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4)
2023(13897)
2022(11680)
2021(10685)
2020(9426)
2019(21447)
2018(21247)
2017(41345)
2016(22254)
2015(24825)
2014(24913)
2013(24418)
2012(22537)
2011(19965)
2010(19802)
2009(18041)
2008(17718)
2007(15810)
2006(13392)
2005(11756)
作者
(65313)
(55065)
(54646)
(52298)
(34794)
(26538)
(25118)
(21439)
(20646)
(19535)
(18634)
(18514)
(17463)
(17152)
(17105)
(17077)
(16881)
(16265)
(15895)
(15721)
(13484)
(13463)
(13417)
(12451)
(12443)
(12237)
(12200)
(12048)
(11249)
(11031)
学科
(94207)
经济(94116)
(65100)
管理(64959)
(52945)
企业(52945)
方法(49143)
数学(44094)
数学方法(43557)
(24788)
(24649)
中国(22157)
(19739)
业经(19361)
技术(18763)
农业(17104)
(16857)
贸易(16852)
(16411)
地方(16383)
(16117)
财务(16068)
财务管理(16033)
(15315)
企业财务(15262)
理论(14228)
(13327)
银行(13271)
环境(13017)
(13011)
机构
大学(319882)
学院(318503)
(132076)
经济(129517)
管理(124907)
理学(109015)
理学院(107859)
管理学(105805)
管理学院(105220)
研究(105039)
中国(77423)
科学(66557)
(66221)
(58585)
(58520)
(53271)
业大(51813)
中心(49841)
研究所(48946)
财经(47836)
(46866)
农业(46437)
(43642)
经济学(41523)
北京(40449)
(39613)
师范(39126)
经济学院(37867)
(37516)
(36619)
基金
项目(223335)
科学(176183)
基金(164641)
研究(156714)
(145878)
国家(144760)
科学基金(123987)
社会(100549)
社会科(95646)
社会科学(95615)
(87176)
基金项目(87070)
自然(82475)
自然科(80682)
自然科学(80659)
自然科学基金(79277)
(73802)
教育(73251)
资助(68041)
编号(61624)
重点(50717)
(49881)
成果(48644)
(47065)
(46951)
创新(44117)
科研(43874)
国家社会(42802)
教育部(42638)
计划(42219)
期刊
(131867)
经济(131867)
研究(85013)
中国(56852)
学报(55140)
(50904)
科学(49436)
(47033)
管理(43943)
大学(41284)
学学(39252)
农业(34815)
技术(30872)
教育(29444)
(24752)
金融(24752)
财经(23614)
经济研究(22099)
业经(20856)
(20375)
(19469)
技术经济(17998)
问题(17929)
统计(17664)
(16170)
(16089)
科技(15902)
图书(14736)
理论(14541)
决策(14266)
共检索到44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洪福  郝寿义  
本文运用反事实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模型,模型考虑了区域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全要生产率增长的效应。运用新模型对我国28个省市1978-201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缓慢东北停滞"的态势。同时,中性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贡献在逐步的提高;而有偏技术进步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要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关键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尤其是要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张鑫宇  孙婷  
本文探讨资本深化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影响机制,并利用1999-2016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分行业数据,采用增长核算和计量回归两种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深化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影响效应在制造业行业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与基期相比,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资本深化程度和技术进步偏向性相匹配,从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助于削弱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利影响,但是未能完全抵消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抑制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涂正革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力,分析发现1995—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率约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的-9.6%上升到2003年的18.2%、2004年的10.4%,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3)工业企业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方莹  
本文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因素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公司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提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应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世川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李小克  
本文基于Kmenta近似技术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中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TFP增长率函数,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下TFP增长率变化的驱动机制,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增长、资本深化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数据对理论机制的检验表明: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效率增长相对滞缓的资本,引发的"资本低效率陷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工业的TFP增长潜力,而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融合推动了TFP增长率增长;相比较而言,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工业TFP增长率的大部分增长。本文为开发和引进有利于TFP增长率提升的适宜技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李静  闫津臣  罗茜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国民整体福利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提升。本文分析了全球化对国民整体福利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究全球化和福利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利用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福利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呈现一致性趋势,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技术进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通过这两条机制路径提升了福利水平。(3)全球化的推进与人口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而人口规模和福利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U型关系。(4)国际组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全球化力量有利于区域组织各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国际政治变动会引发全球化的逆向选择。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加快推进全球化,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克  胡巧丽  
偏向性技术进步代表技术进步的一般形态,然而,鲜有文献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变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跨国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间技术进步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不同类型国家间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TFP增长大致以1999年为界,其平均离散程度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第二,不同类型国家皆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收敛,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间始终保持条件β收敛态势,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增长经历了先发散后向自身稳态水平靠近的演变阶段,而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演变趋势与之相反,这与长期依赖资本投入驱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有关。与同比增长率法相比,本文使用几何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的TFP增长率降低了生产率波动对收敛检验结果的影响,其条件β收敛检验模型结果更为可靠。第三,教育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经济自由度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而政府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生产率损失,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因变量选择性偏差和删除样本离群值后亦成立。因此,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霞  韩彪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投入偏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考虑能源投入以及碳排放强度时,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被显著高估,且资本密集型地区的TFP增速最高;其次,多数地区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要素投入偏向于资本的使用以及劳动力的节约。从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地区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廷勇  周磊  安烨  
通过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面板模型,本文对1999-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地区间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变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规模效率得到了初步改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城市化进程和初始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各细分行业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常远  吴鹏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是否会扭曲其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国的数据表明,要素配置合理下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要素错配扭曲了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滞后项后要素错配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抑制作用的程度有所下降;整体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推动,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玲  陈仲常  马大来  
在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算并分解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基于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分析了制造业节能减排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能耗、排放存在"双高代价"、"不对称性",能耗结构影响行业污染排放量,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主导因素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而且制造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行业效率的异质程度虽有所缩小,但异质性将长期存在,可能的内在机制在于资本和劳动配置情况、经济改革的影响和行业本身的性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莉  张文爱  
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4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采用动态SAR模型分析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TFP整体上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增速趋于下降;农业TFP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惯性;农业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农业TFP增长相互促进;劳动和资本投入不仅直接促进本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也间接促进邻近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为此,需要从加强农业投入、区域合作、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