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4)
- 2023(8242)
- 2022(6857)
- 2021(6055)
- 2020(4780)
- 2019(10922)
- 2018(10644)
- 2017(20342)
- 2016(11077)
- 2015(12424)
- 2014(12350)
- 2013(12317)
- 2012(11827)
- 2011(10866)
- 2010(11095)
- 2009(9960)
- 2008(9889)
- 2007(8865)
- 2006(8264)
- 2005(7677)
- 学科
- 济(54650)
- 经济(54610)
- 管理(27670)
- 业(27523)
- 地方(19583)
- 企(19342)
- 企业(19342)
- 中国(18856)
- 方法(16838)
- 农(16309)
- 数学(14704)
- 数学方法(14595)
- 业经(13574)
- 农业(11480)
- 银(10874)
- 银行(10850)
- 地方经济(10734)
- 行(10616)
- 发(10532)
- 融(10383)
- 金融(10383)
- 制(9861)
- 财(9767)
- 环境(9626)
- 贸(9072)
- 贸易(9060)
- 学(8902)
- 易(8683)
- 技术(8160)
- 发展(7863)
- 机构
- 学院(160798)
- 大学(158001)
- 济(70461)
- 经济(69066)
- 研究(61265)
- 管理(58452)
- 理学(49189)
- 理学院(48571)
- 管理学(47826)
- 管理学院(47522)
- 中国(46930)
- 科学(36674)
- 京(34650)
- 财(31731)
- 所(31609)
- 农(30049)
- 研究所(28414)
- 中心(27327)
- 江(26146)
- 财经(24180)
- 业大(24081)
- 农业(23311)
- 范(23070)
- 师范(22827)
- 北京(22336)
- 经(21866)
- 院(21830)
- 经济学(21472)
- 州(20942)
- 省(19728)
- 基金
- 项目(103342)
- 科学(81556)
- 研究(77622)
- 基金(72891)
- 家(63476)
- 国家(62880)
- 科学基金(53484)
- 社会(50189)
- 社会科(47766)
- 社会科学(47755)
- 省(42575)
- 基金项目(38390)
- 教育(35179)
- 划(34982)
- 自然(32097)
- 自然科(31329)
- 自然科学(31323)
- 编号(31201)
- 自然科学基金(30783)
- 资助(29339)
- 发(29303)
- 成果(25673)
- 发展(23922)
- 重点(23773)
- 展(23539)
- 课题(23029)
- 部(22411)
- 创(21820)
- 国家社会(20912)
- 创新(20350)
共检索到260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陈普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层面和行业层面的26种投入要素,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揭示地方工业行业的非充分发展和受要素约束状态,进而基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特征揭示各地区代表性工业行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各地区工业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省份有较多的充分发展行业和要素约束行业,东北三省和中西部地区有较多的非充分发展行业。对于非充分发展的工业行业,其发展路径是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或改善要素结构;对于充分发展和要素约束的行业,其发展路径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改进生产技术。(2)影响不同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投入要素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就业人数、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高速公路里程数是工业行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影响先进制造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就业量、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3)不同先进制造业存在不同的要素组合最优区间,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投入要素处于最优区间的位置而选择优先发展行业和发展路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较多的重要投入要素已进入先进制造业的最优组合区间,可以方便地依据本省特征选择发展路径。贵州、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投入要素都远离要素组合最优区间,这些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将相对困难。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工业行业发展 机器学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覃成林 李超
本文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我国286个城市现代产业的发展格局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的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高度吻合,并且区域内发展差异小于区域间差异。通过三种常用空间权重及技术选择指数TCI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选择,进而对其现代产业的发展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多数城市选择了偏离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偏离程度和所负担的政策成本在四大区域间不尽一致,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在现代产业发展决策及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比直接"培育"现代产业更为重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在后工业化时代,如何通过区域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区域工业发展,提高工业产出效率和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关键问题。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相对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构建区域资源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的测度模型,探索区域资源对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识别各地区工业发展的技术效率、区域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对工业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引。结果表明:区域资源禀赋与工业发展显著相关,区域土地、资本要素、政府服务和农业发展对工业发展拉动效果明显,而劳动力要素禀赋、其他产业(如批发业、建筑业等)发展及区域外资源禀赋对工业发展起负向影响;分地区来看,当前业与资源禀赋不协同;工业发展未能较好的利用区域资源,区域资源禀赋也未能实现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应该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的使用情况,对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工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工业合理发展,保证资源使用高效率和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关键词:
工业发展 资源禀赋 产业 协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友芳
生产要素组合理论指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使用的生产技术应该与本国或本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即生产技术选择必须符合"合适性原则"。据此,"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必须避免对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的不合理选择。
关键词:
生产要素禀赋 技术升级 生产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庆伟 刘琳
农村产业集群是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本文结合对农村产业集群的研究,以要素禀赋中的生产要素为基础,以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社会文化等要素研究对象,对农村产业集群发展中要素禀赋进行定性分析,对我国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农村 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举 艾玮炜 石奇
