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1)
2023(16870)
2022(13733)
2021(12756)
2020(10211)
2019(23218)
2018(22516)
2017(42182)
2016(22762)
2015(25612)
2014(25282)
2013(25466)
2012(23881)
2011(21904)
2010(22064)
2009(20660)
2008(20730)
2007(18640)
2006(16915)
2005(15797)
作者
(66180)
(55772)
(55351)
(52137)
(35165)
(26702)
(24963)
(21637)
(21105)
(19821)
(19069)
(18659)
(17878)
(17555)
(17283)
(16776)
(16275)
(15996)
(15950)
(15937)
(13952)
(13768)
(13541)
(12724)
(12539)
(12534)
(12341)
(12337)
(11175)
(11117)
学科
(108775)
经济(108662)
(92012)
(73003)
企业(73003)
管理(71137)
(48967)
方法(39974)
中国(34568)
业经(33733)
农业(32754)
数学(31556)
数学方法(31369)
(29440)
地方(24476)
(22952)
(20676)
贸易(20656)
(20116)
(19926)
财务(19905)
财务管理(19880)
技术(19509)
企业财务(18882)
(17936)
银行(17905)
(17746)
(17610)
(17487)
金融(17486)
机构
学院(335380)
大学(328421)
(151795)
经济(149164)
管理(129186)
研究(120955)
理学(109860)
理学院(108649)
管理学(107393)
管理学院(106750)
中国(97956)
(70690)
科学(69334)
(68280)
(67853)
(61447)
研究所(55224)
中心(55066)
财经(52874)
(52335)
农业(52267)
业大(50540)
(48158)
经济学(46184)
北京(45206)
(42965)
师范(42599)
(42499)
经济学院(41623)
(41103)
基金
项目(215264)
科学(172046)
研究(161886)
基金(157590)
(136930)
国家(135592)
科学基金(116570)
社会(107540)
社会科(101693)
社会科学(101668)
(84053)
基金项目(82937)
教育(71697)
自然(71324)
(69852)
自然科(69663)
自然科学(69647)
自然科学基金(68474)
编号(65321)
资助(62534)
(52447)
成果(52179)
(48571)
重点(48519)
(47338)
国家社会(45480)
课题(45003)
(44452)
创新(43565)
发展(43206)
期刊
(182968)
经济(182968)
研究(105002)
中国(76007)
(69477)
(53195)
管理(50460)
科学(49456)
学报(49066)
农业(47158)
(38975)
金融(38975)
大学(38671)
学学(36599)
业经(34206)
教育(33860)
技术(29511)
经济研究(28231)
财经(27033)
(25350)
问题(24125)
(23590)
世界(20228)
(19582)
技术经济(18877)
国际(17745)
资源(16304)
(16258)
经济问题(16112)
现代(16066)
共检索到533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祥智  张琛  张效榕  
本文以诱致性变迁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模式的分析框架,分别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土地、农业机械和化肥4种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产值增量贡献率,并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度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弹性进行测算。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线符合诱致性变迁理论模型的。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径是以土地要素为基础变量,以劳动力要素为最核心、最能动变量,其他要素(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以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为中心,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益平   江世银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当前,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研究并在实践上努力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重新研读和审视马克思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基本理论,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以后,尽管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增长,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但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言,仍远不及预期。依据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探究我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高的原因。研究发现,除需要处理好涉农企业、农户、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外,还需要突出解决好农业先进生产资料、农村科学技术的研发、农村经济管理三方面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研究并充分发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伶俐  胡小英  王定祥  刘娟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构建物化技术进步的农业生产函数,探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运用1978—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集聚机制。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呈上升趋势,并趋向于完全由农业资本存量变动主导;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存在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决定的最优农业经济增长路径;现实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还存在明显差距,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仍有可观空间;在中部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规模或农业资本存量较高地区,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增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并不会显著改变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大雨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说明,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即超额利润。农产品价值之所以高于生产价格,在于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等量资本雇佣的劳动相对较多,创造的价值量较大,同时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占有,这部分超额价值被稳定地留在农业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一理论可概括为:土地所有权的资本主义垄断要求取得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物质基础或条件在于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大雨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说明,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即超额利润。农产品价值之所以高于生产价格,在于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等量资本雇佣的劳动相对较多,创造的价值量较大,同时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占有,这部分超额价值被稳定地留在农业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一理论可概括为:土地所有权的资本主义垄断要求取得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物质基础或条件在于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巨  李犁  韩雷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关系到技术创新、利润率、资本积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经过全国总体、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测算发现,建国以来,全国和国有工业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N型变化趋势;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有机构成有升有降。究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技术构成增长率较低,但工资增长率也较低,加之运营效率上升,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较快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全国层面、所有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工资增长压力,使得资本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巨  李犁  韩雷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关系到技术创新、利润率、资本积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经过全国总体、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测算发现,建国以来,全国和国有工业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N型变化趋势;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有机构成有升有降。