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88)
2023(19853)
2022(16900)
2021(15580)
2020(13222)
2019(30528)
2018(30080)
2017(58477)
2016(31274)
2015(35646)
2014(35412)
2013(34796)
2012(31815)
2011(28711)
2010(28926)
2009(26548)
2008(26154)
2007(23046)
2006(20321)
2005(17941)
作者
(91145)
(76098)
(75643)
(71733)
(48276)
(36396)
(34261)
(29779)
(28849)
(27131)
(25838)
(25531)
(24224)
(23809)
(23424)
(23347)
(22519)
(22477)
(21705)
(21623)
(18704)
(18619)
(18500)
(17278)
(16818)
(16812)
(16644)
(16618)
(15299)
(14813)
学科
(129880)
经济(129705)
管理(95176)
(89244)
(75358)
企业(75358)
方法(61869)
数学(53618)
数学方法(52796)
(34624)
(34114)
中国(32298)
业经(29720)
(28702)
贸易(28686)
(27798)
(26636)
(26280)
地方(25141)
农业(22525)
理论(22399)
环境(21469)
(21311)
财务(21220)
财务管理(21166)
技术(20547)
企业财务(20010)
(19731)
(18972)
(18882)
机构
大学(454535)
学院(452397)
(183944)
经济(180113)
管理(178147)
理学(155007)
理学院(153275)
管理学(150287)
管理学院(149470)
研究(148673)
中国(109165)
(96024)
科学(90935)
(85196)
(73697)
(72109)
财经(68441)
业大(67562)
中心(67296)
研究所(66982)
(66247)
(62211)
北京(60105)
(58695)
师范(58117)
农业(56527)
经济学(56095)
(54339)
(52907)
财经大学(50987)
基金
项目(310171)
科学(244763)
基金(226407)
研究(225396)
(197615)
国家(195845)
科学基金(168781)
社会(143224)
社会科(135906)
社会科学(135871)
(120574)
基金项目(119108)
自然(110062)
自然科(107523)
自然科学(107498)
自然科学基金(105578)
教育(104693)
(101232)
资助(94457)
编号(91015)
成果(73657)
重点(69445)
(68756)
(65369)
(64464)
课题(62848)
创新(60188)
科研(59406)
教育部(59378)
国家社会(59289)
期刊
(196950)
经济(196950)
研究(130547)
中国(85269)
学报(71698)
管理(66380)
(65735)
科学(65522)
(64982)
大学(55473)
学学(52330)
教育(49551)
农业(44704)
技术(40261)
(36180)
金融(36180)
财经(33661)
业经(32366)
经济研究(31921)
(28844)
问题(26386)
(23562)
(23138)
统计(22264)
技术经济(21796)
图书(21759)
(21555)
科技(21276)
(20476)
商业(20410)
共检索到657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静  刘国光  
本文将环境规制当做一种要素禀赋纳入H-O-V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同其他要素如资本要素、劳动要素以及土地要素对54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四大污染品部门净出口总量的影响。环境规制越低,污染品出口总量越高。环境规制不仅能够影响污染品出口总量,并能够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污染品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流向。另外,本文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分析需求偏好差异、供给差异以及环境规制差异对352对南北贸易对象的污染品贸易模式的影响,指出人均GDP差异越大、环境规制差异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越容易发生污染品的产业内贸易(IIT),相反越易发生产业间贸易,指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可能会带来成员国环境规制的趋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IPPS)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把环境规制因素和要素禀赋因素同时引入到对贸易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这表现为更多地专业化于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即使总的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外资的流入增加,而资本累积是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这必将导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更多地转向污染产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针对污染排放增加的原因,有效地利用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玉楠  李廷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均会影响某地区的比较优势,但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文章建立产业环境污染指数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业,同时建立环境规制强度评价体系来计算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以HOV模型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方程,对我国污染最为密集的四个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出口量和环境规制程度之间呈现出"U"型的关系,而且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大多数制造业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仍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云  陈望春  
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与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并以实证的方法对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做一分析与比较。通过分析推导出有关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基本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静  王鹏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友国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模式;四大地区的国内贸易在整个研究期内主要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也有一些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进一步地,一些省份或地区的国内贸易还可能在某一年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但在另一年份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由此可见,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理论各自只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当然。也有少数省份或地区的贸易在某些年份表现为其他模式。同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海霞  张捷  
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①)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1)SITC7在东亚贸易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SITC7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FDI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差距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3)人均固定资本的差异不利于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要促进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需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和东亚国家的技术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培煜  高晓琴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研究直接投资、地理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与欧盟、东盟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对比样本,选取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欧盟、东盟部分国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本文利用Kandogan方法测算东亚七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贸易角度研究该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态。认为是产业特征、要素禀赋及国内政策差异导致东亚地区各个产业分工形态迥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萍  吴宏  周祺  
本文从转变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增长方式出发,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质量水平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2—2008年浙江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变方式及主要特征,对浙江省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浙江省农产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善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俊  张家峰  
Ethier(1982)提出,在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成立,并且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一个补充;然而,该文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如缺乏解析解等一些不足之处。沿袭Ethier(1982)的建模思想,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规模收益递增的2×2×2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获得各内生变量的解析解,并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四个基本定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文以更加严谨的方式证实了Ethier(1982)的观点,并且得出一些新鲜结论,尤其发现即使在两国完全专业化分工状态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依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