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1)
- 2023(15643)
- 2022(13089)
- 2021(12384)
- 2020(10420)
- 2019(23925)
- 2018(23479)
- 2017(45010)
- 2016(24086)
- 2015(27380)
- 2014(26743)
- 2013(26666)
- 2012(24288)
- 2011(21983)
- 2010(21835)
- 2009(20275)
- 2008(19699)
- 2007(17230)
- 2006(15184)
- 2005(13299)
- 学科
- 济(107063)
- 经济(106928)
- 业(73422)
- 管理(68650)
- 企(51111)
- 企业(51111)
- 方法(49468)
- 农(49354)
- 数学(45140)
- 数学方法(44686)
- 农业(32223)
- 中国(28806)
- 财(27078)
- 业经(25475)
- 制(23473)
- 贸(20651)
- 贸易(20642)
- 易(20200)
- 地方(17633)
- 学(17093)
- 体(16948)
- 银(16231)
- 银行(16204)
- 务(15718)
- 融(15713)
- 金融(15710)
- 财务(15671)
- 财务管理(15630)
- 行(15549)
- 环境(15493)
- 机构
- 学院(343153)
- 大学(342573)
- 济(154074)
- 经济(151466)
- 管理(135929)
- 理学(118626)
- 理学院(117430)
- 管理学(115675)
- 管理学院(115031)
- 研究(114626)
- 中国(90556)
- 京(70266)
- 财(69149)
- 农(68278)
- 科学(65981)
- 所(55556)
- 财经(55503)
- 中心(54172)
- 业大(53453)
- 农业(52526)
- 经(50986)
- 研究所(50311)
- 江(49329)
- 经济学(48423)
- 经济学院(43813)
- 北京(43566)
- 范(41681)
- 财经大学(41379)
- 师范(41297)
- 院(40750)
- 基金
- 项目(235510)
- 科学(188695)
- 基金(176552)
- 研究(173052)
- 家(153411)
- 国家(152151)
- 科学基金(131929)
- 社会(115086)
- 社会科(109152)
- 社会科学(109124)
- 基金项目(93080)
- 省(89229)
- 自然(83712)
- 自然科(81793)
- 自然科学(81772)
- 自然科学基金(80365)
- 教育(78826)
- 划(75196)
- 资助(71762)
- 编号(68101)
- 部(54505)
- 成果(54048)
- 重点(52756)
- 发(50416)
- 国家社会(49402)
- 创(49135)
- 制(48120)
- 教育部(47291)
- 创新(46137)
- 课题(46108)
共检索到50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强
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制度安排的外在潜在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当收益超过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就会创新。实证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变迁过程中,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
关键词:
要素相对价格变动 制度变迁 农地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 ,从政治表现角 度观察 ,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 ;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 , 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 ,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 ,实现了农业与 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 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合约 渐进性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合约 渐进性 制度变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发蔚 赵奕钧 姜军松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过程表明,农户对农地带来的收益与自身付出的成本有着明确的主体认知,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公社时期农户积极性受到抑制造成制度变迁成本过高;两权分离时期农户在收益的推动下自发地进行农地制度变革,政府与农户诉求不一致造成协商成本过高;三权分置时期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降低改革成本,但农地“禀赋效应”的影响导致农户协商成本增加。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三个典型阶段,最后提出促进农地制度变迁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制度变迁 政农互动 演化博弈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1949年后新中国农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政府的制度供给和农民的制度需求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本文从制度均衡的角度讨论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说明农地制度供求均衡与农业经济效率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变迁 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力文
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土地占有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文章拟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理清新中国农地制度历次变迁之间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迁都是宏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制约下的产物,服从于整个国家形势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历史演化 内在逻辑 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永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有限放开所有权流转,到有限放开使用权流转,再到全面放开农地流转市场三个阶段;由强调"点"的流转向"面"的集中转变,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可分割性向淡化所有权、重视使用权的方向转变,受让主体由专业农户向多元主体转变;但是,始终强调农地不得用于非农产业,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变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月明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制度绩效 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有志 向国成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朱有志向国成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梯级上,纵观西周以来3000余年的历史行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农地制度历经了三次大的变迁:一是终结于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即国王——领主所有制)向土地私有制的变迁;二是终结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土...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法律制度建设的欠缺之处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学术界关于农地权利的法律制度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而提出了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结构、发包主体和承包主体、土地承包期限与调整、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和处理等方面法律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权利 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汤谨铭 朱俊峰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农地制度分析的框架,以重庆市为例对农户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农地制度变迁在现行的农户认知水平下呈现出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制度变迁推动力不足、制度边界缩小较为困难、征用制度变迁的需求较大、土地流转陷入僵局、农地调整面临权利公平及地权稳定的矛盾等特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变迁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改革是从改变农民同土地的关系、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入手的,并在短短的几年里,改革遍及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的制度模式,代之以土地按人承包的家庭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志艳 易可君
对任何一种资源而言 ,不同层次的所有者如果其在产权范畴的基本权属没有得到比较清晰的界定 ,则其作为资源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对任何一种资源而言 ,如果它承担的社会性功能太多 ,而缺乏必要的补偿和维护机制 ,则其承担的所有功能就很有可能日渐萎缩。显然 ,中国农地不完整的产权以及它不可能承担的社会性功能 ,已经成为其作为生产资料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大障碍。农地的权属和功能应该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突破口。
关键词:
农地 权属 功能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