成本,以及继续保持积极的外贸战略并合理调配要素的产业间投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剑  谷克鉴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卞亚斌  李志翠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梅妮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先生在指出对这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是错误的、主张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发挥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尝试通过新兴古典的超边际分析,论证了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宏杰  李晓青  陈青兰  
考虑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带有模糊性指标的复杂系统,又由于其新兴性,导致其评价指标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充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一种区间型A H P交互式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并引入模糊语言标度和区间数的概念,将带有模糊性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构建基于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矩阵,并用排序中转法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新桥,张仁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慧文  
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型,在劳动力缺乏弹性的基础上,伴随着技术的提升,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不断增强,资本-劳动比率呈上升趋势,这一发展路径带来的结果,一端是低劳动力成本条件下的资本深化,资本收入份额增加,另一端是技术的选择不断偏向资本替代劳动的路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其解决路径有: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技术进步的效率;发展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达  于春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佃凯  
发展中国家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 ,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反而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 ,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 ,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发平  马震  王东宏  
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不能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强”,而应在全面认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战略定位,制订适宜的发展战略,力争“做精做专做强”。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战略定位,归纳总结了可供给中小企业选择的几种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一带一路"战略是适应我国经贸发展新格局转换需要的顶层设计。从地理空间联系到经济空间网络形成的地缘优势、从资源禀赋优势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的资源新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由被动接受市场向开拓市场转化形成的主体优势,及"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化形成的开放政策优势,构成新阶段我国主导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新比较优势"的内涵,是前一阶段比较优势的升级版。基于"新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应在东西双向开放战略融合、内外联动模式、开放战略空间、多维协同战略等方面实现战略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一带一路"战略是适应我国经贸发展新格局转换需要的顶层设计。从地理空间联系到经济空间网络形成的地缘优势、从资源禀赋优势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的资源新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由被动接受市场向开拓市场转化形成的主体优势,及"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化形成的开放政策优势,构成新阶段我国主导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新比较优势"的内涵,是前一阶段比较优势的升级版。基于"新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应在东西双向开放战略融合、内外联动模式、开放战略空间、多维协同战略等方面实现战略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