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3)
2023(17324)
2022(14123)
2021(12859)
2020(10745)
2019(24105)
2018(23785)
2017(45518)
2016(24383)
2015(27251)
2014(26933)
2013(26222)
2012(23705)
2011(21344)
2010(21395)
2009(19398)
2008(18664)
2007(16385)
2006(14381)
2005(12923)
作者
(67172)
(55791)
(55633)
(53259)
(35656)
(26744)
(25442)
(21605)
(21410)
(19794)
(18932)
(18861)
(17813)
(17521)
(17427)
(17132)
(16654)
(16350)
(16149)
(16096)
(14263)
(13442)
(13274)
(12975)
(12778)
(12448)
(12173)
(12100)
(11194)
(10952)
学科
(116322)
经济(116225)
管理(70557)
(65715)
(54651)
企业(54651)
方法(46438)
数学(40541)
数学方法(40068)
中国(29361)
(27405)
地方(25392)
(25180)
业经(24726)
(22617)
(19537)
(19209)
贸易(19194)
(18631)
技术(18433)
农业(18275)
理论(18037)
(17457)
金融(17455)
(16890)
银行(16849)
(16129)
环境(15519)
(15396)
财务(15344)
机构
学院(341784)
大学(341050)
(150834)
经济(148022)
管理(130842)
研究(113483)
理学(112464)
理学院(111256)
管理学(109347)
管理学院(108677)
中国(87287)
(69609)
(67435)
科学(65583)
(54953)
财经(54015)
中心(52866)
(51290)
(50287)
研究所(49573)
(49136)
经济学(48372)
业大(46798)
(44723)
师范(44269)
经济学院(43432)
北京(43078)
(40919)
(40699)
财经大学(40112)
基金
项目(226956)
科学(180654)
研究(168625)
基金(165937)
(143153)
国家(141977)
科学基金(123658)
社会(110563)
社会科(105032)
社会科学(105008)
(89082)
基金项目(87188)
教育(78714)
自然(77229)
自然科(75515)
自然科学(75502)
自然科学基金(74163)
(73576)
编号(67414)
资助(66870)
成果(54478)
重点(51396)
(50387)
(49809)
(49266)
国家社会(46930)
课题(46674)
创新(46241)
教育部(44291)
人文(43367)
期刊
(167643)
经济(167643)
研究(104219)
中国(65593)
(53042)
管理(50541)
学报(48741)
科学(45843)
(45161)
大学(38442)
教育(37690)
学学(36041)
(34997)
金融(34997)
技术(32819)
农业(30416)
经济研究(28256)
财经(27492)
业经(25981)
(23899)
问题(21972)
技术经济(18399)
(17913)
统计(17018)
国际(16747)
图书(16233)
(16183)
商业(15867)
(15783)
理论(15572)
共检索到513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文  龚婷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观察当前仍处于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了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偏离比较优势,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国际板市场则类似"东施效颦"之举。本文在破除特里芬难题与国际铸币税等有关货币国际化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过剩资本输出是货币国际化的动力与目的的假说,继而指出向要素禀赋结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资本,寻求人民币区域化才是符合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举措,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意义上的实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本文从新结构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别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特定发展阶段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稳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时期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禀赋结构间的动态匹配是动力因素有效转换并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前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劳动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舫  郑洁  李红勋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本文初步构建一个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的理论新框架。研究认为:(1)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替代效应,而其总效应取决于这两方面效应的大小。(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主效应不同;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以负向的替代效应为主;而到了经济发展后期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以正向的收入效应为主。(3)财政分权的不同程度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不同,存在最优的财政分权度;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最优的财政分权程度不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目前涉及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应用研究并不多见,已有的文献也很少对交换结构矩阵进行系统分析。文章通过构造二维交换结构矩阵以及三维交换结构数组,并运用一般logit和面板logit模型对基于交换结构矩阵的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份额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双边贸易份额是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并且双边贸易份额越大,市场国对既定货币的需求量越大;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越小,既定货币在市场国的交易量越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该文使用重力模型和平均结构变动度测量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国1978-2012年产业结构变动的轨迹进行甄别,并从新古典经济学要素流动的视角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动态轨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空间维度中,第一产业产值重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呈无规律的转移迹象;第二产业产值重心尽管出现回流现象,但总体向西部移动;第三产业产值重心总体上呈现"Z"形动态转移轨迹。引起产业产值动态转移的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结果。在时间维度中,经济总量比重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劳动力要素由第一产业大量流向第三产业,资本要素分别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并且资本要素流向第三产业的速度快于流向第二产业的速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颜超  陈平  何尔璇  
国际收支全球范围内失衡、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人民币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近几年来,央行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香港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以及批准某些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措施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在梳理以往国际货币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雅兵   朱进东  
文章采用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地区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能够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间接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富裕,且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韩永辉   韦东明   王贤彬   黄亮雄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洁   张博   朱欢   赵秋运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1960—2021年和美国1940—2022年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总结出污染排放的新特征事实,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视角提出污染排放结构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理论研究发现:(1)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内生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最优生产结构,最优生产结构内生决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特性和污染排放特性,进而内生决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2)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迁规律,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3)随着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结构也将发生内生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的具体变迁轨迹取决于经济体中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污染排放的结构特性。本文从污染排放结构视角理解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政策实践意义,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陈哲  
本文以1980—2016年世界主要国际货币为研究对象,从对内币值和对外币值两个层面探究了货币国际化对币值稳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国际化对于币值稳定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但对于对内币值稳定与对外币值稳定的影响却存在差异;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银行业规模越大的国家,其币值波动也越大;相对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能更好地缓和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而缓和币值波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之所以能缓和币值波动,是因为资本市场高流动性,而不是更大的规模。此外,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皓琰  
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很多学者将数字法币的推出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国际货币竞争的背后是国家经济、政治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底层逻辑。尽管数字法币的研发的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过分高估其战略价值也有着将问题简单化的风险。必须立足政治经济学的思维,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与挑战,方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切实的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彦峰  程贵  姚佳  
货币国际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人民币国际化动力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机制与转换趋势,提出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动力机制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初始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宜采取“政策推动为主、市场驱动为辅”模式,但这一模式存在“重政策、轻市场”“重规模、轻机制”的弊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向“市场驱动为主、政策推动为辅”的模式;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完善“市场+政府”双轮驱动,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市场需求,夯实人民币国际化政治经济基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航  刘少波  
本文运用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高货币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高经济货币化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内地各省(市、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要转变以货币超发刺激经济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传统思路,更多地依靠经济自身的活力和潜力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各省(市、区)在制定产业升级扶持政策时要掌握好非农产业占比上升的速度,避免出现过度推高各地区经济货币化率、进而整个国家经济货币化率上升过快的结果;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着力点,促进不同地区经济货币化率平稳下降,降低宏观金融运行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