[目的] 构建“政策选择—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禀赋”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探究化肥使用零增长专项行动的政策选择,对技术进步类型与要素禀赋结构相互关系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2级嵌套CES生产函数测度各地区的粮食技术进步类型,并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选择对技术进步及其要素禀赋协调程度的作用。[结果] 政策选择有效促进了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其对机械型技术进步无明显作用;化肥零增长有效促进了粮食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协调程度提升;然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选择对协调程度的影响,在北方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南方地区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选择能通过提升协调程度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化肥减量伴随出现了粮地“流失”现象。[结论] 在粮食绿色政策选择的深化改革进程中,仍需明确地方的要素禀赋差异,实施差异化的技术推广路径;并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解决方针,强化地区间的协同机制,以期粮食生产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革进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朝鲜党和国家的最高原则。发展地方工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朝鲜工业可分类为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中央工业主要生产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地方工业则是利用本地区原材料生产本地区人民必需的消费品。与中央工业相比,地方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主要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资源,如森林资源、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附属产品、生活废弃物等作为基本生产原料。第二,主要生产食品、服装、鞋、香皂、家具、日用杂货、学习用品等本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尽管中央工业也有诸如大型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皓辰 王歆 林毅夫
本文基于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建设在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上的特征,讨论这些工业投资如何对当地的产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并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角度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地区某个行业在改革开放前的工业投资规模,对本地区同行业的长期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重要的是,工业投资所在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是与当地的资本丰裕程度相契合,该正向影响越强烈。
关键词:
早期工业建设 要素禀赋结构 长期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家悦 郜栋玺
本文基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梳理了银行业结构作用于城乡收入不平等背后的重要路径,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业结构与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但二者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西部地区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向线性效应,而中部地区则存在非线性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一地区异质性主要来自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即当要素禀赋结构为劳动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而当资本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反而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本文结论揭示了不同要素禀赋结构下银行业结构作用于收入不平等的差异性,对于缓解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松 李欣宇
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与地市级宏观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视角,探究银行业结构优化对实体企业活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契合程度越高,越能够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活力,且该效应随着企业活力的提升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作用渠道分析表明,同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银行业结构通过改善银企间信息环境、优化信贷配置以及缓解公司财务与违约风险激发实体企业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地区的企业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段更为明显。此外,同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银行业结构能够通过激发实体企业活力强化供应链韧性、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驱动地区产业升级。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宗新
地方工业是指自治州或自治县所办的一些中小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大部分是乡镇兴办,由农民参加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一部分是联户和户营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省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1983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比1973年的21.3亿元增长1.38倍。然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则较缓慢,与其面积、人口远不相称。如甘孜、阿坝、凉山等三州,土地面积占全省52%,人口占全省6%,而乡镇企业的产值只占全省乡镇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斌 彭星 欧阳铭珂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效率测度模型及结合ML生产率指数来测算分行业的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标准,同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工业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但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出现一定的倒退,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导致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甚至为负,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越发显现粗放和外延性特征。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影响中...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杜萌 曲直 杨措 张晓涛
本文将我国27个工业行业按要素密集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三类,并利用省级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三种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在不同区域的影响。经分析总结得出,我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正效应,却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负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劳动、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更大且更为显著;而在全国范围,金融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融资约束 区域产业 要素密集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跃军
本文认为,资源禀赋是我国纺织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但基于资源禀赋的纺织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经营风险较大,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出口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文章提出,要实现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于技术进步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资源禀赋 纺织工业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