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6)
2023(8584)
2022(6863)
2021(6089)
2020(4935)
2019(11032)
2018(10477)
2017(19823)
2016(10863)
2015(11539)
2014(11228)
2013(10952)
2012(10049)
2011(8950)
2010(8844)
2009(7896)
2008(7832)
2007(7146)
2006(6259)
2005(5043)
作者
(33696)
(28104)
(28049)
(26279)
(17454)
(13610)
(12526)
(10942)
(10703)
(9829)
(9570)
(9294)
(8996)
(8706)
(8664)
(8606)
(8581)
(8287)
(8194)
(7960)
(7195)
(6906)
(6860)
(6422)
(6327)
(6201)
(6112)
(6089)
(5577)
(5569)
学科
(44254)
经济(44220)
管理(30228)
(27930)
(21734)
企业(21734)
方法(19364)
数学(17436)
数学方法(17318)
(13498)
中国(12635)
(11233)
业经(11017)
地方(9788)
(9587)
农业(9034)
(8890)
贸易(8887)
(8657)
产业(8459)
(8013)
环境(7848)
技术(7018)
(6731)
财务(6715)
财务管理(6707)
企业财务(6440)
(6257)
银行(6210)
(6160)
机构
大学(152629)
学院(152484)
(63224)
经济(62139)
管理(56634)
研究(54292)
理学(49860)
理学院(49258)
管理学(48346)
管理学院(48081)
中国(38969)
科学(35867)
(34732)
(31810)
业大(29052)
(27948)
农业(27800)
(26243)
研究所(25952)
中心(24374)
(22800)
财经(21489)
(20010)
经济学(19922)
(19776)
北京(19221)
(19071)
农业大学(18906)
师范(18685)
经济学院(18264)
基金
项目(111753)
科学(87460)
基金(81403)
研究(75566)
(74507)
国家(73883)
科学基金(62214)
社会(49862)
社会科(47366)
社会科学(47354)
(44609)
基金项目(43726)
自然(41565)
自然科(40638)
自然科学(40623)
自然科学基金(39958)
(37857)
教育(34815)
资助(31906)
编号(28264)
重点(26063)
(24547)
(24165)
(23780)
计划(22377)
创新(22346)
科研(22008)
国家社会(21432)
成果(21309)
(20400)
期刊
(64932)
经济(64932)
研究(40412)
学报(32393)
中国(30497)
(30369)
科学(27073)
大学(23708)
学学(22552)
农业(20568)
管理(19803)
(19232)
教育(15225)
技术(12492)
业经(11585)
经济研究(11385)
(11191)
金融(11191)
(10990)
财经(10644)
(9274)
业大(9187)
问题(8902)
(8644)
科技(8292)
农业大学(7847)
技术经济(7701)
商业(7262)
图书(7047)
资源(6673)
共检索到21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皓辰  王歆  林毅夫  
本文基于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建设在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上的特征,讨论这些工业投资如何对当地的产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并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角度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地区某个行业在改革开放前的工业投资规模,对本地区同行业的长期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重要的是,工业投资所在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是与当地的资本丰裕程度相契合,该正向影响越强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薛蕊  苏庆义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琼隽  
本文从理论范式进步的角度,考察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框架拓展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全球化不同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假定,政府干预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不可缺少因素,因而需要恰当地将代表政府干预的变量因素嵌入到以自由市场为制度特征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框架,使贸易模型更能贴近当今国际经济现实。本文选定国家竞争战略为这一变量因素,作为国家利益冲突本质特征函数的变量;假设"北方"、"南方"两国,分别拥有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种要素禀赋,前者是可以通过市场获得的要素,后者则是指一国在全球市场中采取竞争战略等非市场机制所获得的要素;再进一步地,假定北国是无形要素丰裕的国家,南国是无形要素不丰裕的国家。于是,本文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陈普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层面和行业层面的26种投入要素,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揭示地方工业行业的非充分发展和受要素约束状态,进而基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特征揭示各地区代表性工业行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各地区工业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省份有较多的充分发展行业和要素约束行业,东北三省和中西部地区有较多的非充分发展行业。对于非充分发展的工业行业,其发展路径是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或改善要素结构;对于充分发展和要素约束的行业,其发展路径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改进生产技术。(2)影响不同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投入要素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就业人数、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高速公路里程数是工业行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影响先进制造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就业量、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3)不同先进制造业存在不同的要素组合最优区间,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投入要素处于最优区间的位置而选择优先发展行业和发展路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较多的重要投入要素已进入先进制造业的最优组合区间,可以方便地依据本省特征选择发展路径。贵州、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投入要素都远离要素组合最优区间,这些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将相对困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永毅  沈满洪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出口结构的主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劳动要素抑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而促进其他类型行业出口,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抑制各类行业出口,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各类行业出口,环境政策和技术因素影响甚微。最后,相应提出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和清洁化的就业、收入分配、技术、环境、贸易和投资等组合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忠涛  
基于1993~2004年中国宏观数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利润函数和超越对数的函数形式,综合考察了制度因素、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对三次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务价格低廉的乡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三次产业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积极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则相反。因此,应放松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劳务价格;调整和优化财税结构以发挥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培林  宋湛  
本文从经济学的一个传统故事出发,阐明了金融资产对于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资本支配量的含义,由此作出两个现实层面的判断;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还处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的阶段,各行各业的技术结构选择应该以劳动密集技术为主;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大量存款贷不出去,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以及通货紧缩了余波所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备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明远  周京奎  张朕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研究了要素禀赋及其配置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配置结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土地配置效率越高,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城人口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人力资本配置结构,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禀赋提高会降低土地配置效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高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高水平土地配置效率,低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低水平土地配置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主要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在其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上述结论意味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优化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快土地产权改革,同时注重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得前  刘仁济  
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之一,但其实质是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得以实现。通过采用201 1—201 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结构性支出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支出效应存在滞后性;由于地方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欠佳,导致科学技术支出的促进作用有限;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纯消耗性支出属性决定了其负面效果;政府投资性支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源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对此,应加快转变调控思路。具体而言,要实现对支出总量控制向支出结构优化转变,提升支出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进一步扩大产业研发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覃成林  李超  
本文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我国286个城市现代产业的发展格局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的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高度吻合,并且区域内发展差异小于区域间差异。通过三种常用空间权重及技术选择指数TCI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选择,进而对其现代产业的发展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多数城市选择了偏离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偏离程度和所负担的政策成本在四大区域间不尽一致,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在现代产业发展决策及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比直接"培育"现代产业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备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雅兵   朱进东  
文章采用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地区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能够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间接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富裕,且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霞  张旭锐  
根据陕西省和江西省65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区位要素与资本禀赋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选择林地利用方式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是否有收购商、是否靠近旅游区、村经济水平、木材市场价格和林业雇工价格等区位要素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农户的年龄、是否加入合作社、社会关系网络、林业收入能力、融资渠道、耕地面积等资本禀赋要素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和耕地面积对竹林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否加入合作社、社会关系网络、林业收入能力和融资渠道对农户经营用材林具有较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