究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技术构成增长率较低,但工资增长率也较低,加之运营效率上升,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较快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全国层面、所有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工资增长压力,使得资本技术构成增长较快时,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上升趋势;资本技术构成增长较慢时,资本有机构成则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江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 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科学的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在资本统治条件下技术变化对资本与劳动的影响,也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揭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具有必然的趋势。(1)资本技术变化和提高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和提高的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胡凌啸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提出即是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本文通过构建认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和“为什么能”两个重要问题。中国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可持续性“三大目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且结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四大体系”以及生产主体培育、服务主体培育、科技装备支撑、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组织优化、农业功能拓展、农业支持保护“七大手段”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核心解释变量”。未来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前提,继续牢牢把握“三大目标”,充分发挥“四大体系”和“七大手段”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匡远配  唐文婷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业资本投入越来越多,中国农业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基于要素配置效率的变化规律,农业资本深化存在1996年和2003年两个拐点。本文通过对1978—2012年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农业资本增密,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资金是正向作用,农业劳动力为负向;对于农业资金效率,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劳动力起到促进作用,农业信贷则相反。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资本深化的两个维度影响都不显著。通过阶段性回归分析发现,变量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和力度,其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影响的复杂性和阶段性突出。因此,需要通过资本深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但是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机械技术属于一种劳动节约型技术,当劳动力稀缺或价格上涨时会替代劳动力投入。但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这表明替代效用并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调研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由于原来农业合作关系的瓦解,其演化路径为"合作开始瓦解—机械化发展—进一步瓦解合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这就解释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与农业劳动力剩余并存的悖论问题。这种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加深了农业资本化,在客观上导致以机贻劳现象,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降低农业竞争力。中国应选择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道路,具体机制是建立新的合作机制以及充分利用相对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静  孙良媛  张乐  
利用面板数据,对19912011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低,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且波动较大;从地区差异看,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且随农业经济发展,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趋于缩小;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中,合作性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总体发展效率抑制了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金融总体发展规模与结构优化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静  孙良媛  张乐  
利用面板数据,对1991~2011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低,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且波动较大;从地区差异看,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且随农业经济发展,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趋于缩小;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中,合作性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总体发展效率抑制了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金融总体发展规模与结构优化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永慧  赵燕  邓格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现有研究从多个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展开了诱因识别,其中较少的研究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展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潜力,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下,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深化是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变量。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经济逻辑,进而利用2004—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形成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诱因,这一结论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工业企业口径下的再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边际效应得到了强化。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静态视角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态视角下,与禀赋结构相偏离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使得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此种“错位”也引导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自我调整,诱使企业和社会内生出技术进步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状态。文章所得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旸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三农"问题不可避免的变成了全国人民探讨的热点话题。农业经济生产和农业资本深化关联密切,两者相辅相成,难以分割。因此,本文对农业经济会因中国农业资本化而产生的影响做以深入分析,对目前我国农业资本深化现状做出解析,将农业经济与农业资本深化之间的联系明确指出,同时提出有效的促进策略,为中国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作以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